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邮政报》:长城魂魄中国自信

(2016-08-23 16:18:58)
标签:

《中国邮政报》

《长城》特种邮票

分类: 集邮、收藏、文玩
长城魂魄 中国自信
《中国邮政报》记者  王楚芸

《中国邮政报》:长城魂魄中国自信
《长城》邮票图稿

《中国邮政报》:长城魂魄中国自信
图为大境门。在长城的关楼隘口中,唯此谓之为“门”。 刘鸿波 摄 

    赛场上最动听的旋律就是国歌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长城,是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一道实体的墙,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它还有着特殊的意义,是中华民族魂魄和精神的象征。今天,《长城》特种邮票正式发行,首次以九图连票的形式全景展现明代长城及长城沿线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方寸之中怎样浓缩长城的伟岸身姿,两张“国家名片”怎样结合,长城文化与集邮文化碰撞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长城》邮票的创作者们,探寻邮票创作背后的故事。 

    对长城 充满情怀 

    长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4世纪开始,历朝历代都曾规模不等地修筑过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14世纪的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9个省(区、市)。《长城》邮票的表现主体也正是这段长城。 
    对于长城,邮票设计者许仁龙老师非常熟悉。2002年为人民大会堂接待大厅绘制国画《万里长城》时,他曾用两个月时间实地写生考察长城风貌。而在众多长城画家中,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还是推荐了许仁龙,不仅因为他功力过硬,“还因为许老师对长城充满情怀”。 
    许仁龙于1954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市,南方优美的山水并没有留住他的心。“人的本性在最终的兜兜转转后都会找到最适合他的东西。”许仁龙沉浸在回忆中,眼神深邃,“到了陕北的黄河流域,跟自己的心就撞在一起了。我喜欢那一带的水土,当然也绕不开守卫边关的长城,可以说北方文化拯救了我。”20世纪90年代,许仁龙就曾卸下职务,来到山西省河曲县写生,潜心钻研,流连忘返。 
    为了这次邮票创作,许仁龙时隔十几年后重走长城,而考虑到《长城》邮票绘画工作量大,他还邀请了同为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教师的张济平共同创作,同走长城。在《长城》邮票创作札记中,许仁龙写道:“我们一起赴东北丹东、葫芦岛、秦皇岛写生,一起构思构图。因我对长城沿线较为熟悉,故让张济平老师在山西至甘肃段长城又作了一次细致的写生。”怀揣着对长城的情怀,两位年龄加起来有130多岁的老者共同启程。 
    而说到徒步考察长城,董耀会就是第一人了:“从1984年5月4日到1985年9月24日,历时508天,在长城上第一次留下了人类的完整足迹。”在此次邮票创作中,董耀会和许仁龙、张济平一起探讨了很多问题。“为人民大会堂创作长城画作必须是仰视的,以体现其庄严、雄伟;而此次邮票创作则应该是高空俯瞰长城的视角,以体现长城体量之长和历史悠久。”董耀会的解释让记者对该套邮票的理解有了新的视角。 
    长城是有生命的,只有充满情怀的人,才能让长城在他们的笔下焕发生机与活力。 

    对作画 充满“固执” 

