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边区银行于1938年3月20日在山西省五台县石嘴镇的“普济寺”内开始营业,这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最早的银行,也是敌后19个抗日根据地中唯一经当时国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家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从1938年2月18日正式成立,到1948年7月22日与冀南银行合并组成“华北银行”止,一共历经了10年5个月另4天。
银行当时发行了20枚铜元、一角券、二角券、五角券、一元、二元、五元、十元、伍拾元、壹佰元10种票子。后来又发行了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5000元5种大面额的纸币。
边区银行的票子发行后,清除了地方发行的各种钞票,统一了边区的货币市场,支持了抗日战争,支持了生产,改善了人民生活,受到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欢迎。当时人们称晋察冀边区票为“抗日票”、“红票子”。
晋察冀边区票当时在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以及辽宁西部、内蒙古、山东德州地区等敌后抗日根据地流通,流通人口达3000多万人。直到1948年晋察冀边区银行与冀南银行合并,成立华北银行,晋察冀边区票才停止流通使用。同年12月1日,按5000元折合1元人民币兑换收回并停止流通。
在河北阜平县的城南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里,我看到有展板、实物、照片等,对晋察冀边区银行做了介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