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部解放儿童教育成人的温暖之书

(2014-12-14 11:23:23)
标签:

格雷古

家长

深圳晚报

读书月

十大

分类: 主题阅读

一部解放儿童教育成人的温暖之书

袁晓峰点评《35公斤的希望》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希望不是物质的存在,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可以产生实实在在的力量。我们都是希望,无论多少公斤,都一样美好。”这是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著名阅读推广人袁晓峰为《35公斤的希望》写的评语。她毫不掩饰自己对这本书的喜爱,认为这是一部“解放儿童,教育成人”的温暖之书。


http://mmbiz.qpic.cn/mmbiz/HAVsstDpVLLwiaCxgPKqD1NdVRXZckkueeHDMUNcq9rnG7FmbVR5vnGmoZOAIuay6bibSbnODwia818cLxoiaJfq8w/0

《35公斤的希望》 (法)嘉瓦尔达 著 王恬 译 新蕾出版社 2013年4月


  孩子不必成龙不必成凤

  首先一定要成人


  “我讨厌学校,那里的气味让我头疼。老师和同学都嘲笑我,体育课就是我的噩梦。回到家,爸爸妈妈总是吵架,只有爷爷是我唯一的支柱,他的储藏室是让我感到最幸福的地方。现在,我留级两次了,没有学校愿意收留我。可我不想哭,我想幸福起来,我想把命运抓在自己的手里!我不是很高,不是很胖,不是很壮,我有35公斤的希望。”


  袁晓峰说,这是一个十三岁男孩格雷古瓦的内心独白。格雷古瓦厌恶上学,非常厌恶,以致到了六年级的时候,他已经被留级两次了。然而他却有一双巧手。他喜欢在放学后黏在爷爷身边,敲敲打打,拆解修理机械。爸爸妈妈总是吵架,唯一会倾听格雷古瓦心声的只有爷爷。他很疼爱这个孙子,并教会他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现实和困难。格雷古瓦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校,并勇敢地投出了求学信。在一个新的环境里,格雷古瓦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现在我们关注好孩子关注得太多了,很少会思考处于弱势的孩子的生存状态。袁晓峰曾经去过一所学校讲课,在课堂问听课的各位老师:“如果有一个孩子一直留级,即使留级几次成绩依然倒数,你们会怎么办?”当时没有老师愿意回答这个问题,袁晓峰便请校长回答,结果校长的话让她大为惊讶。校长说:“我看他成不了龙,只能成虫了,别当害虫就行。”


  袁晓峰表示:“在当下社会,有类似想法的老师和家长并不少。他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非要我们的孩子成龙呢?我以为,孩子不必成龙,不必成凤,首先一定要成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老师和家长应该多关注一下成绩不好、身体不好等各方面都不太受人待见的孩子。我们常常唠叨孩子的坏样子,结果,这种唠叨变成一种催眠,孩子果然成了我们唠叨中的样子。但如果你把孩子看成一个希望,他们就真的会成为希望。”


  法国巴亚出版社编辑经理Commedujade曾评价,这是一本读了以后令人感动得落泪的青少年成长小说。它写出了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弊端,写出了孩子在一次次考试下扭曲痛苦的心理,它写出了浓浓的祖孙情。我们从玛丽安妮老师、马尔蒂诺校长那里看到了现代教育体制中人性化柔情的一面,我们从格雷古瓦迎接挑战,克服重重困难战胜自我的过程中,看到了生命那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力量。


  格雷古瓦的求学生涯,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当代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厌学心理问题。过重的课业负担,过大的考试压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来自老师和家长方面的点点滴滴的关心鼓励,都能够化作一个孩子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与源泉。信心教育与挫折教育一样,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人格定性、心智健康发展的砝码。


  现实生活中的“格雷古瓦”们

  让自己幸福起来


  袁晓峰点评,从文学性而言,《35公斤的希望》对格雷古瓦的形象塑造非常成功,他的委屈、他的难受、他对学校的惧怕,描写非常细腻。此书对于成人而言,有教育意义;对于儿童而言,阅读过程就是一次解放心灵的过程。


  孩子们都该读一读《35公斤的希望》,因为这是一部温暖之书。读完后,孩子会发现原来还有比自己更倒霉的人,即使这样,格雷古瓦都没有放弃自己,最后成为“35公斤的希望”,成为有尊严的人。格雷古瓦的爷爷曾经告诉他:活得不幸比活得幸福要简单得多,做自己该做的事,让自己幸福起来。现实生活中的“格雷古瓦”们,也应该寻找自己身边的“爷爷”,一个支持你、鞭策你的人。


  袁晓峰坦言,当下,无论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很多仍处在让孩子“成名成家”的误区,用自己的愿望扼杀孩子的可能性。大家常常希望孩子成为自己心目中的那个样子,如我们世俗中所认为的有钱、有权、有地位等,而恰恰忘记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有的老师只懂教学,不懂教育,机械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忘记了教育的初心。还有的课程设计过度,花花草草的课特别多,而忽略了一节课到底应该怎么上。如今,民国时期的小学生作文,常常能让我们读出大家的味道,为什么?就是因为当时本真朴实的教育环境。


  家长也该读一读《35公斤的希望》,理解孩子、给孩子自信的能力,不要让孩子处于既被老师抛弃、也被家长抛弃的悲惨境地。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被贴上了一系列负面标签,你要帮助他把标签撕下来。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长处,肯定有自己的闪光点。如今又接近期末考试了,孩子们又要拿着成绩单回家了,无论成绩是好是坏,希望成人都能给孩子们一个拥抱,一个希望。


  各方点评


  一位11岁男孩的家长:这是一本儿子喜欢的书。讲述了一个在学校学习吃力、不讨老师喜欢的男孩子的故事,很好看,很励志。标题就很吸引人,买回来儿子就先挑出去看了,读得很认真,大概因为他自己也遇到了类似的困难吧。


  特级教师周益民:这本书无疑是一面冷峻的镜子,也是一个无情的拷问。教育的使命到底是什么?父母、教师、同伴……应该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各自起着怎样的作用?


  五年级女孩格格:我不是很胖,只有31公斤。我不是所谓的好学生,但我知道不用沮丧,因为我也有31公斤的希望。


  台湾明道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萧萧:这是一部成长小说,在学校老师、同学,甚或家长眼中,这样的孩子如何坚持自己对生活幸福的定义?这部小说中有着世俗所称的不上进、功课不好的学生,叛逆的孩子,但什么是功课好、什么是乖巧?却也从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引起读者一路思考。作者流利的笔调,不刻意的隐藏,让读者一路关心祖父的健康,跟着格雷古瓦一起忧、一起喜,这种亲情的流露,是阅读这部小说另一种温馨的希望。


  “年度十大童书”终评委员会:这是一本温暖无数不被老师待见的孩子的书。它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它让大人们知道,当孩子们来到这世界他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他不必是龙是凤让人仰望,他就是一个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希望,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长处,引领他,陪伴他,鼓励他。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A4MTkwMA==&mid=202122805&idx=3&sn=7429b1ed8ca923af19924337f1e14fd3&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