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力拓陷“间谍门” 铁矿石谈判出路何在

(2009-07-10 13:33:56)
标签:

财经

来源:中国经营网  时间:2009-07-10 13:12   作者:赫荣亮  字体:    

力拓陷“间谍门” <wbr>铁矿石谈判出路何在

     7月10,北京高温,略有微风,仍没有铁矿石谈判达成的消息,但仅仅几日,颇有风云变幻,世事变迁之感。5日晚,力拓中国区首席代表、力拓铁矿石谈判组成员胡士泰被刑事拘留,中国铁矿石谈判出现“间谍门”,钢厂纷纷表态,努力撇清与胡关系,往日的座上宾成为了今日的街边老鼠。

     追根溯源,是什么让中国的铁矿石谈判如此难堪,我们已经探讨过,应该是世界上仅存的中国两种矿价制度,一个长协矿价、另一个是波动频繁的现货矿价。

     我们为什么拥有两种矿价制度。有分析人士说,长协矿走到尽头,笔者认为,长协矿将长期存在,问题是在哪里存在。在全球存在的,有利于矿山、钢厂的矿石交易制度,为什么在中国推行会如此之难。

     两种矿价制度存在,所以今天有了胡士泰,明天还会有张士泰、李士泰,不知道多少个士泰将涌出来。这样一个有利于双方的交易制度,多重利益纷争下,在中国轰然倒塌将不足为奇。交易双方的关系需要维护,但不是靠多少个“士泰”维护的。政府这次出面,不仅仅要揪出多少个士泰,更要规范中国日渐迷茫的铁矿石市场,或者后者更为关键。

     面对这么复杂的中国铁矿石市场,坦诚的说,很难厘清各种关系。这里面有多少利益纠葛,又有多少连带关系。但修人先修己,我们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应该反省。一句话,堡垒都是在内部攻破的。中国的铁矿石谈判制度,在高压下,承载了太多难以承受之重。

     要增强铁矿石谈判的话语权,已经有人提了很多建议,其中,我认为治本的要数提高国内钢铁产业集中度。

     但要提高产业集中度谈何容易,况且远水难解近渴,我们不能只望梅兴叹,要等到产业集中度提高到足以在谈判中起决定作用的那一天。而且,那一天10年之后能否到来,笔者不敢奢望。因为国际矿业巨头的垄断程度也在提高,仅今年力拓抛弃中铝,加强必和必拓合作,就让我国钢企如芒在背。另外,近几年国内钢铁重组步伐确实不小,进展较快,但以后,或2012年以后,再进一步推行重组,难度将相当之大。因为近几年的钢铁产业重组,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地方各省市推动重组前行的主要动力,但这轮重组过后,这种动力将极有可能变成再次重组升级的阻力。整合出来了前20大钢厂容易,再想整合成前3大钢厂,所遇到的阻力大于当今。

     那么,在既成事实的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办?

     铁矿石谈判走到今天,愈加扑朔迷离,已经成为全国舆论焦点。中钢协,中国钢铁谈判代表,已经在这场斗争中,内外交困,左右失衡,虽有心而力不足。钢协有钢协的局限,自己的刀永远也削不了自己的把。

     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首先我们要面对现实,这么多利益纠葛,只有政府出台强有力措施,方可治乱。这已经不是什么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问题大讨论,而是关系到我国钢铁产业的安全问题。要么实行进口总量管理,进口配额制。当然,这是以牺牲一部分利益团体为代价,但这个方法比较接近目前中国钢铁产业现状,执行难度较小。现有利益群体得以一定程度保护,中小钢厂也开启了获得了进口权,另外进口配额又能控制总进口量。总结一句,虽不是彻底的革命,但也是革命。

     另外,要是在纯理想状态下,能够成立所谓的铁矿石进口委员会,我想效果更佳。但这个建议很乌托邦,如果符合规定,就坚决支持这种方式,一句话,恶人也是需要有人来当的。

     当然,还有最根本方法,就是解决掉国内两个矿价并存问题。这是一个庞大的命题工程。个人很难给出答案,但倾向于现货向长协靠拢。长协矿是符合全球铁矿石原料供给的大趋势,这种交易方式对双方的好处,在此不必多说。

     希望政府能够为中国铁矿石进口探索出一条路,让以后的铁矿石谈判不再难。

                                           (赫荣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