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与思想耕耘在教育的田野上 赵明仁博士
(2011-08-04 11:31:39)
标签:
袁晓峰老师们阅读课孩子健康成长少儿深圳 |
分类: 八面来声 |
常跟教育界朋友讨论两个话题:对教育事业的激情是天生的,还是可以培养的?教育家办学,校长最缺乏的是什么?为什么讨论这两个话题?一是因为教育工作者的事业心与爱是促其潜心教学、改革创新的内在动因。二是我国中小学校长在长期的教育集中管理体制里以及自身专业化水平不足的情况下,缺乏办学的意识、勇气和思想,这是造成千校一面,学校缺乏特色和应有的诗意与生命活力的重要原因。
其实,我对这两个话题的思考,常与袁晓峰校长联系起来。更确切地说,是袁校长常激发我对教育爱与思想的深切思考,以及以袁校长为榜样在找寻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时光回溯六年,那时我还在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因为博士论文研究的需要,在后海小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田野调查,之后,我们成为相互学习的好朋友。到学校之前,袁校长约我就教学评价准备一个专题在后海小学的“课改论坛”上报告。我是中午到后海,下午就与老师们分享。那个场景我记忆犹新:袁校长听得特别认真,老师们的提问以及对我质疑很是热烈。“学习”、“开放”便成了我对后海小学的最初印象。实际上,这也是对袁校长的第一印象。我跟后海小学老师说,如果袁校长觉得我说的某个观点有道理,转过身去跟你们交流的时候就变成她的话,她的见解了。我是说袁校长是特别爱学习,学习能力很强的人,她的话“新课改大家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谁学的多,谁就走在前头”常挂在老师们的嘴边,也变成了学校的文化,体现在她和老师们的行动上。在后海的日子,让我很有紧迫感,我必须得不断思考与总结。要不然,在与袁校长的交流中就觉得跟不上她的思路,在每周的课改论坛上就没有有价值的东西跟老师们分享。我深深地感受到后海有种很强的内在力量在无时不刻地涌动,不仅在校长和老师们的言说中,更是在行动中,这种力量叫学习,它让我感到身处其中是多么的美好、欣慰与满足。
这种学习的力量来自哪里?在袁校长这里,源于对孩子的爱,出于对实践教育理想的追求。这种爱体现在后海小学“充满爱意的学习型学校”的办学愿景上,以爱为教育的基础,以校长、教师和孩子的学习为办学的目的,获得师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每当袁校长谈起与某个孩子交流的情景时,谈起学校中教师的教学与成长故事时,她总是显得很喜悦与兴奋。可以看见,这种发自内心的对教育作为促人成长之事业的爱是袁校长热心于工作的重要源泉。
小学阶段孩子们应该学习什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这是对教育目标的哲学沉思,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自觉思考是专家型校长的具体体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袁校长正是这样的学校领导者,后海小学有着井然有序的学校常规,但袁校长更醉心于课程与教学的领导而乐此不疲,经过袁校长带领老师们多年的潜心耕耘,后海小学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呈现出盎然生机,学生的学校生活显得丰富多彩。
袁校长是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人员,对语文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有自己深入的观察、思考以及有趣的实践。袁校长认为目前语文教学存在一个瓶颈,就是学生的阅读量不够,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美国研修期间所看到的阅读教学也给她很深的感触,于是自2005年开始,袁校长在一年级开设了快乐阅读课程。选择国内外经典的绘本故事与孩子们一起阅读,每周一节课,读一本富有童趣,能够陶冶孩子们心灵的绘本书。这门课颇受孩子们欢迎,每当上课前孩子们总是欢呼雀跃,课后总把校长团团围住表达自己的想法。校长备课上课都非常投入,对自己教学有很高的期许和效能感,经常邀请本校教师前来听课与评课。逐渐地在校长的引领下有数位语文教师加入,快乐阅读从低年级扩展到中高年级,也有英语教师加入进来。学校在每间教室、学校走廊增添了图书架,还专门开辟场地开设书吧,绘本创作展示区,学生涂鸦墙等。学校读书氛围甚为浓厚,被称为图书馆里的学校。后来,孩子们还把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创作成绘本书,在全校传阅,也有的绘本在出版社出版。这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阅读、观察生活与创作的热情,也促进了他们多元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总体而言,快乐阅读是一种人文主义取向的课程,袁校长认为在这门课程中要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使他们形成发自内心的关乎个人成长、完整和自主的经验,孩子成长不仅需要冷冰冰的认知能力,也需要发展学生的审美、道德和灵性。发展对自己和生活、以及同伴和学习的积极态度。
在快乐阅读中孩子们获得了幸福的体验,快乐的成长。对于教师而言,在与校长共同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中,体验到了教师如何去做一名行动研究者,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课程开发者。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课程意识在生成,课程开发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本质上,在快乐阅读教学中孩子们进行的是建构主义学习。教师们也体验到如何备课,师生在课堂中如何互动来开展建构主义的教学。现在,快乐阅读已经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袁校长正作为快乐的快乐阅读推广人引领更多的学校走快乐阅读之路。同时,家长也热情地参与进来,亲子阅读正在深圳得到如火如荼的推广。
我们的视角再从快乐阅读这门校本课程扩大到学校层面的新课程改革,袁校长以她的教育爱与热情感染和激励着学校的老师们,以她的教育思想引领和启迪着老师们。后海小学一位老师曾说:袁校长不是跟着新课程改革走,而且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头。确实如此。首先,在袁校长看来,改革不是一张绘就的蓝图,而是一项探险的未尽旅程。“什么困难都不怕”是袁校长经常对自己和教师说的话,问题是我们的好朋友,课程与教学改革就是在解决一个个困难中进步的,她鼓励教师大胆去做,不断地激发教师工作与探险的动机和热情,从而降低教师由于改革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感。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们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课后办公室热烈的讨论,校园网上真诚的分享与批判性的反思,学校课改论坛上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专家之间深入的互动都显示出老师们在袁校长的带领下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
自然,热情是改革的宝贵资源,但只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毕竟这是一次深入而全面的改革,所期望的课程改革是与教师们日常经验迥然不同的新图景。教师们更需要知道改革的道与路在哪里。袁校长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学定教”、“先放后扶”的教学策略,为教师在课堂层面实施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和策略上的指导。袁校长一方面作为“高级牧师”,引领教师找寻课改的实施路向,另一方面有作为“临床指导者”,经常听课与评课,与老师们讨论备课的思路、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帮助教师树立课程改革的理念,又协助教师走过从思到行,再到思的过程。引领教师进行教学变革,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许多教师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中真是“解放了自己,解放了学生”,自己也完成了从思想到教学行为的巨大转变和成长。
教育作为为人与成人的事业,本是充满了诗意和理想的事业。袁校长的优雅、热情、爱意、思想与教育是多么的契合,与袁校长相处,总是能够感受到教育的美好与希望。这种感受总是在感染着人、激励着人、启迪着人。从袁校长的身上,我们可以粗略地总结出一个逻辑来:爱激励着学习,学习产生思想,思想引导行动,行动反过来促进思想的升华、进一步的学习与教育爱。因此,对教育的爱与热情可以来自人的性情偏好,但事业心以及由于教育理念与理想所生发的使命感能够转化为巨大的教育爱。如果说热情是一位专家型校长前进的动力,那么教育思想则是不可或缺的灵魂。而两者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