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耀会:希望人们提高爱护长城的意识,把长城当做我们的宝贵财富

标签:
八达岭长城到此一游刻划 |
分类: 人物、历史、地理 |

“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宝贵文物。在许多人眼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早在1987年,长城就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之列。然而,随着络绎不绝的游客的到来,长城的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对这横亘半个中国的巨大文物,如何进行有效的保护,确实是个大问题。目前,除了某些地区对野长城的直接毁损之外,最常见的也最不为人们重视的就是对长城的刻伤问题。
登临长城,心旷神怡,留下一行“到此一游”的字迹,这在某些人看来是风雅之举,在董耀会看来,却是大煞风景:“你会因为一时高兴而在你家的客厅墙壁上乱写乱画吗?肯定不会。那么怎么来到长城上就放肆了呢?说到底,还是没有认识到长城的重要意义,没有保护文物的自觉意识。”他说,一个人或许会认为自己刻一行字对偌大的长城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如果千千万万的游客都这么想,每人都刻上一笔,那我们的长城还能看吗?


现在,长城上的刻伤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并随着人们出行的便利,正逐渐向没有开发成旅游景区的野长城蔓延。刻痕遍布于长城墙体的表面,包括两侧墙的内表面、垛口,有写名字的、表决心的、抒情的,简直就像一块被写得密密麻麻的留言板。很多刻痕都是用刀子直接刻到砖体上,最深的有半厘米,还有的是用油漆或涂改液写的。从刻字内容上来看,平均存在已有10年左右,最早有上世纪50年代刻写的。
由于这些字迹刻痕深、分布范围广,强行擦除会破坏长城的表面结构,而长城是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坏就不可能恢复,所以有关部门对长城能否“整容”慎之又慎,在没有合适的方案之前,不会对长城“动刀”。
“人们绝对想不到因为自己一个小小的不文明行为,就给长城保护带来这么大的困难。他们一个简单的破坏行为,给长城造成的却是永恒的伤害。”董耀会连连叹息。
董耀会介绍说,对于人们在长城上乱刻乱写的破坏行为,根据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工作人员可以进行劝阻、罚款。可是,由于长城的特殊性,这些措施都显得不是那么有力。以北京地区的全长为629公里的长城为例,只有二三十公里的长城被开发成景区,进行了保护和管理,那么还有600多公里的野长城只能是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客观状况就是如此,董耀会拿同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故宫来与长城相比:“故宫只那么大,相对而言,管理力度就大,哪怕我全装上摄像头来监控呢!所以故宫的刻伤要少一些。但是长城有1.2万多里,大部分在野外,怎么可能做到全程监控?具体操作起来很有难度。”
“要减少长城上的刻伤,一是要加强长城管理,一是要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加强自我约束,这二者缺一不可。”董耀会说,此次中国长城学会发起去除墙体字迹活动,征求长城“整容”办法,初衷就在于提高人们保护长城的意识,呼吁人们自觉保护长城,爱护文物。现在,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慕名前往长城,当他们在长城上看见各式各样的“到此一游”字迹时,会作何感想,会怎样评价拥有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中国人民?
面对这陈列在半个中国的巨大文物,董耀会更寄希望于人们提高保护长城的意识,把长城当做国家的宝贵财富,发自心底地爱它,呵护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