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美国学校 感受美国教育

分类: 行万里路 |
在美国教中文
作为深圳市第三批海外培训班的学员,我于2004年4月下旬来到了位于美国南加州尔湾的Concordia University学习。临行前领导曾教导我们,要多感受,多体会,不仅要学习美国教育,也要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5月的一个周末,我在圣地亚哥Old Town参观了一所1865年的古老学校,在教室的黑板上写着1891年写的板书:“我把我的手和我的心献给我的国家,一个民族,一种语言,一面旗帜。”是啊,汉语就是我们的语言,我在美国介绍自己时都自豪地说自己是一个Chinese Teacher,我的汉语情结、我对中文教育的热爱、我的中国心都让我突然特别想实现在美国教中文的梦想,我想让更多美国孩子学习我们的中文,感受我们的文化;我想让美国的华裔孩子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能传承民族的文化……
我激动着,我也行动着,我找朋友Judy帮助联系学校,我积极备课,我焦急地等着Judy的消息。因我到小学做教师与我在大学做学生的时间不能冲突,所以几经周折,最后定在了5月28日。大学因遇5月30日的阵亡将士纪念日而多放一天假,小学却照常上课。
这是一个星期五,Judy开车来接我。与我同行的还有三个同学,有帮我拿电脑和小音箱负责音乐的,有负责录像照相的,还有负责翻译的。第一位想与我同行的就是一位英语教师,他说想了解美国外语教学的情况,好做外语教学比较。因车坐不下更多人,所以后来想去的同学就不能同行了。
几年前听过一首歌,歌名叫《南加州从来不下雨》。算算我们到南加州也已经一个多月了,的确没下过雨。可是,在这天上午,如丝般的毛毛细雨却在南加州尔湾的上空飘洒着,这难得的雨笼着我和我的朋友,润着我们兴奋的心。
Judy帮我联系的是Las Flores Elementary School,这是一所获得了政府外语教学资助的公立学校,也是目前尔湾地区唯一的一所选择中文课作为外语课的公立学校。在到学校的途中,我既激动又惶恐。激动的是我也能做一回外教,站在美国的讲台上弘扬中国文化,还能丰富我的教学实践;惶恐的是我将面对讲不同语言的外国孩子,我没见过他们,我不知道他们的中文基础,我唯一知道的是我将上的是二年级的中文课。
走到教室门口雨还在飘着,头发和衣服都润润的,也许这是风调雨顺的好兆头吧。Las Flores Elementary School的汉语老师是来自香港并留学美国多年的小沈老师,教室是一间铺着地毯的房子。这间教室被小沈老师布置成了一个小小中国城——四周的墙上分别有带拼音的汉语词语和句子、十二生肖的图画和汉字、中国历史地理介绍、孩子们自己写的有关中国的短文和醒目的中国结,桌上放有孩子们用纸糊的中国龙、用方糖砌成的万里长城、用泥做的京剧脸谱和小沈老师从香港带回的各种中国传统小制作。
一个上午有四节汉语课,四个小学二年级班的孩子轮流到中文教室上课。我第一节听了小沈老师上的课,第二节就走马上任了。我告诉孩子们I am very happy to study Chinese together.在和孩子们简短的交流后,我就告诉他们,我们将做一个the picture puzzle game的游戏。我把用废纸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小纸片以小组为单位发给孩子们,再教拼图的步骤。我和他们一起用纸片拼图,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拼着,拼了鱼,拼了车,拼了房子,拼了许多很有创意的东西。我拼了一艘船,唱着《Sailing》开始了航行。我将识字与句型练习相结合,以“我是……,我从……来”的句型指导孩子们结合自己的拼图练习说汉语句子。孩子们说得很开心,也说得很吃力。我原计划通过山、水等让美国孩子初步感知汉字象形的特点,在他们用“我是……,我从……来”的句型介绍完后自己的拼图后,用更多的汉语介绍自己。然而情况不妙,孩子们能看图或通过别的提示说几十个汉语单词,关于句子,却只会说“你好吗?”“我很好,谢谢!”于是我只能马上调整教学计划,保证说好“我是……”,争取说好“我从……来”。第二节课,我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与孩子们一起边唱边跳,通过教唱《找朋友looking for friends》,指导孩子们学习用汉语与朋友打招呼。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很喜欢中国,很想了解中国,很主动地用仅会的两句汉语跟我说话,于是,第三节课我就满足孩子们了解中国的愿望。我问孩子们知道中国的什么,想了解中国的什么。很多孩子都知道中国的长城,他们的问题也都是围绕长城展开的,比如有个孩子问:“长城是不是都长到我们加州了?” 这节课对我来说最具挑战性,不过我来这里上课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我有非常棒的英语专业的同学作翻译,有非常热心的同学为我排忧解难,有我们互相之间的团结协作,所以这节课上得非常圆满。
以后我又联系了加州的尔湾中文学校和育林中文学校去参观和上识字课,认识了可爱的Jason、Jonathan、Tiffaney、Vivian和Chelsey,在上课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海外中文教学之艰巨,并对海外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对我所热爱的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更强烈的使命感。
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人本与实用”
要告诉别人一支乐曲表达的意思,最好就是让别人听这支乐曲;要告诉别人一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最好就是让别人读这首诗;要告诉别人关于美国中小学教育的情况,最好就是让别人看原汁原味的美国中小学校。
下面就请看两份试题:
一份是2004年我在尔湾的Canyou View Elementary School得到的一年级的试题(略),另一份是我在一次中美教育讲习会上得到的美国蒙郡公立学校三年级的试题——
假设你是学生服务俱乐部的一员,你们每年访问湖滨儿童医院数次。这次你们决定自己做玩具,送给医院里的小朋友。
一、分小组通过《脑力震荡》共同设计并制作玩具。
第一步:请在以下空白处画出玩具的图样。
第二步:和你的小组共同制作这个玩具。
二、计算成本。
第一步:你自己再做一个玩具并估计做一个需要多少时间?假如俱乐部每周在下午放学后2:45到4:00之间聚会两次,做50个玩具需要聚会几次才能完成?
