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蒙古“北魏御苑”和“九十九泉”遗址实为灰腾梁西汉长城

(2018-07-06 11:25:49)
标签:

内蒙古

辉腾梁

北魏御苑

99泉

西汉长城

分类: 世界遗产、文物、建筑、考古
内蒙古“北魏御苑”和“九十九泉”遗址实为灰腾梁西汉长城

    几年前,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发布消息说,内蒙长城资源调查项目办公室主任张文平在2012年前后提出“北魏御苑遗址”是西汉长城遗址,后来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专家认定。
    前几天,我们在辉腾梁看到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碑还是2007年那块“北魏御苑遗址”,这碑的文字表述说这40多公里长的是御苑墙体(围墙?),而非长城。
    不知认定后的辉腾梁“西汉长城”有没有文物保护碑。

内蒙古“北魏御苑”和“九十九泉”遗址实为灰腾梁西汉长城

内蒙古“北魏御苑”和“九十九泉”遗址实为灰腾梁西汉长城

内蒙古“北魏御苑”和“九十九泉”遗址实为灰腾梁西汉长城

内蒙古“北魏御苑”和“九十九泉”遗址实为灰腾梁西汉长城

内蒙古“北魏御苑”和“九十九泉”遗址实为灰腾梁西汉长城

内蒙古“北魏御苑”和“九十九泉”遗址实为灰腾梁西汉长城

内蒙古“北魏御苑”和“九十九泉”遗址实为灰腾梁西汉长城

内蒙古“北魏御苑”和“九十九泉”遗址实为灰腾梁西汉长城

~~~~~~~~~~~~~~~~~~~

附:

内蒙古考古证实: 北魏九十九泉御苑遗址为灰腾梁西汉长城
发布时间:2014-01-21  来源: 内蒙古晨报   作者:记者 张昊文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我区去年对位于乌兰察布市灰腾梁之上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魏九十九泉御苑遗址进行了详细考古调查,通过调查证实,北魏九十九泉御苑遗址为灰腾梁西汉长城。
据介绍,这段长城墙体长度为46.585千米,土墙长34.575千米,石墙长9.38千米。墙体沿线及周边地区调查烽燧46座、障城9座。土筑墙体占墙体总长的74.2,系就地取土筑就,没有发现明显的夯层。石墙较少,主要修筑在起伏较大的山丘间或顶部,采用火山岩垒砌墙体。石墙中以杏桃沟段长城保存相对较好,墙体剖面呈梯形,底宽5-7米,顶宽3-4米,残高0.5-1.5米。46座烽燧,可分为土筑、石筑和土石混筑三类构筑方式,多数分布于墙体内侧,个别分布在墙体外侧。烽燧相互间距一般在1千米左右,最远者有近3千米,最近者为80多米。调查中,采集遗物均为陶片,可辨器形,有饰粗绳纹的夹砂釜残片,有外背饰绳纹、内壁饰菱形格纹的板瓦残片等,均为典型的西汉时期遗物。
据悉,灰腾梁长城东南端的起点为卓资县巴音锡勒镇三岔子村东的三岔子障城。该障城分布于山梁之下,正好处于东、南、西三岔路口的交叉点上,起到一个有效的控扼作用。西南端通过山险、烽燧、障城等遗迹与蛮汗山秦汉长城相衔接,西汉定襄郡东部都尉治所在的武要县故城(今卓资县三道营古城)恰好处于这个衔接点之上。秦汉时期,在三道营古城以东,没有继续沿用战国赵北长城,而是向南新修筑了一条长城,至岱海北岸再折向东去。新筑秦汉长城以东、以北地区为匈奴所占据,到东汉时期为鲜卑人占据后,史籍称其为“匈奴故地”。西汉灰腾梁长城的修筑,将整个水草丰美的高山草原包围起来,占据了防控匈奴的制高点。到东汉时期,随着武要县建制的撤销,灰腾梁长城也随之一并放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