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念画家冯璞女士

(2013-11-26 22:42:41)
标签:

冯璞

杂谈

分类: 人物、历史、地理
纪念画家冯璞女士

纪念画家冯璞女士


  今天编辑刊物时在网上搜索资料,偶然看到了河南女画家冯璞在2012年交通事故中不幸去世的消息,不禁大吃一惊!
  我是2008年在山西长城沿线采风时认识冯璞的,她的天赋和气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活动结束后虽然没有机会再次见面,但每逢年节还会互发短信彼此祝福。去年断了联系后,我以为是工作忙碌也并未在意,直到今天才知她竟然已经离去。
  2008年那次采风中我给参加活动的各位书画家们都拍了许多照片,今晚心情沉重的把她的照片整理出来,作为追思和迟来的悼念。

 
照片没有改作黑白色调,而仍保持了自然的色彩,因为我觉得她本不该走,应该还在……)



纪念画家冯璞女士

纪念画家冯璞女士

纪念画家冯璞女士

纪念画家冯璞女士

纪念画家冯璞女士

纪念画家冯璞女士

纪念画家冯璞女士


    冯璞,女,1961年生于武汉,河南大学艺术系毕业,2002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长期从事美术教学与中国画创作.现为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信阳市政协委员、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教师.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和省展并获奖。
    1999年7月作品《像南春韵》获河南省第九届美展铜奖,2000年作品《大别山居图》入选首届中原山水画风探索展并入编画集,2001年7月3 幅作品入选“情系大别山”中国画山水名家作品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03年作品《苍韵茫茫》入选“海潮杯”全国中国画大展,2003年12月8幅作品参加中央美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研究生班( 1998 - 2002 )优秀学生汇报展并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2004年作品获河南省第十届美展铜奖,2004年9月作品入选新经典·重提学院派全同高等美术学院中国画名师作品展,并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展出。2004年9月作品获中原文化非洲行巡回展二等奖,并在毛里求斯共和国展出,2005年获河南省第三届山水画艺术展三等奖,2005年获河南省第四届中国画艺术展佳作奖,2005年8月入选首届中国写意画展,并在深圳展出,2005年7月获河南省革命圣地书画展二等奖,2006年8月获“黄河壶口赞”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2006年7月入选“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6 年11月参加第五回东北亚中、日、朝三国艺术作品展,在韩国釜山文化会馆展出。                       (百度百科)


~~~~~~~~~~~~~~~~~~~~~~~~~~~~~~~~~~~~~~~~~~~~~~~~~~~~~~~~~~~~~~~~~~~~~~~~~~~~~~~~~~~~~~~~~~~~~~~~

山水情怀 气韵心性
——冯璞山水画

徐恩存

    冯璞女士的山水画,确有令人惊叹之感,因为,她的作品在笔墨松动之中,表现的是她对山川流水的“感觉”,而不是真实山水的逼真再现,在冯璞那里,这既是一种艺术特点,又是心性的不经意流露,并成为一种富有意趣与韵致的风格特点。
    写意山水,尤重心性的抒发和感觉上的表达,以及笔墨分寸的把握,在画面处理上,气韵生动,元气淋漓等都是首要因素,古人云“气厚乃苍,神和乃润”等都是说“情怀”与“心性”在创作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冯璞的作品,以感觉为主,不去摹写自然,而是在伏游自然中去心领神会,物我两忘,然后提炼出一种“感觉”与若干意象——山川、流水、丛林、屋舍… … 在烟云锁断的空灵境界中进行空间的安排,使意象在或深远、或高远、或平远之中,进行着平面构成的布局与安排,一切随心所欲,一切又合乎理法;画家笔下的崇山峻岭、溪水流泉,都在笔墨的表现中获得了形式意味与情趣韵致,因而,咫尺山水又十分引人入胜,意味无穷。
    重要的是,冯璞作画下笔果断,苍润相间、遒劲老到,在“似与不似”之间确立了自己的艺术取向,恰到好处地把握了符号与笔墨的关系,符号与空间的关系,一切都在“生后熟”、“熟后生”中进行演绎、变化;在艺术实践中,冯璞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观念与思维方式,建立了自己的山水画表现方式。
    我们注意到,冯璞的笔墨颇有些率真与大气的阳刚风范,用笔潇洒,皴擦、勾斫、点染,不拘小节,大出着眼,用墨含蓄,使之趋于中国画本质,作品看似散乱无序的点、线、墨、色在特定结构中统归于有序的布局与安排,作品因此在开合聚散中获得了整体的浑然感。

    冯璞十分注重用笔的书写性,笔墨生涩、苍润,力避了圆滑、柔弱。在笔的运动中强调提按变化与中锋转侧锋,表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注意布局与章法中的疏密、浓淡的处理,使作品更显出一派苍茫的气息,传达出中原山水特有的深厚与壮美。
    从作品中不难看出,画家的作品无不产生于现实中的感觉与体验,以真实的感怀与领略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美感与活力。应该说,在冯璞的笔下,山水画创作都有 厚实的生活基础,都有写生的素材,都有自己主观的处理,所以,她的山水素材在意象化之后,依然流露出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甚至还保留这一些写生的生动性, 这正是冯璞作品的突出特点。

