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中庸(15)君子如何做到内省不疚?

(2017-04-20 08:40:39)
标签:

中庸

君子之道

内省不疚

无惧无忧

分类: 杂谈文化

读中庸(15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素,按汉书当作索,盖字之误也。索隐行怪,言深求隐僻之理,而过为诡异之行也。然以其足以欺世而盗名,故后世或有称述之者。

朱子说,人最怕的就是“知之过”而不择乎善,“行之过”而不用其“中”,不当强而强者也——这件事让我很受震动,我自己创业开公司,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四处求学上,上了很多老师的课,上完后自己也会说,也能说,而且说得也还是不错,很多公司请我去讲课,一场下来给的费用也不少,很多时候也是过万了。

但是,看似什么都知道的那段过程,成了什么都是表演的一个过程,实践者与表演家的区别很大,这就是很多股评师每天都知道这个线,那个段,但就是说不清,为什么他预测的要上涨的股票最后都大跌了,而大跌的票却又上涨了。

巴菲特的全伙人芒格常会讲一个故事:普朗克的司机。

普朗克 1918 年的诺贝物理奖获得者。得奖之后常会奔波于各个学府及社交场合演讲。时间长了,给他开车的司机听得熟烂。就对他说:教授呀,你每次都讲一样的内容,连标点符号都不带改动的。我都听熟了,下次就让我替你讲吧,你也歇一歇。

普朗克说:好啊,你想讲,那就你来好了。到了慕尼黑,普朗克司机登台,对一群物理学家,洋洋洒洒的大讲一番。普朗克要讲的内容。非常完整地讲完了,听的很受启发,于是一个教授举手问了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听完问题,司机笑了:这个问题,太小儿科了,这样吧,我让我的司机回答一下……

讲了这个故事后,查理·芒格说: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知识,另一种是表演。许多人,并没有掌握什么知识,而是象普朗克的司机一样,只是学会了表演。但是这种表演,对当事人,并没有任何帮助。糟糕的是,许多人入戏太深,忘记了自己只是个司机,而不是普朗克。芒克讲的这种,就是索隐形怪的一种。但在孔子眼里芒克本人就更是一个怪,因为他在滥用“知”的信息,为自己估价。

而孔子眼里,知,有很多种,一种是以知为行,一种以知为怪。因为别人反正不知道,所以对自己怎么有利怎么利用自己“知”的权利。孔子是圣人,而芒克是资本家,资本家就是利用别人对事物判断的不足来挣取信息的利差,而这些信息的利差就是利润,但在一个圣人眼里,圣人的知就是为万民造福的,这是不能有利用这个大知而偏私的。

(16)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朱熹注:遵道而行,则能择乎善矣;半涂而废,则力之不足也。此其知虽足以及之,而行有不逮,当强而不强者也。已,止也。圣人于此,非勉焉而不敢废,盖至诚无息,自有所不能止也。

这个知就是假的知,就是王阳明说的那种,不做就不知的那种。当强不强、行有不逮,这就是表演者,而不是当成司机,其实司机有其知识的专业性一面,因为其开车技能本身也是知,物理学家只是身份错乱。这段是继续前段的说明,欺世盗名乃民族之大祸者,而宣传机器在谁的手上,谁又能控制整个民心。

很多的以假知误导后世万代者,却扬名立万者,这就是行怪者。

孔子删书,要的是文化的纯洁性,只法圣王,而去掉那些怪力乱神,但春秋到战国,怪力乱神者祸害中华,导致打着百家争鸣的旗行欺名盗利者天下横行,齐国有稷下学宫,几千个各个学派的学者专家,齐国也有大战略,但碰到关键时刻齐闵王还是被燕国一举攻灭,那些怪力乱神之徒无一能救国救难,反过来秦国单纯,反而政归于一,思想归于一,所以能统治六国。

遵道有一个前提是去私利,这个非常难,最高的那个星辰都是无智名无勇功者,但天下却因为他的厚德而安定。坚持这个道不偏,不在中途变味,圣人于此不敢废,至诚则无息,不需要去鼓励,不需要去激励,更不需要以利相诱。

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朱子注:不为索隐行怪,则依乎中庸而已。不能半涂而废,是以遯世不见知而不悔也。此中庸之成德,知之尽、仁之至、不赖勇而裕如者,正吾夫子之事,而犹不自居也。故曰唯圣者能之而已。