    “创作的过程真的很惨,7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两年的工作量,没有时间理发,许老师着急到发烧,我有一次还莫名其妙地休克了。我有时候埋怨他,设计一套邮票,至于照着世界名画的标准去画嘛,但事实证明,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白发苍苍的张济平老师说起这些话时表现出了孩童般的可爱。 
    为邮票所创作的原画一般达到邮票的6~8倍就可以了,而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在时间相当紧张的情况下,许仁龙仍然坚持按邮票的12倍作画。同时,创作者的“固执”还体现在严谨细致的写生中。 
    “苍茫,崇高,这就是我心中的长城。”在设计之初,许仁龙就确定了创作时坚持的内核。“在布局上,要考虑起承转合和分段位置,我需要确保每枚邮票上都有重要节点和故事,9枚邮票连起来还要做到起承转合、首尾相顾。”长城9镇、108景被浓缩到关山沧海、蓟辽天堑、燕赵雄风、京畿屏障、三晋重关、长河飞龙、高原北望、大漠关城、丝路古道9枚邮票中,从《长城》长卷版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长城在山川间绵延起伏的雄伟壮丽。 
    “重要节点都不能落下,但有些地方的长城过于密集,比如北京,最后不得不把居庸关去掉了;有些地方的长城密度比较小,如陕西榆林,却是一个要塞,如果按照地理位置紧挨着北边,就会很小不突出,为了整体的艺术效果,就将其放到近景。”许仁龙侃侃而谈邮票元素的取舍。“还有长城和丝绸之路是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长城成就了丝绸之路。所以,在选择元素时,涉及文化类的也参考了,比如甘肃武威的孔庙,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张济平补充道。 
    同时,在许仁龙看来,骨血充盈才是中国长城。为了体现长城的苍茫和力量,许仁龙采用了中国传统矿物颜料,以骨法用笔的方式勾勒长城线条,并在上色时使用酣畅的重彩画法。“我希望我画的长城筋骨强劲,画面中包裹着中国的骨骼和血脉,用笔越有张力,画面就会越充盈。” 

    对邮票制作 充满敬佩 

    “一套好的邮票决不是一个设计者能完成的,背后有众多雕刻、印制人员的努力和艰辛,向参与制作邮票的无名英雄表示感谢!”许仁龙主动向记者谈起邮票的制作过程。 
    邮票原画素描稿初步完成后,许仁龙提出将邮票做成雕刻版,以表现长城的硬朗,而这与邮票发行部门的意见不谋而合:“这样做对得起邮迷,对得起长城这个品牌,也对得起自己的付出。” 
    但问题就来了,整个邮票的设计时间只有7个月,邮票雕刻的时间就更加紧张了。了解邮票常识的人都知道,做雕刻版邮票是相当费时费力的,四五枚邮票的雕刻就需要半年时间,这9枚邮票的雕刻却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是为了追求尽善尽美,邮票制作团队还是迎难而上。 
    经过竞争,最终,邮票雕刻师郝欧脱颖而出,担下了这个重任。郝欧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位女邮票雕刻师,本版曾于上周报道了《丁酉年》生肖鸡票开机仪式,郝欧也是鸡票的雕刻师之一。更巧的是,郝欧是许仁龙老师的学生,这让他们沟通起来更加顺畅。 
