纯粹客观的可能性
(2018-07-15 10:03:41)
标签:
健康
历史
情感
文化
杂谈
|
分类:
元因哲学
|
客观是与主观相对的概念。主观是人的自我意识和目的性的表现。客观则是外在的规律性的表现。人如何和自我的目的性意识与外在的规律性看成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这就是科学和哲学。没有科学和哲学,就无法把主观和客观判断为纯粹不同的两个体系。
历史上学术体系对主观性的发挥,儒家达到极致,孔子说,匹夫不可夺志也,士可杀不可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都是主观世界的认识。孔子的儒家实际是人本主义的发挥,也就是激扬凸显了人的主观自由意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不是一个人的客观化过程?还不是,还是人的主观观念化实现的过程。所以,儒家一直强调人的自我主观意识和目的性的合理性,而忽视客观规律。似乎孔子晚年对命的认识走向客观化,实际上还不是,孔子还是未能把命看成是纯粹的客观性的存在,而是天意,意识的世界,天命实际还是主观性的,可以通过人的思想行为改变的命运,这都是主观性的。
道家把道看成是纯粹客观的存在,永恒的存在,无限的存在。顺其自然的本质是服从道的客观规律性。但是这也是可以通过人的道德行为改变的。——不道早已,说明道德的行为可以改变道的现实。这样道家还是主观性的,尤其是画符念咒改变人的命运方面更是主观化。无视于道的客观规律性。佛家认为四大皆空,纯粹的主观和纯粹的客观都是空的,没有真实的真正的所谓的客观性,也没有纯粹的真正的主观性,事物是互相依从的,没有什么真实性,这个认识是深刻的。但是佛家还是承认通过人的主观的行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达到成佛的地位。如果不是这样佛家所否定的目的性——成佛——依然是空的。
基督教承认绝对纯粹的客观性——上帝——上帝就是纯粹的客观性,人的命运的改变是人按照和服从上帝旨意的结果,而不是上帝屈就于人。上帝是不会屈就于人的,这就是说,纯粹客观是一个完全独立于认识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领域。这个领域主导和创造了人的主观性的世界,分布和安排了主观性的世界。这里的诘难是,邪恶是不是也是上帝的旨意?在旧约中,诺亚方舟的故事说明,上帝也需要一种邪恶的存在以保障善的世界,那么恶人是不是也是上帝的安排,这就与上帝的至善是矛盾的。
科学所承认的纯粹的客观性,科学服从于这个客观性才能是科学的,这就是说,把人的主观性完全排除之后,剩余的就是纯粹客观性,这种客观性不仅是科学的依据,也是科学的精神所在。也就是说,基督教启示了科学,科学揭示了纯粹的客观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哲学也是在纯粹客观的角度认识世界的,这就是理念,理念是纯粹客观的,才能对应客观规律性。
对科学的错误的认识,人们把科学所达到的现实看成对纯粹客观性的否认,或者是没有所谓的纯粹的客观性,似乎人们可以通过科学达到自己所无法达到的目的,这实际是违背科学的。科学实际正是因为服从所谓的层次的客观性而达到自身的目的的,科学并不是否认纯粹的客观性随心所欲的。
就历史而论,真实存在着纯粹的客观性,人类至今还是无法否定这种客观性,哲学所研究的纯粹理念,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的理念,就是所谓的纯粹的客观性。这种客观性不仅是文化存在的合理性,而且是科学,宗教存在的合理性。一旦人类把纯粹的客观性看成是与人类意识相对的,绝对的存在,人的目的性才能在这种规律性的保证下“应该”存在。梳理历史可以看到,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要么是否认所谓的纯粹客观,要么是以宿命论掩盖纯粹客观,以迷信替代纯粹客观,这都是错误的。这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科学不发达的原因之一。因为过度迷恋自我主观世界,无视于纯粹客观,中国人可能把人的主观性的意志看成是绝对的,更加蔑视所谓的纯粹客观。比如“人定胜天”。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