中庸之难,难在何处,人心趋利,走不出小家小国小利的格局,所以前面叹中庸不可能。这里就是说中庸难在何处,知而不悔,才是真正的大智不隐。

以百姓心为心,为而不争,这其实都是中庸的思想,中华民族先人早就跳出族群看人类,跳出人类看万物,甚至跳出万物看宇宙,如此才可称为圣人。

论语里颜渊一段曾说过,君子内省不疚。 

一个君子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一个小人也会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有那些混沌的人连人生目标也没有,称不上君子或者小人。君子和小人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君子是知仁勇三者,小人只有一样,就是私利。中庸关于知仁勇三者,各有代表,前面一共学了15章,知的代表是舜,仁的代表颜回,勇的代表是子路,而社会百态里,人的各种喜怒哀乐,在知仁勇面前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

我们在职场上,在各种培训场所,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堆的贪婪与恐惧,一堆处理不了的各种问题,大家都陷于了各种人生的漩涡,被这社会刮骨剔肉,又各种忍痛而给自己各式面具。

西方心理学家弗罗伊德,把人类的很多行为用性心理来解释,恋母情结恋父情结来去帮助个人解脱这生活之痛苦。并且鼓励个人要活得没有愧疚感,从而寻求自由。然而个人的病根没有人去碰,一个人得了高血压,西医会给你开降压药,而高血压的病根是人的血管堵塞,血液供应不足,人体自然的机制会加压把血液供应的问题解决了,而降压药一吃,供血不足的问题就又出现了,如此恶性循环,我们社会不病才怪。小人的社会问题用心理学处理不了的,而要用社会更高的秩序,更高的榜样,更合理的思想道德的标准来教化,才能使得天下和谐。

来自于社会的病的积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一种病态,白百合去泰国和一个小男生约会,整个社会都突然在讨论这件事,大多数人讨论的是什么?一片浆糊。而马蓉的红杏出墙,却成了其丈夫王宝强炒作其电影的工具,一切都标上价格,失去了天伦之序,治理国家的人自己本身就是一群无知的小人,那么社会上下失序造成整个社会关系紧张而对立,我们站在治理的角度去看世界各个国家,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

(17)

君子之道费而隐。

费,符味反。○费,用之广也。隐,体之微也。这是我们先人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这些文化就像阳光就像雨露,在我们无知无识的情况下帮助我们,每当中国在碰到极大的困难的时候,就会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来让中国这个民族重新找到正确的道路。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寻找你是谁?要从最近的关系里去问自己?无论你多么有悟性、多么有空性、多么有佛性、多么有迷人性,父母的一根手指就能将人的这些“性”全部粉碎——如果我们不能从这天伦之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尊重什么,爱护什么?那么我们向外索求别人的爱永远也填不满我们空虚的心灵。。。

朱子注曰:君子之道,近自夫妇居室之间,远而至于圣人天地之所不能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可谓费矣。然其理之所以然,则隐而莫之见也。盖可知可能者,道中之一事,及其至而圣人不知不能。则举全体而言,圣人固有所不能尽也。侯氏曰:「圣人所不知,如孔子问礼问官之类;所不能,如孔子不得位、尧舜病博施之类。」愚谓人所憾于天地,如覆载生成之偏,及寒暑灾祥之不得其正者。

宋儒对于华夏失序这个大问题是有认知的,汉之后,华夏大地经历了五胡乱华,兄弟相杀,兄死弟占其妻子钱财的事也就成了常事,子杀父,兄弟相残的事也常见。天伦失序,整个中国小人当道,人们谈论道德也是小人的道德,就是如何才能当上更高的官,赚到更多的钱,占到更多的女人。那小人的道德羞愧,常常是无序的,而这种道德羞愧又将人和社会进一步推向虚假而无耻的境地,在小人的世界里,只剩下天真的无耻了,人际相处就是酒肉,色情。

小人的世界里,道德羞愧这件事需要一件心理学的外衣,男女之间除了脱衣上床,没有什么事是有意义的,而这一切就是西方心理学要解决的,做就做了,不要有羞愧感,坦荡地做,就是纯净,大家都这么不讲天伦,就是道德。

天真的无耻是一种流行病,其所有等级和人际关系间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钱。人可以有男女之情,工作之情,各种婚外情,婚内情,夫妻之间的反目可以因为极其小的事件,而这些在于你有多少地位,有多少钱?

