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张文彪:不忘初心 情系原地缘(上)

标签:
转载 |
分类: 集邮、收藏、文玩 |
不忘初心
——忆述原地封研究会成立初期
张文彪
1,邮书结缘邮友情
故事是从一本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地首日封及原图卡图鉴》的书开始的,那是天津邮友徐青于1984年12月的某一天送我的。作者是当时收集首日实寄封爱好者不太熟悉的香港人朱桐。这是一本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地邮品的,书中阐述了原地邮品的概念,原地邮品就是指与邮票的图案、内容有关联的地区的邮政机构印制发行的邮品,包括首日封、明信片等。这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当年收集研究原地首日实寄封不可多得的教科书。
自从拥有了这本书以后,我才知道1982年通过函购渠道从山西大同市邮票公司实寄我的T.74《辽代彩塑》邮票首日封和表哥王芝春先生送我的从浙江绍兴挂号寄上海的J67《鲁迅诞辰一百周年》首日封,原来已经有了原地首日实寄封这个名称,于是就对原地首日实寄封更加情有独钟,经常按书上有的原地封图录去太原路邮市购买或发行新邮前汇款至原地邮局函购首日实寄封。渐渐地收集的原地首日实寄封越来越多,我就买了首日封集邮册,然后把收集到的原地首日实寄封放进册子,这样欣赏起来就方便多了。
我在1984年9月初,偶而得到了一本各省市邮票公司的通讯录,于是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邮票发行前十天,按通讯录上的名址给各省市邮票公司经理写了约六十封要求代寄首日实寄封的信,信中夹着精美的JT邮票,以示诚意。10月5日过后,就陆续收到了各地寄来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首日封四十多枚,凡留有名址的人我又给他们一一回信言谢,就这样结识了很多各省市的集邮骨干:哈尔滨的张德芳(时任黑龙江省邮票公司总经理)、南宁的王松盛、昆明的胡承恩、西宁的葛铁浩、合肥的杨福庭、福州的叶永贵、武汉的林长生、西安的楚道安、西宁的杨赤兵、天津的徐青、济南的楚文强、重庆的陆义、贵阳的张国文等邮友。这些邮友中除张德芳外,其余的人都成为了原地封研究会首批会员(56人),有些人还是首届理事会理事。
满腔热情,四处奔走,执着追求,终有所得。
2,邮友之托重如山
第一轮生肖邮票的第六枚乙丑(牛)年邮票,1985年1月5日发行。上海汽轮机厂集邮协会的吴天明要去北京出差,他专门委托我代寄牛年邮票首日封。为了更好地完成委托之事,1月4日晚上9点多就赶到了南京东路邮票公司营业部。当时正值寒冬,此刻已经有二十多个人在排队,队伍是排在营业部隔壁的弄堂里,大家在寒冷的夜里静静地站着,通宵排队,耐心等候,买第二天才开卖的牛年邮票。
3,与老桑初相识
在排队的过程中,我与桑万里相遇并相识。老桑来的比我晚些,自然就排在队伍的后面,他那天穿着中式棉袄,手里拎着皮革包,说的是标准的普通话,老桑本来是排在后面的,热情的他看前面的队伍不整齐,就跑到队伍前头来维持秩序,看见我后就说,小伙子,我们一起来维持一下秩序吧,后来我就与老桑一起配合邮票公司工作人员给排队的集邮爱好者编号(发盖有章及号码的纸条),就这样我就与桑万里相遇相识了,老桑也就和我排在了一起,我们相互留了通信地址和单位电话,老桑还给了我一张由他编辑的邮刊,第二天(1月5日),我们买好生肖牛年邮票,就各自准备去寄发首日封了,临分手时,老桑对我说:小伙子,我记住你了,你叫张文彪,我会打电话给你的。
4,老桑来电相邀约
过了几天,1月10日桑万里打电话给我,老桑说:小张,我对你的感觉蛮好,想进一步交往,有空可以来我单位玩玩。我很愉快地答应了桑万里的邀请。隔了一天,1月12日上午9点多我带着刚刚收到的二十几枚各地邮友寄来的牛年邮票首日封,来到了老桑的工作单位——上海电气科学研究所(正门武宁路505号,后门在曹杨路上)。老桑在单位后门口接我,我就跟着老桑来到了他所在的冶金组休息室,这时有个中年人已等在了那里,老桑介绍了一些情况,说他自己是电科所集邮小组的负责人,电科所的邮刊是他编辑的,平时发行新邮时总是和老王一起去寄发一些首日封玩玩的,老王叫王国凤,是单位的集邮小组骨干,这样我与王国凤先生认识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王国凤,他长得比较高大,四方脸,穿着工作服,说话不是很大声,一眼可以看见他是一个做事超认真仔细的科研人员,看上去他好像蛮听桑万里话的,我拿出带去的各地邮友寄的牛年邮票首日封,桑万里看了之后就说:小张,你年纪轻轻的就有这么多各地的邮友,本事蛮大的麻。就这样三人聊了很长时间,中饭时候,老桑热情招待了我。
