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玺同话《红楼梦与曹家巷和焦家巷》
作者:赵佃玺
2019.3.26
一,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上
1649年,已经降清的大同总兵姜瓖,复又叛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兵镇压,曹雪芹高祖曹振彦、祖爷曹玺随军征战。城破后,把明大将军徐达修筑的城墙斩了五尺。多尔衮又下令把大同府治移到阳和(今阳高),县治移到西安堡(今怀仁西北),並降罪大同周边地区的民众,三年内不得致仕,不予录官。
清朝《重修大同镇城碑记》碑文记载:“戊子之变,谁非赤子…比于吴宫晋室,鞠为茂草,为孤鬼之场者,五阅之悲,彷徨不忍释者。”
可见当时大同城,五载之荒凉。
后来,大同人们又陆续重修了城墙和一些楼阁寺观。此碑是1656年曹雪芹的祖先曹振彦任大同知府,重修大同重建城墙时留下的记录。
二,红楼梦与曹家巷
曹家巷位于大同古城东北隅神曲巷南段东侧,不通行。原来统计此巷长68米,宽2米余。据权威书籍《曹雪芹祖籍考论》所载,这个不起眼的小小曹家巷,却正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高祖曹振彦一家之居住地,后因法华寺扩建,此巷消失。
1652年,曹振彦、曹玺父子与其幕友孙有光一起被派往大同任职,因曹氏征战有功,清政府遂在大同赐其宅邸,其名曰《曹家巷》。在同期间,曹振彦任大同知府,他发现大同各州县征收税银均有贪污现象,遂奏本皇上,弹劾了浑源等县知县,並请旨免去大同人三年的赋税。与新任总督彭有德一起,指挥几万人马,整修城墙,修复马路,浚通了护城河,填平了乱衙门、兰池街、猪家衙门口等八个大坑,重修了鼓楼、太平楼、东门大桥、知府公署等重要建筑,重修了华严寺、通光北寺等重要古迹。这段历史也记载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立下的“重修大同镇城碑”。
顺治十三年(1656),曹振彦由大同知府升任为两江盐运使。曹振彦离开大同时把曹家巷的豪宅赠与了幕友孙有光。后来,孙有光的一位兄弟孙思克进京与曹玺一起作了清宫的宫廷侍卫,孙的妹妹被选为顺治皇帝的宫廷秀女,继而又作了康熙皇帝的保姆,孙曹两家又为世交,孙氏妹妹便与曹玺成了亲。由于曹玺之妻孙氏曾在宫中给康熙帝当保姆,依仗着皇族有人,曹家便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如此描述,“原来贾赦已将迎春许与孙家了。”这孙家乃是大同府人氏,祖上系军官出身,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算来亦系世交”。由此贾迎春后来嫁到了大同,在曹家巷居住。当年孙有光一家在曹家巷,南靠和阳街太平楼,与皇城、九龙壁、都司街为邻,形成了一个官府占据的城堡,一些居民晚上难以通过此处,当时还有一小巷叫更道街,是专为他家打更看守的下人所居,清康熙年间,曹家巷一带仍是壁垒森严。到了清末,曹孙两家开始败落,这里才渐渐住上了普通居民。
三,红楼梦的大同方言及习俗
这孙家即孙绍祖(贾迎春丈夫)家,此人生性乖戾,曹雪芹称其为“中山狼”(赵武灵王曾把中山扩张到这里)。因曹雪芹曾祖母孙氏是大同人,家中又有些当年从大同携带去的家生仆婢和奶娘,曹雪芹早在幼年时受其环境影响,耳濡目染,所以对大同方言非常熟悉,因而《红楼梦》里有不少大同仔方言。
大同方言儿化音“回儿了”、“今儿”、“昨儿”、“您儿”、“可惜了儿”等,在《红楼梦》中随处可见。第七回中薛姨妈说:“昨儿我想起来了,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
大同方言,第二十五回中宝大同方言“咬群”,《红楼梦》第五十八回芳官的干娘骂芳官:“不识抬举的东西!,也挑幺挑六,咸屄淡话,咬群的驴子似的!”
大同方言“看人下菜碟儿”,《红楼梦》第六十回:“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的,你都会看人下菜碟儿。
大同的一些地方习俗,也在《红楼梦》中提到。如“正月里忌针”,第二十四回中说:彼时正月内,学房中放了年学,闺阁中忌针,却都是闲时。
第七回宝玉叫“上床”为“上炕”,过年吃面果子等都是大同风俗。可见,曹家在曹家巷住了多年,南迁带走了许多大同的文化民俗,以至《红楼梦》与大同也有了深厚的文化渊源。
四,红楼梦与焦家巷
在曹家巷附近北面有一处巷子叫焦家巷,在曹振彦、曹玺随多尔衮打仗时,焦大是在战场上救过曹家祖上父子的人,所以主子把焦家巷某处院子(路南高坡门)赏给了焦大。由此焦大在曹家(贾家)后人中无法无天。《红楼梦》中有一位敢骂主子的朴人叫焦大,他骂主子是:偷小叔子的偷小叔,爬灰的爬灰!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骂王熙风和贾珍,爬灰是句大同话,就是公公与儿媳妇儿有不正当的关系。为什么焦大也说的大同话呢?原来他是老太爷从大同带去的家生贴身仆人。
当曹家被皇帝调往南京时,焦大也随之离去,但大同的焦家巷还是由焦大的后人居住了。儿时,我住在焦家巷,北面有一处大院,后被比利时人购买做了耶稣堂,解放后,又变成了一个小学。南面高坡门子便是我家。儿时我经常在这里玩耍,据考证,当年这就是焦大的院子。
(2019.3.2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