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口店猿人遗址采用弧形壳体钢结构保护棚

(2018-11-27 15:06:08)
标签:

周口店遗址

猿人洞

山顶洞

北京房山

旅游

分类: 旅游、风光、民俗、传统文化
周口店猿人遗址采用弧形壳体钢结构保护棚

    今年是北京房山周口店猿人遗址发现的第100周年。由于过去一直是露天环境,所以遗址被发掘以来,每天都被日晒、雨淋、风蚀,山体洞口曾出现滑塌现象。2015年8月,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启动实施保护工程,至2018年9月完工后再度开放。
    现在从远处看猿人洞外观,就像穿山甲鳞片一样的弧形壳体钢结构保护棚覆盖在上面。从此以后这重要的遗址可以免受日晒雨淋了。

周口店猿人遗址采用弧形壳体钢结构保护棚

周口店猿人遗址采用弧形壳体钢结构保护棚

周口店猿人遗址采用弧形壳体钢结构保护棚
猿人洞

周口店猿人遗址采用弧形壳体钢结构保护棚
走到上面看

周口店猿人遗址采用弧形壳体钢结构保护棚

周口店猿人遗址采用弧形壳体钢结构保护棚
从上往下看猿人洞

周口店猿人遗址采用弧形壳体钢结构保护棚

周口店猿人遗址采用弧形壳体钢结构保护棚
位于龙骨山顶部的山顶洞

周口店猿人遗址采用弧形壳体钢结构保护棚

周口店猿人遗址采用弧形壳体钢结构保护棚

周口店猿人遗址采用弧形壳体钢结构保护棚

周口店猿人遗址采用弧形壳体钢结构保护棚
第12地点洞口

周口店猿人遗址采用弧形壳体钢结构保护棚
景区新入口
(摄于2018.11)  

``````````````````````````````````````

周口店猿人遗址采用弧形壳体钢结构保护棚
1992年来此制作的极限明信片

周口店猿人遗址采用弧形壳体钢结构保护棚
1995年制作的极限明信片

周口店猿人遗址采用弧形壳体钢结构保护棚

    19年前(1999年12月),我和集邮好友宋扬之、客文达、吴刚等一起来这里参观并制作极限邮品。虽然后来也曾再来,但没有留下这样准确的纪念物。

~~~~~~~~~~~~~~~~~~~~~

相关链接:

  【周口店遗址简介】
  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距市中心约50公里,背靠峰峦起伏的太行山脉,面临着广阔的华北平原,山前一条小河潺潺流过。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暖宜人,是70—20万年前的“北京人”、20—1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3—1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曾经生活的地方。自1927年进行大规模发掘以来,周口店遗址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发掘出土代表40多个“北京人”的化石遗骸,10多万件石器,上百种动物化石及大量的用火遗迹等,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类化石宝库和古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环境学及岩溶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基地。
  周口店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2年被北京市政府授予“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称号;1997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2010年先后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文化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授予“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称号;2012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是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八大园区之一。

  【回望申遗——七页纸一张图,最简易的“自荐书”】
  1987年,周口店遗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其实,1985年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里,起初并没有周口店。当时我国申报的5家遗址分别是:故宫、长城、敦煌、泰山和秦始皇兵马俑。“名单”提交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很快提出异议:“在中国,如果周口店文化遗址不是世界文化遗产,那么中国就没有世界文化遗产。”
  得知这一消息,当时负责管理周口店文化遗址的中科院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所的专家们激动万分。时任周口店博物馆馆长的袁振新亲自执笔,工工整整地书写下了周口店文化遗址的申遗文本。在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上的理由一栏,他这样写道:周口店遗址是世界著名的早期人类遗址,是同时代遗址中材料最丰富、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对研究和复原早期人类历史有重要价值。就这样,七页纸一张地图临时凑成了周口店遗址的申遗文本,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到的史上最简易的一份“自荐书”。周口店遗址顺利成为我国首批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的评价是:周口店遗址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而且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
  “北京人”及其文化遗物、遗迹的发现 ,填补了从猿到人这一完整发展序列中最为重要的中间环节,是认识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突破性贡献。“直立人”的典型形态至今仍是以“北京人”为准。

