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花·中国大同第二届长城文化季圆满落幕
徒步长城第三站活动走进朔州右玉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
米学东)沙漠之花·中国大同第二届长城文化季自10月28日在华严寺广场启幕后,大同市户外群体、俱乐部及公益团体户外等户外运动爱好者已经徒步走了新荣区花园屯乡三墩村至阳高长城乡段、天镇保平堡至新平堡段。11月26日,第二届中国大同长城文化季徒步长城第三站延伸至右玉,徒步者从右玉四台沟段行至杀虎口,行程约10公里,约有大同市户外徒步运动爱好者和朔州徒步爱好者近千人参加。
据了解,大同长城文化季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引起了朔州市右玉县长城文化界人士的关注,并特别邀请大同长城文化季活动能够延伸到右玉,两地联手,共同打造长城文化品牌。因为明代右玉的长城和长城古堡,是当时大同镇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徒步长城第三站是由市政府、中国长城学会、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主办,由右玉县委、县政府、大同长城学会承办的,右玉杀虎口风景名胜区、右玉旅游局、右玉县长城保护研究会承办的。为了配合本次徒步行活动,右玉县给提供安保、医疗等后勤保障。四台沟村在杀虎口的东北方向,各个户外活动队伍,队旗飘扬,大家有序前行,队伍浩浩荡荡。行走在长城边上,墩台高耸,西风烈烈,满目枯黄的冬景让这段长城有了格外的沧凉和悲壮。虽然天气寒冷,但大家兴致很高,边欣赏风景,还沿途捡拾垃圾,长长的徒步行队伍好像一条长龙。
记者了解到,徒步长城的人群中,很多人今年三次徒步长城活动一次不落,大家觉得这种徒步活动,既参观了古长城,还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而右玉徒步长城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也称赞大同人宣传保护长城的热情高涨。人们一路前行到杀虎口景区,大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右玉古城墙,参观了展示边塞文化、军事文化、晋商文化、西口文化的长城历史博物馆等景点。站在杀虎口关隘上眺望,古长城蜿蜒逶迤,烽火台巍然屹立,远山连绵不绝,十分壮观。参加本次活动的右玉县长城保护研究会会长王德功告诉记者,右玉的古长城,是当时大同镇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的右玉长城分为头道边和二道边属于外长城,右玉也有北魏长城和隋唐长城等。
朔州市右玉县右卫镇是明朝大同镇七十二城堡之右卫城,而杀虎口(明代前期称为杀胡口)是中原地区通往内蒙古的主要关口,《明神宗实录》记载“大同杀胡口为云中第一要冲地。”清初,汉族与内蒙地区的贸易也是以右玉杀虎口为纽带而展开的,人们把从杀虎口进入内蒙古草原叫做走西口。
杀虎口作为古代的军事要塞和边贸重镇,既有长城文化遗存,也有西口文化,同时也演绎着多元文化的历史。右玉长城由左云县二十边西北进入右玉县庄窝村,沿西北向,经破虎堡至残虎堡关口,然后转西南向翻过五台山,过四台沟村至杀虎口,经大沙口随后进入平鲁区。其中四台沟至杀虎口段长城保存较好,墙体高约三至五米不等。随着徒步长城第三站活动的结束,沙漠之花·中国大同第二届长城文化季也圆满落幕,组委会还将为参加本届活动的100多家户外公益团体及社会群体颁发长城卫士团队组织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