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媛:大同长城文化在大同长城博物馆藏品中的体现

(2017-09-01 19:30:27)
标签:

刘媛

山西大同

博物馆

大同长城文化

分类: 博物馆、展览、文化活动
大同长城文化在大同长城博物馆藏品中的体现

作者:刘媛
         
内容简介:
    大同长城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晋北以及周边地区区域文化的主要源头和重要内容。为收藏长城文物、传承长城文化,迫切需要建一个大同长城博物馆。作者在继发表《关于建设大同长城博物馆的构想》《以长城博物馆引领“边塞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大同长城博物馆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以天镇县新平堡为例》系列论述之后,本文从大同长城文化的角度提出具体的博物馆藏品思考,力图为大同长城博物馆的创建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同长城文化  大同长城博物馆  藏品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同长城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广袤苍茫的晋北地区,长城长墙在高山峻岭间蜿蜒起伏,墩台烽燧在河流大道边巍然静立,城池堡垒在乡野平川上星罗棋布,土夯的、砖包的、石砌的,一切看上去饱经沧桑却始终井然有序。金戈铁马、烽火狼烟、沧桑玉帛、世道兴衰的历史画卷在这片土地上次第呈现,生活在其间的人们有意无意地遵循着几百年上千年流传下来的各种风俗习惯,这就是珍贵的大同长城,这就是丰富的大同长城文化。          
          
    一、大同长城文化的概念、内容和意义
    大同长城文化的丰厚程度,相比周围京津、河北、陕西、甘肃等,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同长城文化的内容,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民族复兴有着重要意义,迫切需要用博物馆这样的稳定优质的空间全面展示给世人。
    1.大同长城文化来源于大同长城
    “大同长城,是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8世纪历经9个时期里10个政权兴建的,东至居庸关、南到雁门关、西至偏关、北到呼和浩特但主体在今大同市行政区内的,长期对蒙、晋、冀、京四省区广大地区具有军事、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重要意义的,处于胸颈要害部位的一段中国长城。”【1】
    大同长城文化的基础内容,首先是指丰富的物质层面的长城文物遗存。“史料记载,大同长城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有赵长城、秦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隋长城、金代长城等,“二普”登记广灵县和浑源县有北齐长城,“三普”新发现左云县有汉长城,现存主要是明代长城。2009年公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数据中,大同市境内明代长城343167米,其中浑源县80309米,广灵县98米,灵丘县4298米,天镇县62213米,阳高县49098米,左云县37489米,新荣区109662米。此外,大同市共有长城烽火台、古堡等843处,其中南郊区37处、新荣区198处、浑源县56处、灵丘县14处、广灵县41处、大同县31处、阳高县154处、天镇县171处、左云县141处。1986年8月18日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
    2.大同长城文化是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基础
    “大同长城文化也就是交流、融和的文化:大同自古以来就是人员、物资、资金、信息等的交流荟萃渠道,就是绿色古道、民族故道、军旅要道、茶马商道、礼佛圣道、艺术通道、文化大道;大同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在争取和平过程中不断融合的地区,在漫长的风雨岁月里,草原、农耕、商旅各型文明之间在大同发生无数的步战、骑战、车战,缘起不过是维护自身安全,结果终归是达致新的和平。”【3】
    大同长城文化是大同以及周边地区的历史血脉根源。从年代看,从战国时期到明清时期经历了漫长的近三千年,大同长城的修筑史贯穿了整个大同的置邑史;从分布区域看,在今晋北各县区中,横贯着近千公里的长城遗址,分布着几千处的城堡、墩台、烽燧等长城文物;从内容看,大同长城涵盖了政治、军事、贸易、艺术等几乎所有中华民族文明进程中所积累的文化信息,大同长城文化一方面包括实体的大同长城文物,另一方面,包括了所有和长城有关的各种非物质文化,几乎可以说,一部大同长城史,就是一部大同区域文化的发展史。
    当前的大同地区正处在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型发展期,转型期如果充分发挥了大同长城文化的区域软实力作用,就可以增强区域社会的凝聚力、提高区域政府的公信力、扩大特色文化的感召力、发挥居民心智的创造力。可以说,大同长城文化是一把开启未来发展的金钥匙。
    3.大同长城文化是大同长城博物馆的灵魂
    大同长城文化是大同长城博物馆区别于其他地区长城主题博物馆的标志。放眼全国,北方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皆分布有长城遗址,长城主题博物馆的建设虽然尚未遍地开花,但从东到西多个省市却已经有数个建成并开放,有的还颇具影响力。大同长城博物馆如何做出特色,如何脱颖而出,知彼知己是重要的准备工作,既要了解其他地区现有长城主题博物馆的状况,也要深入挖掘自己的特色,倘若在自己的独特一面无法立足,则就没有建设的必要了。
    位于长城西端的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号称是我国第一座以长城历史文化为展示内容的专题类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原馆建成于1989年,新馆于2003年5月1日对外开放,占地面积4523平方米,建筑面积3499平方米,展区面积2700平方米。基本陈列名称为“中华之魂——长城历史文化陈列”。
    位于长城东端的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则定位自己是以展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长城、传播中华长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馆藏文物品类齐全,汇集了石器、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货币、碑帖,尤其以长城建筑材料、长城火器为特色,藏品中不乏精品和特色藏品。
    若论影响力,建设在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的博物馆,显然名气更加大一些。该馆对自己的定位是,是全面反映长城历史沿革、攻战武备、经济交流、文化艺术的综合博物馆,展览面积3000平方米,共7个专题展示长城渊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陈列内容由“历代长城”、“明代长城”、“建置武备”、“长城征战”、“文学艺术宝库”、“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及“名胜之首、友谊长虹”八部分组成。展览集中了全中国长城沿线各地出土的文物、标本之精华,辅以翔实的历史文献、照片模型,给予“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各民族团结、融合的纽带以详尽的表述。【4】
    以上3座位于不同省市的长城博物馆,共和国版图东端的山海关和西端的嘉峪关都将自己定位为“专题性博物馆”,而位于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博物馆则定位为“全面反映长城”的“综合博物馆”,这一分析让我们从大同长城的功能、作用出发,也来为自己寻找定位。从博物馆的分类看大同长城博物馆的定位是历史类博物馆,但“大而全”显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只能走“小而精”的路子,这个“小”并不是建筑面积小,而是藏品内容所体现的地理范畴要集中在大同地区,所主要反映的文化部分应当是大同地区所独有的。

