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收购资源难于收购品牌

标签:
杂谈 |

经济观察网 赫荣亮/文
一面是中国企业出国并购呼声甚高,另一面是海外并购困难重重。即便是当前经济危机,资源市场价格大幅回落,国外企业资金紧张情况下,中国企业海外收购阻力也未有减轻。
但这些,没有阻挡中国企业对外收购步伐。商务部统计显示,6年间,我国海外并购增长百倍,从2002年的2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08年的205亿美元。进入2009年,其并购势头更猛,中金岭南收购PEM公司50.1%股权、五矿有色入股OZ以及华菱钢铁购进第三大矿业公司FMG5亿新股,一条条爆炸性新闻逐步登场。
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另一条劲爆新闻,中国铝业向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力拓集团注资195亿美元的交易失败,这表明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开拓困难依然很大。
当年联想“蛇吞象”,收购IBM全球PC业务,但联想发展并不顺利,海外市场发展缓慢,2008/09财年,联想亏损达到2.26亿美元,为成立25年来最大亏损。此次,腾中重工收购悍马,与前者何其相似。我国企业轻易购得悍马,美国总统道出其中玄机。5月19日,奥巴马宣布了一项美国汽车业的最新排放和油耗标准,为美国小型汽车和轻型卡车制定出了清晰的“减排”和“省油”目标。应该说是美国抛弃了悍马,其高耗油量不符合未来汽车发展趋势。这种情况下,腾中重工整合悍马品牌,又有几分胜算。
当前,资源在产业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简单说,资源市场增值空间更大。遥想工业化早期,产品值钱,原料不值钱,这才有原油价格低,汽车等工业品价格高的情况,也产生了工农业“剪刀差”这个词汇。但目前这种格局已经发生变化,经过长期渗透,世界主要原料市场基本处于欧美等国控制之下,而工业品生产却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样,资源成为其掘取工业利润的方式,发展中国家制造工业仅仅成为欧美等国家的廉价制造基地。这一点,从近几年国际铁矿石谈判中就可以看出,在经济繁荣时期,铁矿石价格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飞涨,而在经济萧条的当今,汽车价格已经大幅下降,国际铁矿石价格也依然保持坚挺。
中铝收购力拓,正是收购了全球重要的铁矿石、铜矿和铝等资源。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力拓公司资金链告急,不得以想出售股权来缓解资金紧张情况。但时过境迁,力拓公司经营环境已经有很大改善,6月4日,其英国股票市场成交价2720便士,较2008年2月份股价大涨了七成,这也就注定了中铝收购的失败。
这次收购失败,中铝的“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目标,又远了一步。
前一篇:钢价或将进入盘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