在很多时候天真的无耻,就是我们内心的一剂阡压药,用来降低我们在欺骗自己时的负担,若不欺骗自己,又能如何?

战国时期具有统一六国资质的只有齐国和秦国,而齐国为什么会失败,其战略里包含了哪些错误?

孟子没有能做出详细的解答,但其后的儒家继续思考为何齐国没有能统一天下这个大问题:

旬子说: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

齐国有四个原因没有思考,第一,用强者,人之出战,而我以力胜之也,则伤人之民必甚矣。

第二,我之城守人之出战,而我力胜之,则伤吾民必甚矣,伤吾民甚,则吾民之恶我必甚矣,吾民之恶我甚,则日不欲为我斗。

第三,地来而民去,累多而功少,虽守者益,所以守者损,是以大者之所以反削也。吾民日不欲为我斗,是强者之所以反弱也。

 来反思一下齐国所采取的全是与君子之道相反的,50天攻占燕国,却无恶不作。后又欲占宋而被其他5国群体而攻几乎灭国。

读中庸(18)

学问之道无他,不自欺而已。如果养成不自欺的习惯,自然我心光明,安心愉悦。

 人的心就是道,修道就是修人的心,一个人早上是被很多很烦的声音给吵醒的,和一个人早上被一个香吻温柔地吻醒是对心情影响极大的,社会给的正向或者负向的反馈对于一个人来说就形成这个人的心地。修心修的是不管外界是什么炒醒自己的,心不能随着动。

而自己去做事,却又能都凭着自己的未被外界所感染的心——即“良知良能”去做事,这样,事事上小心,最终达到上下无察。

每个人都有良知,让良知良能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是对的,他自然就知道是对;是错的,他自然就知道是错,一点都瞒不了他。

只要不欺,实实在在照着良知良能的去做,善念便存,恶念便去,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得到大圆满。所谓格物,此即真诀,致知的实功,如果不依靠这些真机,如何去格物?

地上有个钱包,用虎狼的标准,就如同在上有块肉,谁抢到算谁的!

人类却不能,人类必须理智的思考,我如何帮助那个丢掉钱包的人,帮助他找到他自己的钱包。人类的文明在于,即使那个东西是我特别想要的,也必须是在一个正确的规则下去获得。儒家把如何获得利益这件事用各种标准来描述和教化,社会上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文明的标准,越是高极的文明,越是会知道自己在社会中所处于的地位和应该使用的正确行动。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

朱子曰:鸢,余专反。诗大雅旱麓之篇。鸢,鸱类。戾,至也。察,着也。子思引此诗以明化育流行,上下昭著,莫非此理之用,所谓费也。然其所以然者,则非见闻所及,所谓隐也。故程子曰:「此一节,子思吃紧为人处,活泼泼地,读者其致思焉。」

水火有阴阳之气却无生命,草木有生命而无感知,禽兽有感知而无道义,人有阴阳之气、有生命、有感知,亦且有道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以为用,何也?

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可以组织成各种群体,而动物却不能。

人何以能群,曰:“分。”——旬子定义的礼义,就是从分开始的,等级名义一旦确定,人就各得其位,即老子所谓:“名可名,非常名”的通俗解释。

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

等级名义何以能实行?因为人有道义,所以用道义来区分名分,人们就能和谐相处,和谐相处就能团结一致,团结一致就有力量,有力量就强大,强大了就能占用外物,所以人才能得以在宫室中居住。

人在社会中面对无所不在的关系,每天醒来就会与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有的反馈是正向的,有的反馈是负向的,有的让我们心情不好,有的让我们心情快乐,而这些影响我们心情的各种关系,就是我们人类社会上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反馈,只要我们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各种关系中,应该如何去应对,才算是成熟的,儒家把人类的各种关系,上下关系定为忠孝与慈爱的关系,左右关系定为扶持与怜爱,社会关系的各种身份都会了定义,各种关系之间标准也就固定化了,在今天我们再次思考古人,在如何处理个人与族群,家族与国家,国家与整个人类社会间关系上,是有着极其智慧的探索的。

 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故宫室内不可得而居也,不可少顷舍礼义之谓也。

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谓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使下谓之君。君者,善群也。

读中庸(19)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儒家的礼,其实就是你醒得早,你不能影响别人,你要做什么呢?

