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津日报:江津的密林中有清代“古长城”

(2017-12-21 09:48:59)
标签:

重庆

江津

蔡家镇

莫家沟

清代“古长城”

分类: 世界遗产、文物、建筑、考古
江津惊现清“古长城”城墙近6米厚   
2017年12月18日    来源:重庆时间网   

    江津日报消息,地处大娄山余脉的江津南部山区蔡家镇,与毗邻的永兴镇交界处,是远近闻名的莫家沟水库。这里泉水清澈,绿树成荫,风景如画,在它旁边,就有不为人知的莫家沟“古长城”。

    绝壁长城
    暗藏在深山密林

    莫家沟,位于蔡家镇福德村西部的高山上,平均海拔950米,距蔡家镇政府所在地16公里,离四面山高速公路蔡家下道口15公里。
    从蔡家动身,半个小时车程,记者一行便到达莫家沟。

江津日报:江津的密林中有清代“古长城”
小寨门

    “这边是小寨门,远处的是大寨门。”刚下车,向导刘怀军就指着对面群山介绍。
    在刘怀军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小寨门。这是用条石砌成的圆拱型石门,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关隘。门高4.7米,圆形门洞高3.2米,宽1.5米,厚5米。记者估算了一下,这长15米左右的小寨门,大概需要2000多块条石才能砌成。

江津日报:江津的密林中有清代“古长城”

    顺着一条捷径,来到大寨门。大寨门高6米,长19米,门洞宽1.9米,高3.2米,城墙厚5.8米。据估算,大寨门需要3500块条石才能砌成如此规模。
    这些条石就像经现代机械加工一样;每一块条石都是用“清水缝”直接拼装堆砌而成,历经150多年的风雨侵蚀,仍牢固地屹立在山巅,可见当年工匠们修砌技艺之精湛。

    独特地形
    构筑坚固防御系统

江津日报:江津的密林中有清代“古长城”
大寨门

    在南面有一定坡度的城墙上,间隔一百米左右的上下两个地方,分别建造了大小两个炮台。据刘怀军介绍,这土炮台自修建好以后就没有使用过一次。
    城墙包围起来的这片区域,足足有800多亩,其中林地600多亩,耕地200多亩,就算长年与外界隔绝,也足以养活数百人。城墙包围中的土瓦建筑,现今还留存一大半。据悉,规模鼎盛时期,有四排房屋,共30多间房,可供上百人居住。

江津日报:江津的密林中有清代“古长城”
莫家沟二叠瀑

    兴衰周氏
    14年建好“长城”

    清道光二十九年,周氏16世周永楷,是鸳鸯井祠堂的族长,他召集族人,商定到莫家沟去修建一个存放财物的“宝地”和开辟一个避暑乘凉的地方。
    于是在1849年的冬天,200多人的建设队伍开始了莫家沟轰轰烈烈的山寨工程建设。清同治二年,宏伟的周家寨子和“长城”竣工了。

江津日报:江津的密林中有清代“古长城”
周氏祖屋

    在十八世纪末期,以周永楷为首的族人吸上了大烟。丰厚家产被耗去了大量银两。接着,又遭遇土匪“逮申良”,每逮一次都要花成百上千的银两赎回。
    到了清晚期,周家肥沃宽广的田产被变卖得所剩无几。到1947年,新中国诞生前夕,已没有了一块土地,变成了贫农。而当年,周家耗时14年,花费巨额银子建起来的寨子及“长城”,仍静静地在深山密林里躺了一百多年。

    风景独好
    平湖古寨令人陶醉

    这处深藏密林的“古长城”,虽比不上八达岭古长城的雄伟壮观和恢弘气势,但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这处古建筑的震撼,感受到古人建筑技艺的精湛,也能让我们走近数百年前的社会和文化。踏上城墙,微风习习,深林气息,沁人心脾。海拔一千米的高山,哪怕在酷暑季节,这里却凉风不断,一派清爽的感觉。
    除了周家寨子,这里还有风景如画的莫家沟水库。水库建于1957年,形成一个人工湖泊,蓄水面达 100多亩,库容130余万方,水质优良,清澈见底,是当地天然饮用水源。水库四周森林密布,参天大树倒映水中,水面鸳鸯嬉戏,水底鱼虾畅游,放眼望去,随处都是一副绝美的湖光山色和古寨风情。

