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张广汉:关于中国古城古镇保护发展的现状与模式

(2016-06-22 06:52:25)
标签:

转载

分类: 长城保护、文物保护、自然保护

张广汉:关于中国古城古镇保护发展的现状与模式

张广汉 2015-07-29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我们正在做国家十三五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设施的建设规划的调研工作。对十二五期间,国家专项资金对名镇、名村的保护情况的一个调研,借着这个调研对全国的情况,简单跟大家介绍一下。

  一

  我们国家2003年公布第一批名镇、名村以来,全国名镇是249个、名村是279个,各个地方、各个省在申报名镇的过程中还是非常踊跃的。这次最新的第六批,公布了71个名镇和107个名村。但实际上我们在审查的时候共收到275个名镇、名村的申报,最后只公布了100多个。还有很多不是说不合格,实际上可能是材料不全,或规划不对。

  同时我们省级的名镇、名村还有700多个,所以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在各个省都有分布,东中部地区分布得更为广泛一点。应该说,分布在全国的这些名镇体现了当地的地域特色,既有水乡的城镇,也有北方的一些古镇,还有西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古镇,特色非常鲜明,非常丰富,是我们国家非常优秀的文化遗产。

  国家在法律、法规的建设方面也在逐步健全,从2003年开始公布名镇的评选办法,当时也有一个指标体系。2008年国务院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之后,我们又进行了法律法规的配套,比如说2012年公布了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编制要求。2014年年底又公布了编制审批办法,今年,现在正在审查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规范,由华南理工大学编撰,我们负责审查,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正在完善当中。

  国家保护专项资金实际上从1997年就开始了,九五期间国家补助资金是1.2亿元,主要是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设施改善和传统建筑的维修。十五的时候又增加了,十一五十二五是年年都是在增加的。需要注意的是历史文化名镇的资金增加,实际上只是从十一五期间开始的。到现在陆陆续续已经有217个名镇、名村得到中央资金的补助,占到我们六批里528个总数里的41%,就是近一半的名镇名村,都得到了中央资金的补助。九五期间这个资金还有传统建筑维修,因为当时这个资金是分两块的,一块是国家发改委下来的,专门用于基础设施改善,还有一块是从财政部下来的,专门用于传统建筑的维修。但到了十五期间财政部就停止拨款了,只剩通过建设部申请,国家发改委拨款用于基础设施的改善,这个里面就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根据住房建设部的部署,首先对十二五期间的资金使用情况做调查,同时编制国家十三五时期的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的一个专项规划。

  从在全国调查的情况来看,现状基本上存在这么几个问题:一个是我们中央的资金成效是显著的,它带动了地方的资金投入,同时也对老百姓改善生活环境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总体上保护资金普遍不足,有很多是没有得到资金,得到资金的也觉得资金太少了。第二就是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危房、消防等安全隐患仍然突出。第三个是管理力量加强,但执法监管的难度很大。第四个是专家指导增多,但是普遍缺乏人才,包括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还有就是传统维修技术和传统材料正在逐渐丧失的危险,因为名镇、名村越来越少,传统的小青瓦的烧造等等已经越来越少。另外一个就是政府领导的认识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是存在着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

  从保护资金来看,十二五期间,不包括今年,2011年到2014年,总共投资是16亿元,其中:中央计划投资是7.7亿元,地方配套是8.3亿元。十二五期间重点倾斜是名镇、名村,所以街区只有11个,名镇、名村是139个,总投资是13.8亿元。中央投资是6.7亿元,地方配套是7亿元。这些中央资金投入之后很多名镇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基本改善,古镇得到保护的同时,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提升了街道环境和古镇的品质,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居民收入得到明显的增加,也提高了老百姓对于镇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居民觉得镇政府确确实实是在为他们做事,这调动了居民主动参与古镇保护的积极性。有的古镇还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基础设施改善之后,中央资金除了带动地方政府和私人投资之外,对旅游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投资的效益,在五倍以上。但是问题在于基础设施的后续资金不足,中央资金所能带动的只能是维修那么其中一条街,甚至只是半条街,那么后面怎么办,他们也是很发愁。更何况,我们去调查的一些村镇还没有得到这些资金,仍处于一种很原始的状态。另外就是对一般的这种传统建筑的维修,基本上目前能用的资金很少,对于文物保护单位,国保还有一些资金可以投入,但对于县级文保、历史建筑和一般传统建筑,基本上就没钱。当然还有基础设施,很多地方也需要污水处理厂、垃圾车等等,都需要这样的资金投入。

  举几个例子,江苏扬州的邵伯名镇,中央资金投入边上的运河,改善完了效果非常好,但它的下游没有改善条件就很差,对比就非常强烈。另一个是四川富顺县的赵化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央资金来了以后他们也开始做规划,进行实施,电线能入地的就入地,不能入就走沿口,整理得很干净。赵化镇每家每户还给通了燃气,这是很难得的。还有就是四川的李庄古镇,消防设施都进去了,这些街巷里的基础设施改善之后,很多老百姓就自己在家里面增加了水冲厕所,也可以有淋浴洗澡,这样的话就能够满足现在生活的基本需要。