你早起,去给长辈做一份好的早餐,去给晚辈准备好出行的各种工具,按照自己的经验教会他们生产生活。长辈呢,大家都睡觉了,还要去看看孩子们被子盖了没有,看看他们门窗有没有关好,会不会有蚊子进去咬他们。外面的狗在没在岗位上,马有没有进食,鸡有没有进窝。

长幼有序,讲的就是这样的一种互相关心的良好关系,而一个统治者如果在家里没有经历这些爱与被爱的关系,现代社会里的大多数的关系都是夫妻关系不良的外延。

一个人被无所不在的各种爱的缺陷所左右,若在居高位,导致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乱情乱性,为害整个社会。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各得其所,而不是鸟不敢飞,鱼无所跃。

孩子不敢去见父母,父母对孩子动则打骂,这就是父母之恶,以爱孩子的名义强迫孩子做其不愿意做的很多事,这就是作恶,很多人没有对社会胆量,在家里却天天作恶。你在教育孩子时,存的任何一点私心都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反弹,即使你认为自己是爱,也会造成很多的负面。

关系里的不能率性,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感官,让自己的感官能给外界带来各种美好的事物。君子说话有一定的界限,行为有一定的标准,为道有一定的专重。

旬子说,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道有一隆。

昨天著名导演杨洁逝世,一直看着西游长大的我非常尊重的她,儿子生下来,从小只要看到电视里有这个,还不会说话就喜欢看这部片子。这是一部没有任何心事用在为了奖项,为了票房,为了哗众取宠而留下来的巨著,里面的演员也都是在用心表演。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朱注曰:道者,率性而已,固众人之所能知能行者也,故常不远于人。若为道者,厌其卑近以为不足为,而反务为高远难行之事,则非所以为道矣

程颐先生说: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原,显微无间。讲这个道,而其实古代先人口口相传的心法却是很简单的,舜得到是四个字:允执阙中,禹得16个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其实道并不高玄,只在我们日常整理之中,我们做事凭心而为,不自欺,不欺人,就是道。

我在上海碰到一对年轻人做一个美食平台,我问他们为什么要做平台,因为现在我们国家平台已很难再发展起来了,各种竞争的关系复杂,小资金哪里能烧起一个平台。但他们给我讲了一个他们的故事,我还是被感动了。

我们没有三生三世那么多的浪漫,但我的世界里的每一天只要有你在,就过了三生三世,看到你坐在我做好饭的餐桌上——那就是悠悠岁月最滚烫的时光。

有一对大学相恋相爱四年的恋人,在大学毕业后却相隔两地,男的在上海,女的在天津,女孩子家境好,工作也很好,国企上班,很快就凭自己的能力成为骨干,工资和职位在一年内就上涨了四次。

男孩子却因为家境不好,所以决定回上海创业,一开始,女的担心男的创业辛苦,寄很多的吃的东西给他,希望男孩子能保重身体。男的创业很苦,常会遇到自己无法处理的各种困难,但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难,只要收到这包裹就会精神百倍。

第一次创业还是失败了,男孩了亏光自己家里所能借的所有钱,欠了很债。女孩把自己所有的积累都拿出来支持了这个自己所爱的人。希望他能振作起来,重新来过。

第二次创业开始也很不顺利,女孩子决定放弃自己在天津优厚工作,来上海陪他,给他做好吃的。这个决定遭到女方家庭全体的反对,压力之下,女孩子决定暂时留在天津,但她却把心思全部用在如何支持男孩子创业这个上面,为此她自己跑到农村第一线去买他喜欢吃的食物(这里个中曲折很多)。

多次不假外出,单位对女孩的工作突然下降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就给了她很多的压力,女孩干脆就辞职了。

之后,她就成了专职美食家,每天每周男孩子吃的东西,都是她从天津寄来的,就这样过了8年。男孩子第二次创业虽经历波折,最终还是小有所成。

于是他决定投资一家公司,帮女方把这8年做的一切变成产品,于是他策划一个品牌叫每日美厨,他们的爱最终也感动了双方的父母,现在两个人一起在上海创业。男的有自己的事业,女孩子就在做这个叫每日美厨的美食平台。

