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北魏王朝的历史贡献
(2018-02-02 16:50:07)
标签:
转载 |
分类: 出版、宣传、研究、论文 |
北魏王朝的历史贡献
曹杰
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这鲜卑人来自大兴安岭,有远见,有智慧,自称黄帝之后,与汉人同宗。他们金戈铁马,以无所畏惧的精神,消灭盘据在中原大地上的割据势力,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国土面积东至东海,西跨西域,南至长江,北至贝加尔湖,与南方刘宋王朝对峙,统称南北朝。他们又以气吞山河的气概进行改革:离散部落,改牧从农,推行汉制,尊儒崇孔,均分田地,建立三长等等,政治、经济、文化大为发展,使国家上升为鼎盛时期,为中国历史做出贡献。那具体来讲,他们有些什么贡献?
第一、是统一北方。当时社会正是16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后,北方大批少数民族拥进中原,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和一些政权,相互攻战争夺领土,打得一昏地暗,百姓无法生活,到处逃难,史称村庄土地荒芜,十室九空,是中国历史上最血醒,最黑暗的时期。鲜卑人建立北魏后,将这些国家和政权全部消灭,统一了北方,百姓安居乐业,否则中国便会四分五裂,长期陷于战争,后果不堪设想。这是北魏的第一贡献。
第三、是推动佛教的发展。东汉佛教传入中国后,尽管汉明帝极为重视,但佛教教义有不拜父母、不拜皇帝内容。这简直是六情不认,与中国传统格格不入,因而一直发展不起来。十六国战乱不息,民不聊生,百姓便拜到佛教救苦救难旗下,好多人都加入佛教。太武帝入主中原后顺应民心,下令部队保护僧尼,对寺庙不得打扰。接着他拜访高僧法果,法果便跪下向他一拜。道武帝奇怪地说:佛教不拜父母不拜皇帝,你怎么给我跪下?法果说:我不是拜皇帝,能弘道者即佛,我是拜佛。道武帝听后大受启发:这样岂不佛即帝,帝即佛。于是奉佛教为国教,封法果为道人统,总管佛教,在国内大兴土木,建设寺庙。并给寺庙划分土地,免除僧尼役赋,发展寺庙经济,很快佛教发展在全国形成盛势。期间虽经太武灭佛,但文成帝复佛后发展更胜一筹,不只寺庙建设,石窑也大量出现,朝野上下几乎都信佛。不只将佛教发展推向顶峰,且使其中国化,与儒道二教一样,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三教合一的悬空寺和昊天寺,建设起来。
第四、是推动雕塑艺术发展高潮和魏碑书体的诞生。雕塑产生于石器时期,其后各个时期都有不同发展,范围都很有限。到北魏因佛教发展开窟建寺,使其发展到高潮。当时北魏都城平城集中了大量的雕塑工匠,来自全国各地、西域及印度。他们有的是被迁来,有的是被请来,有的是慕名而来,都成了开云冈石窟和建寺庙的工匠。政府对此极其重视,配有专人管理,从上到下有一套编制。其中有研究,有设计,有加工,还组织观摩机构。并规定雕塑工匠子继父业,不得改行。就这样一代代地传着,在全国建成云冈、鹿野苑、方山、须糜山、敦煌、龙门等数十处,寺庙近万所,将雕塑艺术推响高峰。魏碑刀刻斧凿源于雕刻艺术,成为北魏的一种书体。中国文字发展经甲骨文、金文、籀篆,到汉代变为隶书。魏碑承前启后为唐楷奠定基础,在中国书法史上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与雕塑一起为中国艺术做出贡献。
第五、 是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各朝各代都有,但都是自然融合,唯北魏却是政令性融合,干予性融合,不管你願不願意都得融合,毫无选择余地。因而融合非常迅速,非常彻底。北魏前期,许多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建立政权相互恶斗,史称十六国之乱。鲜卑族建立北魏统一中原,尊儒崇孔,大量启用汉人,推行汉化政策,废除少数民族父死子妻其继母,兄死弟妻其嫂,一家为婚,同姓为婚习俗。号召结他族之婚,行二族之好。并以指婚、赐婚等形式,使少数民族与汉人通婚。他们采取多种措施,从生产方式融合,到生活方式融合,从文化上的融合,到血统的融合。使民族界线消失,形成伟大的中华民族。北魏与欧洲的古罗马同期,版图大致相同。因北魏实现民族融合,尽管中国历代王朝更迭,版图却始终不变。古罗马未实行民族融合,其解体后便分裂为许多个国家。这是北魏民族融合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