又过了一段时间,大该是1985年的春节过后的某一天,桑万里又打电话给我,两人在电话里聊了有近半个小时。最后他说,你明天下午来我单位一下,带着你的邮品哦。
二天下午我带着原地封集邮册以及那本朱桐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地首日封及原图卡图鑑》一书,又来到了电科所。桑万里翻看了一下这本书就对我说,书印的很精致,内容也很新颖,能否借看几天,我很爽快地答应了他,老桑看了我带去的邮品,又问了一些感兴趣的事情,我都一一回答了。其间老桑和老王进进出出休息室好几次,我就一直在休息室里待着看杂志,直到他们下班。老桑邀请我去他家吃晚饭,我愉快答应了。老桑和我各自骑着自行车到了他位于石泉路的家,师母像招待客人一样做了一桌子菜,老桑和我两人边吃边聊,聊了很多。
又过了一个多月,我收到桑万里先生寄来的普资明信片,老桑告诉我说:通过瑞士的薛少棠已经联系到朱桐了,朱桐答应卖给他10本“原地封图鉴”。老桑就这样不定期地寄一些封片和邮刊给我,他还要我在方便的情况下,尽量多与北京、贵阳、南宁、宁夏、郑州、西宁等地的邮友联系,还关照我特别是北京的邮友更要经常联系,因为当时《集邮》杂志是每月5日在北京出版发行的,北京邮友当天就可以买到,这样我10日就可以拿到《集邮》杂志(上海一般要到15日才有得买),拿到后总是第一时间把有关新邮发行的确切日期和函购原地邮品的信息告诉老桑,就这样,我和桑万里的邮情、友情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深了,共同收获的原地首日实寄的封片也越来越多了。
6,浏河寄封巧相遇
第二天,一上班,我就将这一巧遇打电话告诉了桑万里,老桑要我与孟庆佐保持联系。这样我就经常打电话给孟庆佐先生,孟庆佐先生也叫我在新邮发行日去四川北路的桥局(85支局)碰头,桑万里和孟庆佐的第一次见面也是在四川北路的桥局。孟庆佐也络续将上海周宝成(074会员)、顾林祥(068会员)和徐自卫介绍给我认识,我也及时将这些情况告诉了桑万里。
7,五人首次齐相聚
1985年8月初的某一天,我又接到桑万里的电话,电话里老桑好像蛮激动的。老桑说,小张,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我在邮递员那里了解到我小区里有个姓王的人也在白相原地封,住在几号也打听到了,我准备下班后先去看看。
过了几天,桑万里又打电话给我说,已去看过了,此人年纪比我们大,在上海市财政局工作,叫王长生。他主要是通过汇款去原地函购实寄封,属于单枪匹马性质的。老桑最后要求我叫上孟庆佐,我们一起去王长生家拜访一下。
1985年8月28日,晚6点过后,桑万里、王国凤、孟庆佐和我四人先后来到王长生位于石泉路的家,这次是我和孟庆佐第一次见到王长生,也是我们五个虽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但本不相干的五人第一次相聚在一起。这就是缘份,真是由于我们五人的共同爱好——收集原地首日实寄封,才让我们走到一起,由相识到相知,再到相惜,共同在一起收集、研究了五年的原地首日实寄封。
8,拟建原地封研究通讯网
记得1985年10月,桑万里提议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以收集研究原地首日实
寄封为宗旨的通讯网,当时,得到王国凤、王长生、孟庆佐和我的积极附议。
1985年12月15日,经时任上海市职工集邮协会封片戳研究会负责人徐自卫的引荐,桑万里、王长生、孟庆佐和我四人于下午6点30分来到位于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四楼的市职工集邮协会负责人王松麟的办公室。王老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给我们详细介绍了他1981年在J.67《鲁迅诞辰一百周年》邮票发行的首日亲自去浙江绍兴寄发原地封的经历。王松麟在听了桑万里的研究网筹备情况介绍,看了由桑万里起草的研究网筹备工作的书面材料后,颇感为难,王松麟觉得以上海市职工邮协或者封片戳研究会出面来组织一个全国性的研究网,此事欠妥,他当场婉言拒绝了我们的请求,但他鼓励我们自己可以试着搞一下。临别时王松麟还以自己的名义送给我们每人一枚JF1邮资封,当时徐自卫始终在场。