    二、大同长城文化在大同长城博物馆藏品中的体现
    至此,让我们回头看一下,什么是文化?“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5】按照这一思路,大同长城文化就是大同地区两千多年长城修筑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大同长城为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形成了多种文化现象,具体表现在军事、政治、经济、民族、风俗、语言、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这些文化形式综合演进,形成了有别于江南传统文化的晋北地区独特的文化现象,笔者称之为“大同长城文化”,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晋北传统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
    1.大同长城文化是个大筐,馆藏文物可以包罗万象
    大同长城博物馆的馆藏,首先当然是反映大同长城历史、长城建筑、长城艺术、长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专题类文物,此外,还该有反映大同以及周边地区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文物;大同地区地域内的具有代表性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有关人们生产活动、商品交换等的文物资料;大同市境内出土的古生物化石和动、植物标本及反映其生态状况的标本、资料。
    馆藏长城文物的对象,首先是众所周知的长城墙体以及与墙体紧密相连成为一体的城堡、关隘、烽火台、敌楼等。长城的附属建筑,包括边将官署、武官祠堂、边贸商铺及其壁画、雕刻、碑文等,也都是收藏范围。
    说到这里,该提及距离大同市120公里的右玉县杀虎口博物馆。杀虎口是明代大同镇的一个重要关口,自古为乃是中原和漠南的通衢要道,今天那一带依然遗留着大量的长城文物。杀虎口博物馆成立于1976年,有藏品2000余件,收藏了战争、兵制、晋商民俗的文化遗存。2006年博物馆从右玉县城整体迁移到杀虎口,进行了主题为“历史的驿站”的规划布展。该馆不失为主题鲜明的专题博物馆,将注意力集中在右玉独特的边塞军事文化、晋商文化以及生态文化。该馆还采用高科技技术以及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使它有别于国内现有的长城专题博物馆的陈列,增加其可视性与趣味性,为参观者多角度直接了解认识大同长城提供了方便。
    但在笔者看来,这座博物馆尽管展示的也是大同长城题材的内容,却远非大同长城文化的全部。当然,杀虎口博物馆也从未如嘉峪关博物馆、山海关一样将自己的藏品展览定位扩展到整个中华长城文化,这反倒是杀虎口博物馆的生命力所在。但大同长城博物馆应当比杀虎口博物馆更加格局宽展,如果我们从大同长城文化内容的角度出发,应该能够更加扩展杀虎口博物馆的视野以外的内容。
    2.大同长城文化是个七彩橱窗,展示馆藏可以形式多样
    大同长城文化是个七彩橱窗,可以用七句话概括:文化古道、民族通道、军旅要道、茶马商道、礼佛圣道、音乐歌道、绿色大道。如果说大同长城是乐谱的话,这七个功能就是乐谱上的七个音符,在漫长的岁月中谱写出大同长城文化的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宏伟乐章。而我们的馆藏搜集和展示,也可以参照这一思路。
    在这条文化古道上,仅古文化遗址就有青磁窑古树化石群、青磁窑旧石器遗址、小站旧石器遗址、右玉张家山旧石器遗址、云冈南梁新石器遗址、右玉消息屯新石器遗址、左云古城堡汉墓群、右玉威远汉墓群、善家堡匈奴墓、青磁窑磁窑遗址、阳高汉墓群、天镇汉墓群……。在大同长城博物馆,这一角度的藏品应该非常丰富,当以出土文物为主,辅助以详尽的介绍,不光介绍文物本体,还介绍它的背景。
    大同长城自古就是军旅要道,地当边塞之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善无故城、沃阳故城、中陵故城、白羊故城等,除了大同长城的烽台古堡,这些其他时期的故城也应该是明确的展示对象,即使没有代表性的文物实物,也该有地图、绘图、场景复原等各种展示方式。