  【重要化石地点】
  猿人洞,是周口店遗址群中最著名的一处,原是一个天然石灰岩溶洞,“北京人”在这里断断续续生活了近50万年,他们的遗骨、遗物、遗迹和洞顶塌落的石块、洞外流入的泥沙在洞内一层一层填充起来形成的巨厚堆积层,是华北中更新世洞穴堆积的标准剖面。在古人类学和第四纪地质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该地点发现于1921年,几十年来,主要发掘了堆积的中段,从中发现了近二百件人类化石(代表40多个个体),上万件石器、数层灰烬和近二百种动物化石,是迄今世界同时期遗址中材料最丰富、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古人类遗址,
  在科学研究及人类远古文化史上占有重要而光辉的地位。
  山顶洞,是继猿人洞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因为位于龙骨山的顶部而由此得名。1933年和1934年由裴文中主持发掘,发现了3颗完整的头骨、一些脊椎骨、肢骨、盆骨、膝盖骨和牙齿,共代表8个不同个体的古人类化石,同时还发现大量软体、两栖、爬行、鸟类、哺乳动物遗骨和少量石制品、140余件装饰品。山顶洞人属晚期智人阶段,其体质特征基本与现代人一样,经测定年代距今约3-1万年。
  第4地点(新洞),发现于1927年,1937年正式发掘,获得石器和人类用火的证据——灰烬、烧石、烧过的朴树籽等,还有李氏野猪、赤鹿、葛氏斑鹿、三门马等4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1973年在该地点发掘出土一颗古人类的左上第一前臼齿,介于“北京人”与山顶洞人之间的一种古人类,经测定年代距今约20-10万年。
  第27地点(田园洞),该地点在遗址核心区西南约6公里处,发现于2001年。2003-200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进行了发掘。目前,已鉴定出34件古人类化石、哺乳动物化石39个属种,年代距今4.2-3.85万年。