~~~~~~~~~~~~~~~~~~~~~~~~~~~~~~~~~~~~~~~~~~~~~~~~~~~~~~~~~~~~~~~~~~~~~~~~~

怀念冯璞

2012-03-23   朱静波


昨晚上网查要在金坛一起办展画家的资料,突然见到一份冯璞出车祸去世的帖子。不敢相信这样的消息,等到刚才打电话给操办这次画展的同学,才知道她真的去了。

真验证了那句话:世事难料!

冯璞是我在北京荣宝斋画院进修时的同学,比我晚一届,在 范扬先生的研修班。刚来时,互相并不认识。等到他们班第一次展示学员作品,才知道她是班上画得最好的一个,不免对作者有了好奇。等到程大利老师来评点作品,她气喘吁吁地来了:一位有点发福的中年女性,很清爽,也很谦和。

那种听讲时生怕漏掉一个字的感觉,我已经很少看到了。


怀念冯璞
    就有同学告诉我,她已经在贾又福先生的班上进修过,在河南画界也算是精英了,现在再到范先生的班来,不免让人觉得有点上了大学再回头读高中的意思。

冯璞本人肯定不这么想。她画得相当勤奋,而且可以看到作品一天天的变化。

零九年的十月间,范扬先生带我们两个班到京郊的平谷写生。白天分开写生,晚上聚在一起听范先生评点作品,我再一次见到她作品的好以及她听讲的认真。

如果只看冯璞的作品,你肯定不会相信她是一位女性。冯璞的作品,最打动人的是一股豪气:用笔恣肆豪迈,纵横捭阖,用墨粗头乱服,雄强灿烂。

 

怀念冯璞
    这是一个相当高的境界。由于我们对绘画认识的肤浅,难免在作画和赏画时,用“像不像”来作为标准。我们能理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而不能理解凡高的星空。在画家那里,达芬奇和凡高之间只有差别没有好坏。在我们这里,能不能认识凡高,就有个艺术品位高低的问题了。

冯璞的作品,重在抒情而近凡高。

一位能成大器的画家,天妒英才,年届五十就去了。

平谷写生时,我请冯璞看我的画,她说“好”。我追问“好在哪?”

她说:“文气!”

这大概是我的画得到的我最满意的评价,因为,我确确实实是在追求画面的一点点“文气”。

平谷回来,画院搞写生展。范扬先生来总结,总结结束到教室示范,示范结束给学生题签。范先生的题签就是给学生送字送画。教室里纷乱无比。丐帮打架都比这里有秩序!只有冯璞远远地站着。

毕业以后再也没有联系过。有时到网上查一查她的消息,关注她一下她的画作。

去年荣宝斋画院组织学员搞回顾展,画册上印有冯璞的号码,有时也想打个电话去问问她的近况,好像也没什么话可说,终于没有打成,现在是,永远地打不成了。

世上的事,有好有坏。好事,我们庆幸我们遇上了,坏事,我们总想躲开,但是,有一件事,是永远都躲不开的,这件事就是死亡。

当我们躲开了所有的意外,能够活到七老八十,不知到时候会不会能从容面对生之大限。

冯璞走了,她的老公还在医院里躺着。阴阳两隔,生死两茫茫。冯璞的去,留给我们的恐怕不仅仅是怀念,还应该有我们自己的思考。

愿冯璞的灵在天国安息。

阿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