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发现的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留下了历史谜团
(2015-04-09 10:31:18)
标签:
河北张家口赤城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历史谜团 |
分类: 军事、抗战、老兵 |
一段厚重历史
“散落民间的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数量不会有这么多,此次发现的大量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可能承载着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孙登海认为。
他介绍,1946年底,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热河、察哈尔俩解放区时,冀热察区党委作战略撤退,先到了赤城县城,在赤城撤城后,又驻在百草、桃阳一带,领导平北、察东、热西、察北四个地区的对敌斗争。各地、县委也都先后转战到赤城县山区,集结在区党委的周围,以此作为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大本营和战略反攻出发地。其中察东地委驻在姚家湾。
孙登海分析,由于县城和主要交通要道被敌军占领,我军部队沿偏僻的地区转移,从镇宁堡乡的葵花村,到后城镇的姚家湾村,再转移到百草镇的桃阳村。
在转移过程中,可能由于情况危急,有些重要物资带不走,就将这些货币进行了埋藏。而掩埋这些货币的战士,很可能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了,因此没有人再知道这批货币的埋藏地,一直保留到现在。60多年后,这些纸币在修建滑雪场时被民工发现。
据孙登海分析,当时这些货币很可能装在木箱内,由于匆忙,埋藏的不是很深。在经过60多年后,在雨水浸蚀下,木箱已经沤坏,雨水和泥土渗入到箱内,造成纸币损毁,外层的纸币损坏更加严重,里层的纸币可能稍好些。
“如果按照两个年轻人的说法,我店里留存的纸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其余的纸币已经流散到社会上。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应该将散落到社会上的纸币收留回来,并将这些纸币送到博物馆里,在博物馆内建立一个专柜,进行展示。”孙登海说。
他认为,还应进一步弄清这些纸币具体的埋藏地点、埋藏时间、埋藏人、埋藏数量,在何种条件下进行的埋藏,埋藏前后的转移路线等,只有揭开这些谜团,才能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