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志》总主编、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长城保护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董耀会一行9月份到达太原以后,在山西省古建所董养忠所长的主持下,同有关专家座谈了《中国长城志》中有关“山西长城”的部分和审稿要求,座谈了今后的长城保护工作。参加会议人员还有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赵瑞民、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赵杰、山西省文物局文物管理处调研员胡晋彪、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副处长李培林、山西省文物局文物处张喜斌等专家。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赵瑞民首先介绍了山西省长城资源调查情况。山西省21个县(市、区)境内明以前的早起长城遗址共525.692公里,分为283段,各类遗存84处。早期长城墙体主要沿山脊走向修筑,目前保存状况较差,多数已坍塌成垄状,但走向较明显,少部分保存一般或较好段落可以看出墙体垒砌的结构。
山西省文物局管理处张元成处长介绍说,近年来,长城遗址面临着严重的人为和自然破坏的威胁。明代长城是山西长城遗存中,建设最完善、设施最齐备、保存状况最好的部分。但是由于山西地方修路、挖矿对长城也造成了一些破坏。
山西省古建所所长董养忠介绍了山西省长城保护规划的制定情况,该规划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初稿,长城保护建设控制规定在几百米的范围,全面考虑周边的环境,没有加入野外长城部分。
山西省文物局文物管理处调研员胡晋彪介绍,2013年3月中旬,山西明代长城调查报告已出版,全省现存各朝代长城资源已得到确认,偏头关、平型关关堡等修缮方案已报国家文物局,长城雁门关段保护工程也已完成。并在长城重要地段和主要沿线村庄配制了180余名长城保护员,争取在2015年前,完成全省长城保护标志碑的设立,并让其他地段的长城保护员配制全部到位。




大家谈了山西省长城的情况后,董耀会介绍了刚成立的长城保护专项基金,他表示此次来省局座谈,也是希望各省把市县里面需要保护和维修的长城项目集中起来,包括保护标志碑的设立、长城保护员队伍的建设,如果山西的各段长城都有固定的长城看护员,那么遇到挖矿等破坏长城的问题,就会得到及时的上报,避免损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