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晓东:进一步完善文化遗产环境保护工作

(2014-06-08 06:55:32)
标签:

李晓东

文化遗产环境保护

《西安宣言》

分类: 长城保护、文物保护、自然保护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李晓东:进一步完善文化遗产环境保护工作

                                   2005-12-02   光明网

http://www.gmw.cn/images/2005-12/02/xin_201202021853343313931.jpg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李晓东在座谈会上发言         (摄影:赵洪波)


    各位专家上午好!


   《西安宣言》在中国诞生,它的意义和对今后我们文物环境保护所产生的作用确实是非常重大的。刚才有的专家讲到了保护文物和文物环境,对中国来讲是有历史的,从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对于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及其它的环境是非常重视的,从国务院的规定来讲,最早是1961年《文物保护暂行条例》上就规定了文物保护单位要划出保护范围来,此后在 1963年文化部所颁发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办法》就进一步的细化为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单位要划出一定的区域保护它的环境。到1982年的时候就发展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我想这是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到2002年的新《文物保护法》不但就这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而且把保护它的环境又专门对条款做出进一步的规定,从中国保护文化遗产及其它的周围环境来讲是有一系列规定的。现在又通过了《西安宣言》,我们应该进一步地学习和宣传《西安宣言》,加强文物保护单位或者说加强不可移动文物及其环境的保护工作。

    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意见和建议。2005年10月21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在古城西安通过《西安宣言》,庄严宣告保护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环境,它是以保护文化遗产环境为宗旨的宣言,远远超过了《威尼斯宪章》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已有的宪章及其他一些文件对文化遗产环境的关注程度,也是多年来对文化遗产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和探索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是在文化遗产环境保护面临着新的威胁和挑战的严峻形势下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正如《西安宣言》指出的那样,将《西安宣言》的原则和建议告知所有能够通过立法、政策、规划和管理而更有助于保护世界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及其环境的政府组织和非政治组织、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所有机构和专家,从而采取各种途径和手段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法律对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及其环境和历史风貌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任何一处不可移动文物与其自然或人文环境都有着明确的关系,或者成为其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环境破坏了,改变了,它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就会受到损害,许多历史信息就会丧失,甚至向后代传递错误的信息,其作用也就被大大的削弱,这就是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环境、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等文化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所在。

    我国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依法对不可移动文物及文物保护单位团体及其环境同步进行保护,也已收到显著的成效,并且取得了许多保护的经验,这些经验大都不同程度的融入了《西安宣言》。西安市保护展示大明宫等遗址的成功实践也为制定《西安宣言》提供了保护古遗址及其环境的成功范例,这一切都是我国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同时,以《西安宣言》所确立的原则和提出的建议来观察,以我国《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法律规定为准绳来检查,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等文化遗产及其环境的保护现状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主要有:一些地方由于城镇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在一些世界文化遗产单位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修建了许多新的建筑,包括一些体量大和超高度的建筑,其中有的地方已经城镇化了。还有一些地方在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整治当中拆除了一些已经与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内涵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融为一体的早期建筑或者是历史街区,这些行为都破坏了文化保护单位环境和它的历史风貌,破坏了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严重的损害了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和它的作用。

    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等文化遗产及其环境是保护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上述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环境和历史风貌的行为是对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的破坏,也是对文化资源的浪费,我们应以学习、宣传《西安宣言》为契机,进一步增强文物环境保护意识,完善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等文化遗产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加强对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及其环境保护监测和执法,进一步做好不可移动文物等文化遗产环境的保护工作,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不可移动文物等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相协调,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和谐社会做出我们的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