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肃省明长城民勤县段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2020-11-29 15:27:25)
标签:

甘肃

民勤

长城

分类: 长城活动、长城报道、长城评论
明长城民勤县段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2020/11/29   转自:腾讯网

经国务院同意,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按照《长城保护总体规划》要求,国家文物局在充分听取长城沿线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央、国务院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位于民勤县的明长城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明长城民勤段主要处于石羊河下游两岸的绿洲平原地带和沙漠边缘地带,末段处于红崖山东南部缓坡戈壁荒滩上,全长 161.1 千米。分为两条线路:一条分布于县境南部,大致呈东南—西北走向,自永昌县喇叭泉进入本县,依次经过小西沟林场西北部、麻家湾村、蔡旗村、官沟村等地段,过红水河,至扎子沟林场东南民勤—武威公路红水河大桥西侧,进入武威市凉州区境内;一条环绕于县境西、北、东部,基本呈西南- 东北- 西- 西南走向,称“大边”或“渣筏中边”,大致沿石羊河两岸和民勤绿洲边缘分布,略呈“几”字形,自永昌县郑家堡东北进入本县,向东北延伸,依次经过野潴湾农场、牛毛墩、马棚圈墩、羊圈墩、红崖山水库西等地段,继续向北,经过河东村、宋和村、更名村、民勤治沙综合实验站、张八村以北沙漠边缘,再经过城西村、文二村、八一村、大滩、泉水、下东川、龙二村、方家墩、河东村、扎子沟村等地段,至扎子沟林场 3 号敌台处与第一条线路汇合。本段长城烽火台主要分布于长城内外两侧, 大致呈网状分布。在民勤县境内,明长城主要经过重兴、蔡旗、薛百、苏武、大滩、三雷、大坝等 7 个乡镇。

本段长城由墙体、关堡和单体建筑构成。墙体长 161.1 千米,均夯筑,材质大部为灰棕漠土和风砂土,有少量黄土夹砂,夯层厚 0.18~ 0.3 米。部分地段墙体存在加帮,分两次或三次筑成。墙体底宽 1.7 ~ 10 米,顶宽 0.3 ~ 3.5米,高 0.6 ~ 6.5 米。发现堡 8 座,就地取土夯筑,夯层厚 0.08 ~ 0.24 米,大部分平面格局清楚。单体建筑 87 处,其中敌台 23 座、烽火台 64 座。敌台均依墙而建。单体建筑平面主要呈矩形和不规则形,极少数呈圆形,剖面呈梯形和规则形。单体建筑构筑方式主要是黄土夯筑,个别夹芨芨草或夹红胶泥土夯筑,灰棕漠土夯筑墙体土质疏松,含砂量大;其次为两种构筑方式混筑,主要是:上部土坯砌筑、下部黄土砌筑,外部土坯砌筑、内部黄土夯筑,另有 2 座外部石块垒筑,内部分别为石块、砂土填充和红柳、柠条夹砂土填充;此外还有土坯砌筑、石块夹砂土堆筑和钙化石夹砂土垒筑等。单体建筑夯层厚0.08 ~ 0.3 米,土坯长 32 ~ 42 厘米,宽 12 ~ 28 厘米,厚 6 ~ 9 厘米。少数单体建筑周围有围墙(墩院)、燧体和铺舍。

本段长城沿线沿线散存少量汉代绳纹陶片和明代白釉瓷片等。本段长城属明代甘肃镇分守凉州副总兵防区。

下东川长城
甘肃省明长城民勤县段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下东川长城长 6944 米。灰棕漠土夯筑,土质细密和沙化严重并存,夯层厚 0.18 ~ 0.25 米,局部加帮。底宽1.7 ~9 米,顶宽 0.3 ~ 1.3 米,高 0.8 ~ 4.5 米。沿线有敌台 3座。

黑山堡
甘肃省明长城民勤县段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黑山堡位于红崖山水库管理处北。《镇番县志》记载:“天顺三年(1459 年)建, 周围一百四十四丈,万历三十三年山水冲淅,改建新堡,周围一百六十丈,城门一,北向,旧有关,今无”。堡城坐南朝北,平面略呈矩形,东西宽 147 米,南北长 153 米,面积 23115 平方米。北墙正中开门, 门外有瓮城,已被黄沙堙埋,沙丘上露出瓮城墙顶部痕迹。堡墙多被流沙堙埋,可见墙体底宽 3 米,顶部残损,高 3.5 米,黄土夯筑,夯层厚 0.18 ~ 0.2 米。堡四角有角楼,因黄沙堙埋,仅见西北角楼。堡内地表散存砖瓦碎片。

红岗墩
甘肃省明长城民勤县段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红岗墩位于重兴乡红崖山水库泄洪闸西。平面呈正方形,剖面呈梯形。顶边长 6 米,底边长 10 米,高 10 米。石块包筑,内填石块、砂土。

来源:甘肃省文物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