9,初次办封
1985年12月8日上午,我收到桑万里的来信,信内有J125《“一二•九”运动五十周年》邮票设计者写给老桑的信,信中介绍说,邮票的主图是北京香山的“一二•九”纪念亭。我立即去电与桑万里商量,他要我想想办法,最好能够办一些从香山寄发的原地封。
当时,我在北京只有一个邮友经常联系,他就是北京九龙山试剂二厂的徐辉,由于时间比较紧,我只能抱着侥幸的心态,去闵行邮电局(240支局)给徐辉发了一份电报。
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是,12月12日起陆续收到80枚原地封,令我兴奋异常。北京徐辉首日从北京香山用2号普通信封寄出了的J125《“一二•九”运动五十周年》主图原地封,成为邮乐原地封研究通讯网筹备期间邮友们收获的原地佳品,大家都很高兴。
10,创建原地封研究网
由“官方”集邮组织出面组建全国性的原地封研究通讯网肯定是行不通了,这时桑万里就来征求王长生、孟庆佐、王国凤和我的
意见。老桑认为“官方”搞不行,我们就以民间组织的形式来搞原地封研究通讯网,对此,王国凤、孟庆佐和我三人完全赞同,而王长生由于个人原因,提出退出。于是我们四人在没有了官方支持的情况下,继续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按之前制定的计划,有目的地做着各项准备工作。
11,寄发入网邀请信
1986年1月4日下午2点多,桑万里、孟庆佐和我来到南京东路上海市邮票公司营业部打听明天发行丙寅年邮票的消息,但没有一点消息透露出来,三人又一起到四川北路邮政总局打听消息,还是一无所获,三人在一起随便吃了点东西,就算晚饭了。
傍晚6点多,我得到在邮票公司工作的师母阮姐(李老师的爱人)传出来的确切消息,生肖虎年邮票将在陕西南路上的文化广场出售,具体销售方法现在还没有最后确定,并说已经有人在文化广场正门口的售票处排队了,叫我快去排队,并说她随后也会去文化广场卖邮票的。得到消息后,桑万里、孟庆佐和我三人迅速赶到文化广场正门口售票处排队,后来孟庆佐的太太也赶来了。寒冬腊月,虽有棉大衣御寒,但这漫漫长夜真不好熬,大家互相鼓励着,不多久,从四面八方赶来的邮迷越来越多,队伍也越排越长。排队的人一人只能买一张一角钱的票,票上有座位号,买好票后,就可以按序排队进入文化广场内了,然后按票上的座位号对号入座,耐心等待,外面是寒风凛冽,里面是热闹非凡,真是两个世界,不知不觉就到了1月5日的零点,生肖虎年邮票开始出售,一张票可
以购买半版40枚虎年邮票等邮品,凌晨5点左右,我们都买到了生肖虎年邮票,随后我们三人按计划分头各自去寄发出虎年首日封了。
12,筹备工作一切顺利
1月15日,我一上班就接到桑万里先生的电话,电话中他兴奋地告诉我,杭州的陈光道先生来信了,并随信寄来了2元的入网费。这样,时任杭州市集邮协会副秘书长的陈光道成为第一个交费的邮友,按之前的约定,理所当然地成为邮乐原地封研究通讯网的001号会员。之后的半年内先后有91位邮友缴费入网,名单和会员号见图(通讯录)。
1986年3月,邮乐原地封研究通讯网筹备小组正式开始有计划的工作后,之前退出的王长生审时度势,继续与我们四人携手共进。并在之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他和他的儿子王为人为广大会员提供了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1986年3月5日,发行J123《董必武同志诞生一百周年》邮票,我和桑万里、王长生、孟庆佐、王国凤等五人为当时已交网费的41位网友寄发了贴有J123中的8分邮票、一大会址普票(1分)以及3分普票二枚的加字白封和一大会址纪念馆公事封。同时南京的王先辂会员和唐德海会员用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公事封寄发了50枚J123的相关封,嘉兴胡钦禄会员寄发了贴有J123中的8分邮票的相关封42枚,重庆陆义会员用红岩革命纪念馆公事封寄发了30枚J123的相关封,北京张志江会员从中南海邮电支局(31支)寄发了25枚贴2枚J123中的8分票相关普通信封,北京梁钢会员和王建会员从人民大会堂邮电所寄发了24枚贴J123中的20分票相关普通信封。原地封研究会历史上第一次五地同时按计划寄发新邮首日相关实寄封的操练获得成功。
原载《原地封研究会文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