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最近,全国刮起一场限电限产减排风暴,一些地方对高耗能企业直接“拉闸限电”,引发了钢铁、煤炭、柴油等基础原料的供求关系偏紧。作用最为明显的当属钢铁行业,钢铁产量下降,库存下降,钢材价格出现攀升。
各地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采用突击行动方式,一刀切,很多钢铁企业生产线关停,刚刚坐上钢铁产量头把交椅的河北钢铁集团也未能幸免,近日公告称,其下属的唐山、邯郸、承德3家分公司接到当地政府的限产限电通知,此次限产将导致3家分公司9~12月份粗钢产量减少150万吨左右,占公司年产量的6%。
国家明确提出2010年年末单位GDP能源消费要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20%的目标,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节能减排的压力异常巨大。但限电限产,各地一刀切,关停钢铁、水泥等生产设施,本身就是表错情。为了完成指标而停产,并不能真正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节能减排?
提到社会进步,人们总是将文明与摩天大厦、汽车等现代化工业产物联系起来,但人类进入了一个更不文明的生活状态,那就是为了维持这些大楼、汽车的运作,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碳排放量”,大量的煤炭、石油被烧掉。炼制钢铁本身,同样需要煤炭、石油。
国家意识到排放更多的“碳”不是好事。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发展将越来越难以承受,因为资源价格在一直攀升,石油、煤炭、铁矿石等资源,都是在短短几年内翻番,甚至不止翻一番。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没有摆脱发展中国家行列,但能源消费已经实现了“赶英超美”。经济驱动也罢,面子问题也罢,都令政府认识到,节能减排这个问题已经大于GDP,不能再在年终总结时候讲,全国各项经济超额完成,除了“碳排放量”。
但现在,限电限产不是解决节能减排问题的良方,至多是一剂猛药,药量过猛,将有后遗症。
例如,钢铁行业作为高耗能行业,冶炼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煤炭、焦炭,另外运输中需要消耗掉柴油等,每一年,我国生产数亿吨的钢铁产品,同时也就有数亿吨的高质量焦炭被耗费掉。
但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不能为完成任务,简单地将高炉关掉。关掉高炉的直接代价就是,钢材市场供应偏紧,钢材价格大幅攀升。最近几天,北京、上海等地钢材价格迅速爬升,最直接的原因是限电限产,钢材供应量出现下降,打破了市场既有的平衡关系。
那么,什么是节能减排的正确方法?
其实政府早有定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实现钢铁工业节能减排要将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结合起来,推广高温高压干熄焦、干法除尘、煤气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烧结烟气脱硫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三废”的综合治理和利用水平。这已经表明,技术改造、综合利用等技术变革,是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根本方法。
以前企业不注重节能减排,这里面有地方政府因素。在追求GDP的时代,节能环保是次要目标。为了招商引资,部分地区以牺牲当地环境为代价,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今年爆发的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事件,甚至至今尚无定论的中石油储运输油管爆炸污染大连港事件。
其实,中央政府已经作出部署,来推进节能减排。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淘汰落后产能的通知以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向社会公布了18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名单,按照“时间表”,很多企业要在2010年9月底前关停。按照部署,一步步推进,但地方政府的“选择性不作为”,导致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实现,现在累积任务难以完成,一些地区为完成任务,临时抱佛脚,于是出现了大范围的限电限产节能“怪招”。
各地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采用突击行动方式,一刀切,很多钢铁企业生产线关停,刚刚坐上钢铁产量头把交椅的河北钢铁集团也未能幸免,近日公告称,其下属的唐山、邯郸、承德3家分公司接到当地政府的限产限电通知,此次限产将导致3家分公司9~12月份粗钢产量减少150万吨左右,占公司年产量的6%。
国家明确提出2010年年末单位GDP能源消费要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20%的目标,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节能减排的压力异常巨大。但限电限产,各地一刀切,关停钢铁、水泥等生产设施,本身就是表错情。为了完成指标而停产,并不能真正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节能减排?
提到社会进步,人们总是将文明与摩天大厦、汽车等现代化工业产物联系起来,但人类进入了一个更不文明的生活状态,那就是为了维持这些大楼、汽车的运作,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碳排放量”,大量的煤炭、石油被烧掉。炼制钢铁本身,同样需要煤炭、石油。
国家意识到排放更多的“碳”不是好事。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发展将越来越难以承受,因为资源价格在一直攀升,石油、煤炭、铁矿石等资源,都是在短短几年内翻番,甚至不止翻一番。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没有摆脱发展中国家行列,但能源消费已经实现了“赶英超美”。经济驱动也罢,面子问题也罢,都令政府认识到,节能减排这个问题已经大于GDP,不能再在年终总结时候讲,全国各项经济超额完成,除了“碳排放量”。
但现在,限电限产不是解决节能减排问题的良方,至多是一剂猛药,药量过猛,将有后遗症。
例如,钢铁行业作为高耗能行业,冶炼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煤炭、焦炭,另外运输中需要消耗掉柴油等,每一年,我国生产数亿吨的钢铁产品,同时也就有数亿吨的高质量焦炭被耗费掉。
但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不能为完成任务,简单地将高炉关掉。关掉高炉的直接代价就是,钢材市场供应偏紧,钢材价格大幅攀升。最近几天,北京、上海等地钢材价格迅速爬升,最直接的原因是限电限产,钢材供应量出现下降,打破了市场既有的平衡关系。
那么,什么是节能减排的正确方法?
其实政府早有定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实现钢铁工业节能减排要将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结合起来,推广高温高压干熄焦、干法除尘、煤气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烧结烟气脱硫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三废”的综合治理和利用水平。这已经表明,技术改造、综合利用等技术变革,是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根本方法。
以前企业不注重节能减排,这里面有地方政府因素。在追求GDP的时代,节能环保是次要目标。为了招商引资,部分地区以牺牲当地环境为代价,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今年爆发的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事件,甚至至今尚无定论的中石油储运输油管爆炸污染大连港事件。
其实,中央政府已经作出部署,来推进节能减排。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淘汰落后产能的通知以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向社会公布了18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名单,按照“时间表”,很多企业要在2010年9月底前关停。按照部署,一步步推进,但地方政府的“选择性不作为”,导致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实现,现在累积任务难以完成,一些地区为完成任务,临时抱佛脚,于是出现了大范围的限电限产节能“怪招”。
前一篇:“一刀切”限电非节能减排之良方
后一篇:澳矿企弃费保税趋利选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