    大同长城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茶马商道:那些严密的关口在战乱时是用兵之地,而在和平时,又是商贸的黄金之衢。奔来的是蒙古的马群,远去的是晋商的驼铃。在马蹄声和驼铃声的交响中,集市繁荣,物流畅通。其中杀虎口还成为清王朝在西北边塞地区最大的“海关”,有“日进斗金夜进斗银”之说,从而成为 “西口文化”的源头之一。关于大同长城文化中茶马商道的这一部分,杀虎口博物馆做得非常用心,他们创作了主题大型壁画、布置了实际场景,绘制了各种表格,用来辅助各种实物的展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大同长城是一条礼佛圣道:西口古道在北魏时期是连接北魏南北两都盛乐(和林)和平城(大同)的御道,沿路有观音堂、佛字湾、云冈石窟、鲁班窑石窟、吴官屯石窟、焦山石窟、鹿野苑石窟、保安寺、宝宁寺、混元寺、显明寺、华严寺、慈云寺等,充满浓浓的佛文化,直到今天,这条道路仍然作为一条闻名中外的重要观光大道,焕发着无穷的魅力。在大同长城博物馆里充分而得体地展示这一部分内容,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实践。
    3.大同长城文化是个平台,研究馆藏可以多重角度
    认真追溯,大同地区民众的生活,几乎每个方面都能和长城文化“扯上边”。这是由长城这一丰富的物质体系和精神属性所决定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城及其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长期深刻影响,造就了当地居民特定性格及其他特色,这些也是大同长城文化的内容。但有的内容可以用实物等在博物馆直接展示,而有的内容从形式上看是非物质文化,如何直接展示,需要心思。
    例如古老的塞上地区还是“民歌的海洋,戏曲的摇篮,舞蹈的故乡”,因此大同长城还是一条音乐歌道。塞上地区的地方戏曲,与全国同级地市相比,剧种之多为全国之冠,除晋剧、雁剧(北路梆子)外,还有二人台、耍孩儿、罗罗腔、弦子腔、右玉道情、晋北秧歌、赛戏等。昭君一曲琵琶声,弹出了千古柔情;妹妹一声“走西口”,呼出了大漠绝唱。众所周知,音乐对于人的心灵的安抚作用是无穷的,尤其是在连年征战的地区,人们的生命朝不保夕,音乐与戏曲,更是成了将士们枯燥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因此,长城沿线的音乐戏曲是非常特殊的,今天人们依然能欣赏得到铿锵壮烈的威风锣鼓,
    大同长城如今还是一条绿色大道:建国后,塞上人民坚持植树造林半世纪,国家三北防护林在这里成网成片,使昔日土田沙化的“野人家”,渐成“塞上绿洲”, 右玉、左云、新荣等地已经有大面积人工森林的覆盖,特别是云冈峪、杀虎口、阳高、天镇等地区的绿化,使人们又看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美好原生态绿色景象。
    这一角度乍看与长城并无直接关系,但只要人们了解了明代为了防治敌方的马匹牛羊采食和藏身,官方在大同长城沿线实施定期的烧荒制度,从当时来看,这是一项在边疆地区行之有效的国防政策。但当大同长城沿线不再是边疆,持续的烧荒却导致了生态的极度恶化,于是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主席为今大同市阳高县大泉山做的“大泉山变了样子”的题词,从而掀起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工生态恢复工程,且迄今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依然在继续。当年烧荒是国策,如今人工恢复生态,也是国策。这历史的变迁,起因却是长城。
    民族与人口的流动,也是大同长城文化中一道最靓丽的风景。不同人种辗转进入大同并在长城沿线生息繁衍,使得当地人相貌各异,正是众多民族在大同依据长城而融合的直接见证。可以相互佐证的是,当地有很多其他地方很少见的姓氏,如景、底、冀、靳、晋、游、邬、池、曲、雷、翁、尤、逯、吉、原、佘、善、富、苍、师、夏……,仅仅一万多居民的新平堡,就有此类姓氏100多种。这些内容虽然丰富,但并没有具体的藏品可以直接承载,但它并不妨碍做深入的研究。
    大同长城是有生命力的。如果说“万里长城是护卫北部中国的巨龙,那么,大同长城就是巨龙的强健胸颈,它支撑巨龙的躯干腰身并响应龙首、牵引龙尾,决定着巨龙是腾飞高天还是俯冲大地。”【6】大同长城文化,也是多姿多彩的,我们无论认识大同长城,还是通过博物馆展示长城,都不能仅仅局限于城墙墩台城堡烽燧,我们的视线固然要关注古老的大同长城文物,更要穿越这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抵达大同长城文化这一巨大而丰富的精神高地。
 
注释:
    【1】刘媛,大同长城的概念和范围[J],文物世界,2010年第5期
    【2】大同市文物局,大同文物集萃[M],三晋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版
    【3】刘媛,大同长城的系统认识[J],文物世界,2011年第3期
    【4】关于山海关、嘉峪关、八达岭三地长城博物馆的数据资料出自百度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1984年,北京
    【6】刘媛,大同长城的系统认识[J],文物世界,2011年第3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