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保护员制度正在全面推开,沿线15省份实现全覆盖——
保护长城,我们挂牌上岗
2016年07月13日
来源:中国国防报
记者:徐晶晶 徐雯
秦皇岛市抚宁区文物管理所为长城保护员配发衣物、登山靴、手机等装备。 程高翔摄
内蒙古包头市长城保护志愿者实地考察境内古长城。方金良摄
写在前面
长城,是我国古代第一座军事工程。自春秋至明朝,修建时间逾两千年,分布在我国北部和中部地区,总长度超过2.1万公里,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防御工程,又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固若民族生长的命脉,见证着先辈的忧患,记录着将士的血泪;蜿蜒似民族精神的长龙,岿然于世、屹立不倒……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其文化艺术价值足以与其昔日的军事战略功能相媲美。
走过漫漫历史长路,长城也饱受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创伤。坍塌、倾斜甚至消失……眼见于此,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7月4日,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城子峪村农民张鹤珊整整齐齐地穿上了印有“长城保护员”字样的工作服和登山靴,这是抚宁区文物管理所统一为长城保护员发放的巡护长城所需的装备,其中还包括一台4G手机。
一个月前,国家文物局正式向12位长城保护员代表颁发了工作证书。有了正式身份,60岁的张鹤珊说:“爬山都更有力气了。”
保护长城,迫在眉睫
目前,长城沿线15个省份共有3400多名长城保护员。但与长城巨大的体量和保护需求相比,这仍是杯水车薪。
2006年至2010年,国家文物局展开资源调查,长城沿线各省(区、市)13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行程数十万公里,完成了全国各时代长城资源调查工作,记录了长城的时代、位置、形制、保存和管理情况。
调查发现,保护力度不足是困扰工作的主要问题。国家文物局相关人士表示,尽管各地已经颁布地方性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完成了相当一部分长城保护区划定工作,但仍不能满足长城的保护需求。特别是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中西部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长城保护管理力量严重不足、边远地区保护队伍匮乏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其次,长城出现了大量消失的情况。这是长城自废弃之日起,在成百上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长城较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因为分布在山地、荒漠、草原等地质条件较为恶劣地区的长城,多数为土质、木质或较为松散的石质结构,仅明长城中不到3%的部分属于人们比较熟悉的结构,也就是较为坚固的砖石类长城。据调查显示,近30%的明长城和40%的早期长城,其地面遗迹早已消失。此外,由于长城所处位置等原因,一些突发的、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出现时,往往会受到直接破坏。
另外,文物管理部门也面临一些力所不及的困难,如长城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破坏的问题。一部分散布在城乡人口密集区域周边的长城,易受到附近居民拆砖建房、种地、掏挖窑洞、取土烧砖等破坏性行为,且长期难以禁止。
自发管护,大有人在
带上新装备,拿着防身镰刀、垃圾袋,张鹤珊又踏着杂草荆棘,沿着羊肠小道,爬上了城子峪村附近的明长城。从1978年开始,张鹤珊义务守护城子峪长城已有37年,巡视范围长达10公里左右,看护着31个敌楼。
张鹤珊看守的驻操营镇董家口至板厂峪这段长城,沿线都居住着村民。过去,很多村民在长城上放牧、采药、翻蝎子等,这是他们经济来源的一部分。对此,张鹤珊一律劝阻,由此引发了不少矛盾。
张鹤珊告诉记者,一次,几个撬砖挖药材的人在他巡护的路上放了几个抓野兔的铁套子,见他走过来,故意撬砖,张鹤珊不知是计,冲上前去,不料被绊了个大跟头,左脚被勒得鲜血淋漓,差点骨折。
也有的跟他求情:“我们挖药也是为了给孩子挣学费,你抬抬手呗!”张鹤珊回答道:“等孩子念书念到长城这段故事,得知古长城都被他爹娘挖药翻砖糟蹋得不成样了,孩子心里会咋想!?”