  虽然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有很多的房屋得不到修缮,房子空置的比例也很大,这些房屋都有待修缮,有一些失火已经被烧掉了,有一些已经是破烂漏雨,对底下的木结构建筑影响非常大,再过一两年,可能就都不存在了。但是镇财政,甚至县财政,都不足以拿出钱来进行修复。再加上产权关系复杂,集体土地上的这些房子也很难操作。另外,虽然管理的力量加强了,但是执法监管的难度很大,一晚上不管,外装修就起来了。还有一些老百姓翻建的需求很大,他更愿意使用便宜的现代材料,但是如果一定要他使用贵好几倍的青砖和青瓦,照原样修复,就必须政府给他补贴。人才方面的话,上海还有同济在,周边的古镇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专业人才的力量,但是偏远地区的古镇就没有这样的人才,所以它在文物建筑和传统建筑的修缮方面实际上问题比较多,工匠得不到指导就按照自己的想法修复。另外一个就是这些传统材料,过去烧瓦、烧砖的砖厂因为现在不挣钱已经从十几个减少到一个了,甚至这一个要是得不到补助的话也要消失了。现在有些四川、湖北的民居都要到山西去买砖、买瓦,以后各地的建筑风格,也会存在同类化的问题。

  地方政府对保护的认识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江、浙一带旅游人过多,对保护带来了很多的冲击。有些地方没有游客,着急搞旅游,做了大量的旅游开发规划,把原来很好的自然和人工环境给破坏掉了,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

  二

  从名镇的保护模式上来讲的话,可以类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式,上海周围可以采取历史文化风貌区的这种方式。也可以效仿一些名城整体的保护模式,比如说临海的桃渚古镇、海宁的盐官古镇等等。有的地方同时还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比如说桃渚古镇、兰溪的诸葛村等等,有的古镇中心村还被列为传统村落,是一种混合的遗产,国家都有相关的专项资金,可以从各个渠道去申请。

  比较适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的名镇,要重点保护它的历史信息的真实性,街区风貌的完整性,生活功能的延续性,就不必强调整个古镇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的保护。比如像金山枫泾镇,它的古镇规划就是中间有几条街和水巷,就可以按照这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方法去保护。另一些古镇里核心保护的范围基本已经没有什么格局了,像湖南的里耶,主要就采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法和建筑的分类保护。少量可以按照名城的整体保护方法,比如说桃渚古镇,它有整片的城墙,镇内格局也比较完整,周边的自然历史环境也保护得非常好,这个古镇就采取了开发新镇、保护古镇的方法。新镇不是紧紧地贴着古镇发展,从而使古镇和周围的山体和农田的关系都还存在。

  对于文物保护单位,比如已经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临洮渚城,首先是要明确其保护对象,因为并不是每一幢建筑都是国保或省保单位,所以要对它进行建筑分类,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文保单位在利用方面要求非常严格的,另一些可以作为一般的历史建筑来进行保护和利用。作为文保单位保护之外,整个古镇还要保护它的格局、风貌、历史环境要素,比如小街小巷、古树名木等等,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矛盾。

  三

  对未来提一个展望,在编制十三五保护设施规划当中希望能够提高经费的比例,也希望能够扩大保护经费的使用范围,能够扩大到传统建筑的保护当中去。我再举一个英国古镇保护的例子,来说明其重要性。英国约克郡小市政微腾遗产保护和经济复兴的一个项目,它的经验主要是资助古镇保护街区中的历史建筑和重点区域的保护利用。项目的经验是,政府的资金投入,不应该是大包大揽,目的是带动私人投资,带动社会投资,促进小城镇历史中心区的复兴和繁荣。这个项目从2003年持续到2006年,资助的建筑是100幢,主要是无人居住的、空置的历史建筑、或者是危房。重点区域是中心区,资助的单位有约克郡政府、英格兰的遗产委员会和遗产的彩票基金,分别在不同阶段加入其中。小镇的一条老市场街,是古镇中心也是传统的商业街,是这次重点投入的街区。资助项目是把遗弃建筑作为目标,实施普通的修缮,纠正不协调的改变,鼓励建筑的合理利用。在这个项目中,资助修复的并不一定是文物建筑或是等级多高的建筑,就只是普通的危房或是废弃不用的楼房,经过修缮和利用成为了古镇新的复兴。项目的前三年,一共花了2.4万英镑,也就是40万元人民币左右,钱并不是很多。它对重点建筑采取的办法是补贴合理费用的70%,每年最多补2万英镑;重点区域的其他建筑是补贴合理费用的60%,每年最多补贴1.5万英镑;普通的维修补贴正常费用的50%,每年最多补贴1万英镑,虽然补贴不多,但本来就是老百姓自己家的房子,他原就要修,能得到补贴,当然非常高兴。我想表达的就是,中央的资金主要起到的应该是撬动社会资金的作用。

  (作者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本文根据作者在建筑与城市人文记忆——上海历史城镇保护的困境与对策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整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