江津日报:江津的密林中有清代“古长城”
天月岩瀑布


~~~~~~~~~~~~·~~~~~~~~~~~~~

江津莫家沟“古长城” 深山密林绝壁筑坚城 
2017-12-19    来源:川江都市报    作者:龙春梅 袁菲 

    地处大娄山余脉的江津南部山区蔡家镇,与毗邻的永兴镇交界处,是远近闻名的莫家沟水库。在它旁边,有着不为人知的莫家沟“古长城”。

    绝壁古寨
    暗藏于深山密林

    莫家沟,位于蔡家镇福德村西部的高山上,平均海拔950米,距蔡家镇政府所在地16公里,离四面山高速公路蔡家下道口15公里。这里山清水秀,古树参天,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绕着山巅,用条石堆起的城墙,将两个寨门相连。大小寨门之间围成的圈近四公里,除了一些险要地段没砌石头外,其余地方都用条石砌成,城墙有五、六公里远。由于时间久远,全部都被茂密的树林掩盖,从远处看,只能看见两个寨门。

    小寨门是用条石砌成的圆拱型石门,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关隘。门高4.7米,圆形门洞高3.2米,宽1.5米,厚5米。据估算,这长15米左右的小寨门,大概需要2000多块条石才能砌成。

    大寨门是用一块块巨大的条石,堆砌在一个山坳里,形成一个巨大的天然屏障,两边延伸的厚实城墙,将山那边隔绝在另一个世界里,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大寨门高6米,长19米,门洞宽1.9米,高3.2米,城墙厚5.8米。据估算,大寨门需要3500块条石才能砌成如此规模。

    这些条石的尺寸打制标准,修葺整齐,表面凿有细小均匀的纹路,就像经现代机械加工一样;偶有露出的接缝里,没有任何填充料,每一块条石都是用“清水缝”直接拼装堆砌而成,历经一个半世纪的风雨侵蚀,仍牢固地屹立在山巅,可见当年工匠们修砌技艺之精湛。

    周氏一族
    14年修建“古长城”

    如此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古建筑,静静地深藏在大山密林里,鲜为人知。寨子到底何人所建?建于何时?为何会建在如此偏远的深山里?

    经周氏23世传人周德盛介绍,清道光二十九年,周氏16世周永楷,当年50出头,是鸳鸯井祠堂的族长,他召集族人,商定到莫家沟去修建一个存放财物的“宝地”和开辟一个避暑乘凉的地方。

    在当年秋天,周永楷带上银两,奔赴莫家沟。他将劳工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修住房,另一部分建寨门,第三部分修城墙,三支人马同时开工。就这样,1849年的冬天,200多人的建设队伍开始了莫家沟轰轰烈烈的山寨工程建设。清同治二年,宏伟的周家寨子和“古长城”竣工了。

    据了解,周家耗时了14年,花费巨额银子建起来的寨子及“古长城”,静静地在深山密林里躺了一百多年。

    风景独好
    平湖古寨令人陶醉

    这处深藏密林的“古长城”,虽无法与八达岭长城相提并论,但也能让人感受到这处古建筑的震撼,感受到古人建筑技艺的精湛。

    蜿蜒盘旋在山顶的城墙,掩映在茂密的原始深林里,真不愧是人类古代文明和美丽大自然的天然结合。踏上城墙,微风习习,深林气息,沁人心脾。海拔一千米的高山,哪怕是酷暑季节,这里却凉风不断,一派清爽的感觉。

    试想将城墙四周连接起来,在顶端修一条人行便道,延绵数公里,漫步其中,下通古人智慧,上接现代文明,品味原始气息,简直犹入仙境一般。

    周家寨子是江津南部地区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一处瑰宝。除了周家寨子,这里还有风景如画的莫家沟水库。水库建于1957年,形成一个人工湖泊,蓄水面达100多亩,库容130余万方,水质优良,清澈见底,是当地的天然饮用水源。水库四周森林密布,参天大树倒映水中,水面鸳鸯嬉戏,水底鱼虾畅游,放眼望去,随处都是一副绝美的湖光山色和古寨风情。

◎江津日报记者 龙春梅 袁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