女孩子很平静地对我说:我们经历过那么多的困难,但我认为人只要有一点就够了,成功或是失败都可以不重要。

——用爱人之心去爱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关系,就是品牌。

人与人之间最理想的结果是心心相印,什么叫心心相印,就是靠眼神一个小动作就可以将双方所知的事物全部搞清楚搞透的那种感受。

心全在某个事物上,那么这个事物会对你发生回馈,回报,我们爱一个人,希望这个人吃得好,长得好,那么假如我们做一个产品,希望我们的客户也是这样吃得好,长得好,这个产品就必然会有心。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朱子注:睨,研计反。诗豳风伐柯之篇。柯,斧柄。则,法也。睨,邪视也。言人执柯伐木以为柯者,彼柯长短之法,在此柯耳。然犹有彼此之别,故伐者视之犹以为远也。若以人治人,则所以为人之道,各在当人之身,初无彼此之别。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其人能改,即止不治。盖责之以其所能知能行,非欲其远人以为道也。张子所谓「以众人望人则易从」是也。

中庸的这一段说的是以其人之道还自人之身的治理法则,尊道而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把所有的小事都用心去做。

君子以人治人,这段话放在今天我们要想真正理解还是有难度的,做为一个上级,儒家称为君,什么是君?

善群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故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烈殖,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能带领一个组织走向强大的就是君,而强大背后是有原因的,得道而行,就是对养长的时间节点,杀生的时间节点,政令的时间节点都要适宜。

读中庸(20)君子之道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朱子曰: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

违,去也,如春秋传「齐师违谷七里」之违。言自此至彼,相去不远,非背而去之之谓也。

道,即其不远人者是也。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忠恕之事也。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尝不同,则道之不远于人者可见。故己之所不欲,则勿以施之于人,亦不远人以为道之事。张子所谓「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是也。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是孔子比较中意的弟子之一,这个子贡去问孔子的心法,密招,所以孔子对他说了“恕道”,就是你做事凭心而为,在做决定时问问自己的心,假如自己换成对方,是什么感受?

《论语·颜渊》,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在儒家的地位是极高的,后世如旬子在非十二子里把他和孔子并列称为大儒,仲弓问孔子什么是仁?

孔子也说了这样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常会觉得所谓的心法是奇妙的东西,但是儒家各个书上对于什么是心法都有记载,如何修,如何练也是有详述,子思传的是“中庸心法”,其实继承的是“恕道”。

人的一生会遇到阴天,也会遇阳光明媚的日子,那么我们的心与外界通不通会使我们对待外面世界的方法和心态不同,我们常会发现很多的障碍都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心,读书读不通,心不在焉!

与别人交流不通,总是碰到很多障碍,不知道对方会要什么?也很难以理解这个世界上为何只有自己总是被莫名其妙的事物所左右。

其实说到底就是不能通。

心理医生为什么会在西方特别流行?因为人心不通,大家都生活三个小人的世界里,彼此间最多的就是利益关系,就好像你做了农夫,周边都是蛇,你再好的心也难与蛇相通,于是大家就心与外界隔绝了。

这个月参加海灵格的家排,这是西方打着儒家修心思想的心理学,现场上会碰到很多的人,他们的一生被呈现出来,从小因为不被重视,于是慢慢关上自己与世界的很多联系。

有一个小女孩,她的父母特别希望生一个男孩子,所以就会在潜意识时为自己生了个女儿感到遗憾,甚至想再生一个男孩子的愿望,于是在很小时候她自己的潜意识时就跟着希望自己是一个男孩子。老师让他找一个自己二岁时候的自己,她不自觉地就选择一个男孩。

海灵格的家排,其实是通过现场感,来让人心里不通的地方通了。

事实上心通的法门很简单,就是恕道。心要正,心里有忠恕二个字,很多事就会自然通了。

周航创立了易到用车,后来被乐视收购,本来这个收购站在周航的角度是希望自己能有一笔可以套现的钱,但是没有得到这笔钱,扩张的乐视也会为步子大了,资金链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这个商业上没有心心相通的各个人心里的那个鬼胎就开始出来了,一地鸡毛的乐视,其实就是中国人一昧对自己文化否定后,全面跟着西方那套价值观后的必然。文化上最先进的东西,就是能让人在群体中互联互通,没有心里障碍,而忠恕之道就是这个心法。