  【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发现纪实】
  1927年春天,周口店遗址大规模正式发掘工作开始。地质学家李捷受命主持野外工作,当年就在周口店遗址北裂隙堆积中发掘出几十箱动物化石。1928年,杨钟健和裴文中相继来到周口店,接替李捷主持野外工作。虽然1928——1929年发掘出很多哺乳动物化石,由于挖到角砾堆积,发掘的进度很慢、化石很破碎,很多人对周口店已兴趣淡漠,按裴文中的说法,有点山穷水尽的感觉,但是随后不久好运就降临到裴文中的身上。
  1929年12月2日下午4点多钟,太阳已经落山了,可是裴文中带领着几个技工仍然冒着凛冽的寒风在紧张地发掘着。随着洞穴越挖越深,发掘时的照明早已是靠汽灯来解决了;而此时,发掘面的空间太狭小,汽灯都施展不开,发掘的人只好用一只手发掘,用另一只手拿着蜡烛来照亮。
  突然,裴文中大声叫了起来:“这是什么?是人头!”“人头”两个字刚一出口,所有发掘的人都围拢过来伸头向下观看。盼望已久的东西终于露面了,大家别提多么地激动了。
  这块头骨化石一半埋在硬土里一半埋在松土中。裴文中把化石周围的土挖空后,用撬棍轻轻地把它撬了下来。头骨的一部分由于震动破裂开来,裴文中后悔得不得了;不过,他也因此看到了头骨的厚度和脑面的结构。
  头骨挖出来的时候很潮湿,一碰就破。裴文中就和两位技工一起夜以继日地生起炭火盆来烘烤它,烤干后用水糊上几层厚厚的绵纸,再糊上石膏麻袋片,然后再把它烤干。等到外面的石膏变得干燥坚硬以后,裹在里面的化石就不会轻易损坏了。
  最后,裴文中把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用自己的两床旧棉被包裹起来,外面再用褥子毯子像普通的行李一样地捆好,于12月6日乘长途车亲自送到北京城内的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
  第一个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象一声春雷震撼了学术界。它进一步证实了“北京人”确实是一种古老的人类物种,是现代人类的祖先,而且是当时所知道的最早的人类祖先。

~~~~~~~~~~~~~~~~~~~~~~~~~

附:

披上“铠甲”再上阵的周口店猿人洞遗址 
十一的游览量竟突破了20年记录!
来源:百家号    2018-10-11

【新民晚报·新民网】今年是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也是周口店猿人洞“闭关”三年后重新开放的一年,“复出”的猿人洞是否被游客们买单?未来还将有哪些变化?今天上午,“纪念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暨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北京房山举办。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馆长董翠平在会上发布了一份捷报:随着周口店猿人洞上个月再度开放,今年十一“黄金周”周口店遗址日游览量最高达近8000人,突破20年来观众日游览量的记录。

辉煌成绩:新技术护航文化遗产未来
在很多60、70后的眼里,周口店猿人洞是个很神秘的地方,我们的祖先究竟长什么样?又是如何生活的?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据悉,自上世纪20年代发掘至今,周口店遗址共发现了具有学术价值的化石地点27处,目前遗址的科学考察工作仍在进行中,其中发现了生活在70—20万年前的直立人、20—1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以及3万年左右的晚期智人化石,同时还发现数百种动物化石、近十万件石制工具和丰富的人类用火遗迹。
董翠平表示,迄今为止周口店猿人洞遗址依然是世界范围内更新世古人类遗址中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和最有科研价值的遗址之一。它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古人类的罕见物证,还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对早期人类历史的研究与重构具有重大的价值。
由于是露天环境,猿人洞遗址被发掘以来,经日晒、雨淋、风蚀,洞口一度出现滑塌现象,2015年8月16日,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上个月,保护工程完工,猿人洞再度开放。“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的猿人洞不再是一座看不懂的荒山林地,而是充满科技文化氛围的旅游宝地,这也成为吸引大量游客慕名前来的原因。”
在猿人洞外远眺,一层如穿山甲鳞片般的弧形壳体钢结构保护棚覆盖在猿人洞上,仿佛身披铠甲,而这层铠甲也保护它免受日晒雨淋。保护棚依山匍匐而建,南北跨度77.5米,东西跨度54.5米,最大高度达35.7米,造型复杂,曲线不规律、单曲线构件不稳定、坡度大、双向跨度大,对钢结构安装和焊接要求极高。为了合理控制结构曲线精密度,项目团队采用变形监测仪器对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安装误差被控制在5毫米以内。这项工程最终荣获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中国钢结构金奖。
董翠平指出,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经过7年论证3年施工,凭借先进的展览展示以及中国钢结构金奖等新理念、新技术,达到世界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使之世代传承,永续利用”的保护要求,在国内文物保护工程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为文化遗产的未来谱写新篇章。

未来规划:周口店遗址将与世界接轨
在十一“黄金周”里,猿人洞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不少游客甚至游览不止一次、两次,因为这里可以看的,可以学的知识太多了。周口店遗址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记者在猿人洞现场看到,不仅洞里的激光投影等高科技令人目不暇接,洞外的生态环境也好起来了。走在山林间,时不时冒出来的各类猿人、史前动物的模型栩栩如真,让人仿佛穿越回古代,生态美丽的小池塘里游鱼连连,古树繁茂而苍翠。走累了还可以到山上的科普体验馆里欣赏猿人洞考古成就展,看3D宣传片,里面还设置了亲子活动室和纪念品文创店。这些改变让猿人洞再次“火爆”了起来。
虽然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绩,董翠平认为接下来的路仍任重道远,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责任重大,大有可为。下一步将通过六方面手段,将周口店遗址打造成与世界接轨,具有品牌效应的考古遗址公园。
一是加强遗址科技保护力度。随着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广泛应用,标志着文物保护工作已经进入到数字化时代。下一步将更多地引入三维扫描、无人机、物联网、云数据、“互联网+”等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为遗址保护服务;
二是加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是已经证明的一种既能够保护好遗址,又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遗址保护模式。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今后我们将加快公园规划编制和公园建设,实现遗址保护和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三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遗址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文化遗产保护组织、科研机构以及与周口店遗址类似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交流、合作,吸收、借鉴先进的遗产保护、管理、利用等方面的理念和做法,使周口店遗址与世界接轨;
四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进一步加大人员培养力度,丰富培训方式,如通过交流合作,互派代表学习等,同时广泛招募专业人才,建设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遗址保护、管理团队;
五是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目前,遗址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还相对较弱,今后将借助周口店遗址品牌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同时加大此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强与其他遗产地的相互学习、借鉴,丰富遗址文创产品;
六是充分发挥品牌作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进一步发挥周口店遗址的品牌带动作用,通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改善地区环境、增加就业机率、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董翠平认为,目前周口店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仍然面临一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比如遗址本体展示手段还比较单一,虽然在猿人洞引入了科技展示手段,但是这种方式是在保护建筑实施后,猿人洞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空间,才可以实施。遗址绝大部分化石地点还是处于露天状态,展示方式还是单一的,说明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遗址展示的研究,丰富展示手段,更好地阐释遗址价值。(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潘子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