    在郝欧看来,《长城》邮票的难度在于画法,在于原画深厚的层次,“原画缩小12倍到邮票上,为了保证邮票的清晰度,我所要做的就是抓主要层次,大量做减法。”让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四枚“京畿屏障”,其中松树较多,两位老师会用类似于书法中枯笔的画法,郝欧就要用她的雕刻刀依照原画表现松树的苍劲有力。 
    “效果非常出色!当时还有一个细节,为了不耽误进度,3月份开始画水墨稿后,我们画出3枚就裁断,扫描后让郝欧及时雕刻,这样,等我们整稿画完,她也差不多刻完了,等刻完了我们再上颜色。”说起当时的辛苦和不易,许仁龙也是嘘唏不已。 
    在色调的选择上,许仁龙和张济平曾考虑过秋天的红色,以热烈的感觉为主;也考虑过以初春的感觉来设计,清新、万物复苏;之后又想到紫色,显得苍茫和崇高。“我们希望画作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所以我们选择了紫色和黄色的对比,这样特别入画,而印出来后,长城是金色的丝带,大地是紫色的。” 
    画作完成后,要制作成邮票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调色。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编辑设计部艺术总监夏竞秋带领的团队,为了在原作基础上做更好的提升,加班加点进行调色制作。“从设计稿来说,我给自己打7分,经过雕刻和后期精心制作,综合分可以打满分,10分!这套邮票的制作充分体现了邮政的‘工匠精神’。”许仁龙毫不吝啬对无名英雄们的赞美。 
    牢牢抓住中国的精神、骨气,利用中国的语言、手法,浓郁地表现中国,这就是《长城》邮票创作的主旨。“要有骨骼,要有血脉,要有张力!作为中国的艺术家,有责任将中国的象征——长城,用最坚实、纯正、浓郁的中国语言,强烈、鲜明地表现出来。我们要珍惜前人的文化成果,要有自信。”许仁龙的自豪、自信也深深感染着听者。

~~~~~~~~~~~~~~~~~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 董耀会:智慧与艺术的再现

《中国邮政报》:长城魂魄中国自信
 
       长城对于中国来说,有特殊的历史价值。首先,长城与人类文明高度契合;其次,通过长城构建秩序,使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和谐发展;再其次是传承,长城使不同民族寻求利益平衡,携手走到今天。长城已有2600年的历史,很有幸我们能陪伴长城一段时间,现在,《长城》邮票的发行更是一种见证。 
    《长城》邮票图稿既有从长城内往长城外看,也有从外往内看,充分体现了“长城内外是一家”的内涵,内与外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同时,又有空间和文化的俯视感。 
    与长江、黄河等自然景观与环境元素完美结合不同,长城这一元素必须非常突出。《长城》邮票智慧与艺术地体现了整体的覆盖与局部的放大,尤其是山海关、八达岭等近景,伸手可触,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似乎一伸手就能与千年前建设长城的手握在一起,似乎就能与创作长城的先人进行交流。我还曾就第一枚邮票中山海关的关键位置与设计者进行过深入交流,他们敬业、认真的态度让我深感敬佩。 
    日前,“雄关万里 九镇邮情”长城集邮文化活动也已启动。衷心希望通过邮票的发行和此后的一系列活动,邮政人与长城人携起手来,共同保护长城,也是为祖先、为中华民族、为子孙做点儿事。