作家余秋雨说过:“一个中国人不了解君子之道,就无法讲清楚自己是谁!”一切文化的核心机密是集体人格,而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之于中国,有如骑士精神之于欧洲,武士道之于日本。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朱子注曰:子、臣、弟、友,四字绝句。求,犹责也。道不远人,凡己之所以责人者,皆道之所当然也,故反之以自责而自修焉。庸,平常也。行者,践其实。谨者,择其可。德不足而勉,则行益力;言有余而讱,则谨益至。谨之至则言顾行矣;行之力则行顾言矣。慥慥,笃实貌。言君子之言行如此,岂不慥慥乎,赞美之也。凡此皆不远人以为道之事。张子所谓「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是也。

当我们一层层地将自己剥开看,会发现自己是从不同的层面或者是站在不同的台阶上面向整个社会,而同样我们所持的立场不同社会也会把我们送上不同的台阶上去,中庸的作者,就像是一个老师,一层一层将一个心性粗糙的人往更高地方拉,但拉的时候,又担心你走不动,常又会停下来让你息一下。

但人类文化的高峰,要想攀登上去,绝非一日功,当我们到达最后一级台阶会是什么风景?子思会在我们走不动想休息的时候告诉我们那最高层面的风景是什么,那些大德大圣在那里是个什么形态。

平常人要想将自己的心静下来,做到潜心无息,是很难的,越是专心于某一件事,越是能专一静心。

有很多人无所事事却贪天之功想让自己修成所谓的大成,一事不做,何来大成?

平常事,平常话,平常人,这是就是真实的人生,而在这平常之中,圣人之所以不平常,是把所有的平常之事都当成不平常,其专一于平常事,自然心就静下来。

我们周边常有很多人,幻想着枯坐念佛号就能得大成的,有打坐找息想成就他心通的,静寂无息,这是一种大境界,这种大境界本身就是平常小事积累而成,所以朱子说:子臣弟友这四个外部关系,所带来的内部变化,常思已之心性在何处?孔子对于君子之道想法很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这样和那样的问题,都是我们处理问题的立场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最后的大结果是君子不忧不惧!这个不忧不惧是来自于 一个人的内心坦荡无尘而导致的最终结果,你看那红尘凡夫每天心如何能静,股票涨也忧,跌也忧。

这段是孔子对自己的内省,论语颜渊里提到过: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一个人睡不好觉,为什么,内省有疚,一个人杂念纷纷,为什么?从不内省。

怎么做到内省不断,内省无疚?明代王阳明曾碰到有一属官。

因久听讲先生之学,曰:“此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

先生闻之曰:“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如问一词讼,不可因其应付无状,起个怒心;不可因他言语圆转,生个喜心;不可恶其嘱托,加意治之;不可因其请求,屈意从之;不可因自己事务繁冗,随意苟且断之;不可因旁人谮(zen)毁罗织,随人意思处之。这许多意思皆私,只尔自知,须精细省察克治,惟恐此心有一毫偏倚,枉人是非。这便是格物,致知。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着空。”

翻译成白话:有一位同学属下的官吏,长时间跟着听王阳明先生讲学,感慨说:“这学问太好了,可惜我文书、断案工作太繁忙了,没时间学啊!”

王阳明听到了,说:“我什么时候叫你脱离文书断案工作,悬空去学习呢?你既然有司法工作要做,就从那官司上学习,这才是真正的格物。比如断案,不能因为他回答时无礼,就起怒心;不可因为他嘴巴甜,就起个喜心;不可厌恶他托人说情,就加倍惩罚他;也不可因为他苦苦哀求,就屈意答应;不能因为自己事务繁忙,就随意苟且断案;不可因为别人诬陷诋毁,就随别人的意思去判。这里面很多情况,都是自己的私意在作祟,这只有自己知道,要精细的省察克治,唯恐自己的心有一丝一毫的偏倚,就断错了案件的是非。这便是格物致知。文书断案工作,都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如果离开了具体事去做学问,反而会落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