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如今张鹤珊倍感欣慰。当村里人知晓了长城的分量后,他们又把曾经拿去修院墙、房屋的砖搬回来,重修长城。过去,因为贫穷,村里人曾乱砍滥伐长城周边的树木,如今,他们转而成为长城周边森林护卫队的队员。
目前,秦皇岛市有长城保护员95名,对全市223公里长城分段巡护。张鹤珊说:“过去,自发保护长城大都靠以情动人,现在有了正式身份,我们挂牌上岗将发挥更有力的监管作用。”
加强引导,人人参与
内蒙古包头市文新广局总结该地区近年来长城遭破坏的案例,发现很多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该局局长白清元认为,文物部门要形成共识,让广大农牧民了解本地域内的长城遗址及其价值。
一方面,包头市积极调动引导志愿者队伍加入到长城保护工作中来。以方金良为代表的近百名“行走与探访”文化志愿者坚持每周实地考察包头境内的古长城等文化遗存,至今已拍摄图片数千幅,撰写纪实文章近百篇,在微信平台广泛传播,增强长城保护的社会关注度。
另一方面,包头市将长城附近区域的农牧民纳入长城保护队伍。2015年,该市文物部门、公安边防派出所、当地群众代表等6方还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联动保护机制,将长城保护列为重要内容。2016年,包头市文广新局与包头公安边防支队相继组建了牧民文保队、马匹巡逻队、摩托车巡逻队,形成了边境地区点面结合的长城保护网络。在易遭人为破坏地段新增15名兼职长城保护员,实施重点防护。
“从长期实践经验来看,仅靠政府一家很难完善地对长城进行保护,而是要调动社会力量,发动志愿者参与进来。”今年6月11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在向长城保护员颁发证书时说道。
国家文物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将重点构建社会保护体系。因为长城是一个分布范围广、保护状况复杂的超大型文化遗产,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国家文物局将采取多种途径,定期发布长城资源及保护管理信息,宣传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和保护理念,并积极鼓励人民群众、社会团体参与长城保护,扩大长城保护的社会参与度,并加强对社会力量的规范和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长城保护的良好氛围。
确定岗位,专人专职
“长城保护员”机制最早在秦皇岛市产生。2003年,该市将境内的长城分成78段,每段由一位长城保护员进行巡护。
随后,国家文物局谋求在国家层面建立长城保护员制度。今年1月,国家文物局出台了《长城保护员管理办法》,发动长城所在各地区志愿者担任保护员,担负起定期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和反映问题、向当地群众宣传长城保护等责任。国家文物局将在人员培训、装备配备等方面尽可能给予更大支持。
《长城保护员管理办法》中规定,可参考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长城保护员适当补助,提供必要的巡查、看护工具,所需经费纳入长城保护经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长城保护员纳入当地社会公益性岗位管理。长城保护员需定期向长城所在地县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告长城保护情况。
在“十三五”时期,国家文物局计划落实长城保护管理责任。据了解,2012年,国家文物局认定长城资源总数超过4.3万处,并实现了每个长城资源点段都有唯一的“身份证”号码,即长城认定编码。记者了解到,国家文物局将指导、督促各省(区、市)逐级签订长城保护协议,明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长城保护责任,明确责任人,逐步实现每一长城资源段都有保护管理责任人负责日常巡查、保护和保养工作。
秦皇岛市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长城保护体系。该市文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市以县为单位,建立县、乡、村长城保护网络,将长城保护的责任分解到沿线16个乡镇政府和93个村的村民委员会,明确保护管理区域和目标,层层签订长城保护责任书。长城沿线每个村设立一个长城保护员,文物部门同乡镇政府、村委会共同进行聘任和考核。
在资金保障方面,秦皇岛市、县、区分别设立了本级长城保护专项资金,均纳入财政预算,专门用于长城保护项目的推进及长城保护巡查、管理费用的支出。
记者了解到,河北省正探索形成长城保护与发展旅游的良性循环模式。河北省政府在2011年发布了关于加强长城保护管理工作的要求:“在已经将长城辟为参观游览场所的地方,应把长城的事业性收入专门用于长城的保护维修、科学研究和支付长城保护员的报酬。”根据此要求,秦皇岛市对涉及长城开发利用的单位,由财政提取事业性收入的5%,拨入长城保护基金,由市级统筹用于长城保护工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