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业并购为何差异大

(2009-06-18 14:28:00)
标签:

杂谈

行业并购为何差异大

经济观察网 赫荣亮/文 2009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资金链短缺,经营困难,中国及世界范围内企业并购重组一时风起云涌。从悍马收购案、力拓中铝并购案以及五矿并购案中,我们明显地看出,不同行业的企业并购难易程度相差甚大。是什么造成了这么大的差距?

一、谁在留住最大利润?

在这一系列的并购案中,我们看出一种共性,人们往往努力要抓住能够在产业链中获得最大利润的那一环节。

进入工业文明后,全球产业链的利润主要留在了制造工业环节。如,英国曾经辉煌的纺织工业,美国强大的汽车工业,日本称雄的机械工业,基本上都是不同时代的每个经济帝国的辉煌标签。同时,也是铸造各自经济帝国的基石,为其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在那个时代,纺织业、汽车业、机械业能够留住各自产业链中最大的利润,而同期,纺织用的原料棉花、汽车的原料铁矿石、煤炭的价格都很低。在其工业品价值中,制造成本占有很大成分,这样利润就留在了制造业环节。

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日本等国资源紧缺,其加强了对外资源的收购,另外发达国家也感觉到,制造业在其产业链中能够留住利润的能力在逐步下降,产业链利润开始重新分配,延伸到以前一直不被重视的上游行业,这就是产业链利润分配格局的转变。由此,产生了国际产业转移,目前国际汽车产业已经明显由发达国家转到发展中国家。

09年之后,企业并购加剧了。但从目前企业并购行为中可以发现,过去工业化时代,被认为价值最低的原料,现在反而成为分得产业链利润最大的部分。以钢铁产业为例,中国的钢铁工业仅仅是给世界铁矿石供应商、世界原料产国制造成品的工具。另外,汽车业情况也并不比钢铁业乐观。在以前汽车产业链中,汽车最重要,钢铁次之,原料更差,现在汽车产业的利润分配顺序发生变化,原料成为其利润分配较大的部分。

现在谁控制原料呢?60时代以后,日本试图控制铁矿石,也想控制石油。美国想控制中东,伊拉克战争就具有明显石油战略意图。现在的产业利益分配格局,欧美国家应该早已察觉到了,并且已经成功的向产业链上游发展。重要原料产地,已经基本被发达国家控制。例如,中东很多国家拥有石油,但其对自身石油的支配能力较差,因为欧美国家的公司已经完全渗透到了其开采销售的各个环节。

二、追逐高额利润是企业并购的原动力

2009年,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外企业请进来,我国对外经济交流增强,企业并购重组也增多。最近的几个案例,中铝并购力拓,中铝已经放弃很多条件,但是力拓董事会还没有通过中铝的并购协议。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力拓看重其自身资源的后期盈利前景,力拓不会轻易放弃他们能够掘取利润的机会。它和必和必拓合作,铁矿石市场垄断程度更高,其对下游行业议价能力增强。再看悍马收购案,悍马不被看好的重要原因是一个产品,是处于产业链下游,他取得产业链中的利润份额已经较小了。

而另外一个较早的案例,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例。应该说朱新礼老总很有眼力,他早知早觉。朱新礼判断,在果汁产业链中,汇源做果汁,以后能够分得的利润较少。做的比较成功,是因为中国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增加较快,促成了汇源这个品牌的成功。但朱新礼不认为,他做果汁比做果品、种植园还有前途,他要往产业链上游走,想把汇源卖给可口可乐,这应该是朱新礼的真正意图。在产业链分析中,他认为上游果品深加工更有前途,利润更大,当然这也符合当前的中国“三农政策”。

三、利润分配转移的原因

什么造成产业链利润分配重心往原料转移,应该是由资源的稀缺性造成的。
这不仅体现在工业上,农业也一样。资源是稀缺的,农业再怎么扩张,粮食等作物的生产还是要尊重自然规律的,一年的总产量总有限度;牛奶的生产也是要尊重自然规律的,这才有牛奶等副食品的食用安全问题。还有食用油行业,有资料显示,中国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其食用油供应的75%以上份额已被ADM、邦吉等四大跨国粮商控制,跨国企业控制食用油行业,首先是掌握原料,掌握大量种植园,然后再渗透到生产环节,借助垄断优势掘取利润。

总的来说,就是哪个部分在产业链能够留住最大的利润,那么他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就会增强。这也是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兼并资源型企业的动因。当然在这个领域的并购难度也更高了,6月11日,中国五矿收购澳大利亚OZ矿业,最后关头被迫提升15%价格,然后才获得OZ股东会通过,这是一个明证。

(赫荣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分析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