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读书坊》节目录制方案
(2011-08-23 16:32:07)
标签:
育儿狄姆我的爸爸叫焦尼袁晓峰的博客亲情杂谈 |
分类: 快乐阅读活动 |
袁老师与孩子、家长一起读《我的爸爸叫焦尼》
一、师生共读——
袁老师与一位男孩一起读《我的爸爸叫焦尼》。
二、爱的细节——
袁:这是一个叫狄姆的孩子给我们讲的故事,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爱的故事。我看到好些孩子都热泪盈眶了,大人们也在悄悄地流泪。因为它写了一个离异家庭中发生的故事,一个渗透着哀伤和忧郁的故事,但它也是一个明亮而温暖的故事。因为我们看到了,从无数细节中表现出的父子之间的至爱亲情。在书中找找那些表现爱的细节,并结合自身谈感触。(学生发言)
1、儿子逢人就说:“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上火车时,爸爸也对别人说:“这孩子,他是我儿子,他叫狄姆。”他们的话留给我们很深的印象,儿子和爸爸都做了同样的举动,有什么作用?
2、观察多幅画面中爸爸的眼神:从爸爸的眼神中发现了什么?
3、观察封面:父子对视,想想他们彼此会说些什么?
……
袁:同学们、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也许此时的你正在脑海中搜索自己与父亲的回忆。或许是快乐,或许是伤感,又或许是一种心灵深处难以言表的感动。那是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感受,谁来说说?(学生发言)
三、袁:读完这个故事,焦尼的话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马上还会再见面的。”狄姆相信:火车一定还会回来,拉着狄姆最喜欢的爸爸——焦尼。聊聊:他们会马上再见吗?(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推测或希望,双方争论)
1、他们会马上再见,因为他们彼此都深爱着对方。
2、他们不会马上再见,因为狄姆的父母离婚了,他们各自有自己的生活。
袁:对狄姆和爸爸来说,这是快乐的一天,幸福的一天,也是短暂的一天。什么是亲情?亲情是理解、关爱与支持。婚姻虽然破裂,但挚爱亲情永远无法割断。我们来看看爸爸、妈妈和狄姆的围巾——爸爸的是红色,妈妈的是绿色,狄姆的则是红绿相间。这条围巾就是他们爱的纽带,亲情的连接,就是寒冬中的温暖。故事虽然有些伤感,但故事的结局却很优美。
家庭虽然破碎,但狄姆,这个天真、明亮和充满希望的孩子,仍然有对未来的美好的憧憬。在热狗店。在电影院。在森达娜餐厅。在火车站台……他向遇上的每一个人自豪地宣布: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故事的开头,孩子注视着远方。故事的结尾,孩子依然凝视着远方。那是对父亲的深深眷念,更是对未来的憧憬!
在他每次等待的过程中,都品味着成长的滋味……
四、激发家长从孩子的感动和自己的感动中聊出意义的延伸,对爱的珍惜。
在家长聊的过程中,袁老师把握阅读这本图画书的关键,在于通过对失去的珍视,来激发人们对目前拥有的感恩与珍惜,例如(从《袁晓峰的博客》家长留言中整理出:
论点1、分别的残酷更显拥有的幸福。工作的忙碌,常常让我们忽视身边的亲人;圆满的家庭,让我们了解不到缺失的遗憾,和孩子一起读这本书,感受颇深。(最好是男家长,家长孩子互动)
论点2、表达爱,说出爱。这个故事早在很久以前在一本《读者》上就看过,那时就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现在读来依旧感动。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深深的父子之爱,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们愿意并敢于把这种爱展现给对方,还要告诉所有遇见的陌生人,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而我们中国式的父爱、母爱大多时候都是放在心里,或是以行动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很多孩子在小时候总是体会不到,只有在大了或是某件重大的事情时,才感受到如山般的父爱。我们是不是在平时也常常拥抱着孩子,对他(她)说:“孩子,我爱你。”让他(她)也学会表达:“爸爸,妈妈,我爱你。”学会表达心中的爱,敢于表达心中的爱。
……
从现场孩子们对书中细节的理解,引导家长反省:很多的时候给孩子灌输那么多感恩,爱的教育的话题时,也许无声的细节更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生活中总有些不能如愿的事情,但文中的人物都直面不如意的事,以最平静的心去接受。适当的谈谈离异的话题,婚姻可以破裂,亲情却永远延续。离开爸爸,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狄姆没有怨恨爸爸妈妈,而是理解和接受现实,并用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新的生活,这样的孩子让人骄傲!而孩子的健康心态,源自狄姆妈妈的心态,离婚后,她不在孩子面前贬低焦尼,更不限制孩子和父亲的往来,所以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父母的心态要健康,孩子才可能健康成长。
五、袁:对于孩子来说,阅读一本好书就相当于为他的成长之路铺上了一块基石,这本书不但能让孩子们回味与爸爸妈妈一起度过的那些快乐的日子,还能让他们读懂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读懂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
六、喜欢这本书吗?谈谈本书画面和色彩的特色及表达的意义。从选这本书谈如何为孩子选书——具有普遍的价值观或人生观,让我们自己都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