~~~~~~~~~~~~~~~~~~~~~~~~

 著名画家 刘亚明:中国笔法 中国风骨

《中国邮政报》:长城魂魄中国自信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两边是故乡……”长城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长城是中华儿女创造的奇迹,更是中华民族的崇高象征。在21世纪的今天甚至未来,长城依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坐标。长城,理所当然地应该进入邮票世界。 
    在古代,长城还是一种通信设施,传递着边关的信息,与今天的邮政通信业同根同源。邮票是国家名片、方寸艺术;把长城呈现在邮票上,非常有意义、有价值。 
    即将推出的新邮《长城》全套9枚,延续了之前的《长江》《黄河》邮票的宏大长卷形式,把长城的重要节点和特色风貌一一展现,巧妙组合就成了一幅完整的巨幅万里长城图。观赏邮票图样,惊喜之余,也给我不小的震撼。 
    长城是中国的长城。在小小的邮票画面上,描绘出万里长城的壮观气势,呈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自然要用浓郁的中国笔法、中国语言、中国风格来表达,所以,有关部门决定采用国画的艺术形式来展示,应该是最佳选择。 
    国画讲究形式美,构图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使得视野能够延伸到最大程度;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主观设置,突破了时空的局限,重视意境的营造。从《长城》邮票图稿来看,创作者采用了国画的各种绘画语言,突出了国画的特质和优势。创作者还以中国传统的骨法用笔对长城进行描绘。这种用笔,对光影的准确掌握,色彩的灵活运用,使得画作广阔雄浑、气势磅礴、苍劲有力,富有中国质地、中国风骨,表达出豪迈豪放的神韵和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

~~~~~~~~~~~~~~~~~~~~~~~~~~

《长城》铺展的历史时空

中央电视台高级编导、全国集邮联会士   李近朱

    从2014年起,中国邮政发行了《长江》《黄河》长卷邮票。2016年又发行《长城》长卷邮票,九枚连印,将长城万里奇观再现于方寸画卷之中。 
    第一枚“关山沧海”,描画了东端长城的海山雄关。长城西去,直面就是山海关。山是燕山,海是渤海;一关划出关里关外,隔开华北东北。再行八里路,长城如巨龙,蜿蜒向渤海。尽头则集海山关城于一体,扼守水陆,人称“老龙头”。 
    第二枚“蓟辽天堑”。辽宁省葫芦岛市的“九门口”,又称“一片石”,危峰绝壁,易守难攻。长城如屏障沿山脊向北,到九江河岸,百米河宽,长城过桥,素有“水上长城”之称。长城入关,抵达津门,“蓟北第一雄关”黄崖关,就置身于此处的崇山峻岭中。 
    历经春秋战国到明清十多个朝代,长城横穿燕赵大地,时达2000多年,长抵2000多公里。长城的时空遥远,在第三枚“燕赵雄风”尽现雄势。1567年,明朝名将戚继光带兵修复海拔700米的金山岭长城,北京司马台长城与其在崇山中浑然一体。 
    展开第四枚“京畿屏障”,雄峙云天的八达岭,彻响毛泽东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回声,位于北京延庆军都山的关沟古道北口。明代《长安夜话》记载:“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透过苍莽的张北草原,远远稳屹“四大名关”之一的大境门,当年写下的“内外一统”四个大字用了满、汉等六种语言文字,自此,200多年无战事。 
    第五枚“三晋重关”,已走进山西。大同、阳泉、忻州、朔州等晋北关镇,依次步入方寸。遥望云冈石窟,璎珞声响,佛影神圣。太行山脉中,阳泉娘子关、忻州雁门关是长城最早最险之戍守重地,还有烽烟不绝的“杀虎口”,也是“走西口”歌调唱出第一个悲凉音符的地方。 
    “西口”之外是内蒙古大草原。山西的农耕与内蒙古的游牧,在第六枚“长河飞龙”上,展现出故土同脉的相融相生。在晋蒙交界处,古老长城与黄河为伴,内外相携,农牧并举,文化交融,展现出“长城两边是故乡”的深厚情愫。 
    第七枚“高原北望”,已地处陕西。此刻,长城犹若一串彩练,城上关台恰似生辉的珠玑。榆林长城的亮点,就是镇北台。为保护蒙汉互市的集镇,万历年间在山上筑了明长城最大的军事瞭望台,台分4层,高10丈,垛口竟达2米。 
    “百关千仞险,一劳万年安”。诗中的百关,就是长城。此地位于贺兰山口,为内蒙古通连内地的关隘要道。东西设三道卡,人称三关口。在第八枚“大漠关城”上,可见这条咽喉要道。依明朝建制,在甘肃固原设集军政于一体的三边总兵府,成就了边陲平安。银川史上为西夏王朝首府,系“九边重镇”之一,大漠孤烟中,古远西夏留下的印迹,就是银川城西王陵。 
    最后一枚“丝路古道”,为万里长城画上句号。甘肃省山丹县留下了长城历史的两端岁月。一端是两千多年前的汉长城,400多华里,东西走向,由壕沟、烽燧构成,虽年代久远,却清晰可见;另一端是明长城,距今400多年,黄土夯筑墙、墩、障,走向与长度和汉长城相同。动静方显万物之美,将燃烧的丹霞地貌关在门外,是武威文庙的文气与神气。 
    万里长城的起笔和落笔是东西两座关隘,东是山海关,西是嘉峪关。从秦汉到明清,万里长城留下历史身影和壮伟身姿;从“老龙头”到“第一墩”,长城长卷邮票铺展了历史的时空。 

~~~~~~~~~~~~~~~~~~~~~~~~~~~~~~~~~~~~~~~~~~~~

《中国邮政报》:长城魂魄中国自信

2016.08.20 《中国邮政报》5版   本版编辑:王楚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