第二步:根据材料价格表报告做50个玩具的报价。
材料 |
数量 |
单价 |
合计 |
|
|
|
|
|
|
|
|
总计 |
|
|
|
三、选出作为俱乐部共同礼物的玩具。
第一步:在作决定之前,各小组讨论如何分工合作说明他们的设计,说明时限5分钟,要求有一项视像辅助(Visua1 Aid)。
第二步:各小组发表说明。
第三步:根据听到的发表说明,写一封信给老师,说服老师选择你认为最好的一个。
在这份试题中,我看到美国的基础教育是讲求人本与实用的,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孩子们在学会学习的同时,也学会了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会了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学会了团结协作、关爱社会。
这次在Concordia University学习期间,我参观了十所美国的中小学,在这里我看到了什么呢?
走进学校,我看到了简朴大方、实用方便的校门、校舍和校园——随处可见的饮水机和洗手池,渴了有水喝,脏了随时可洗;大口的垃圾桶和简易的午餐桌,谁都可以很方便地把垃圾扔进桶里,谁都可以很自由地坐下来用餐;垫的纸、用的纸、擦手的纸都齐备的方便而宽敞的洗手间;没见到昂贵的塑胶跑道,但大小不一的运动场地上都有学生练习打球的练球板和各种简易运动设施;有效利用的过道、空地等等。一顶蚊帐就可以成为学生的蝴蝶养殖基地,几片活动围栏就可以放一些牛羊作临时牧场供学生实践。
教室与教师办公室总是合为一体的,也许这样更方便师生间的沟通,教师办公桌就在教室的一角,我甚至看到教师中午就在这角落里用微波炉加热自备的午餐;教室的门上总有个性化的表示欢迎的话语。推门进去,软软的地毯有效降低了室内噪音,并时时提醒着人们脚步要轻,不要影响他人;空调是必备的,它可以让师生在最适宜的温度中工作和学习;各教室都放有几台联网的计算机,放有一些图书和一两套教材,放有卷笔刀和学生资料柜,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开放式的书柜和开放式的绘画器材,让学生想画就画,想看就看。教师上课可以坐在舒适而富有个性的椅子上,让那疲惫的筋骨得以舒展。看那琳琅满目的布置——学生们各种“作品”的发表园地、各种规则、学习指导、激励性的标语口号、学生的相片和提醒各位同学生日的日历等,营造出一种家的氛围——温馨、个性、体贴、方便。
我在课堂上没有看到一位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他们普遍使用胶片投影仪,写胶片对他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了。他们上课更喜欢面对学生而不是面对电脑,更喜欢师生间的直接交流和小组合作学习,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师生间的有效沟通,课堂氛围大都自然、宽松、和谐。
美国教育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经验,但我感受最深的,还是“人本与实用”,不浪费,不奢华,不讲排场,不摆花架子,然而又是那么关怀人,体贴人,尊重人。我想“人本与实用”应该就是美国教育乃至美国文化的精华吧。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我很想知道你从这滴水中看到了什么。我真诚地期待着你的回答,期待着与你讨论交流。
有感美国小学阅读教学
我在参观美国加州springbrook
阅读教材,每个年级一套,六本,有:革命史、科学、自然、动植物、诗歌、戏剧。教材图文并茂,开篇有整本的阅读要求,每篇文章有具体的要求,通过要求让学生学习阅读技巧。如下五方面:
一、
⒈要思考文章的标题。
⒉根据标题说出可能发生的事或可能学到的东西。
⒊读后说出作者没直接说出的意思。
二、
思考在读的过程中和读后所遇到的问题。
三、
⒈在读的过程中你是否明白作者所讲的意思,是否学到了你所想要学的东西。
⒉如果以上两个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你就重读或再读文章的说明。
四、
思考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用自己的话将它的重要内容说出来。
五、
⒈我读完后有什么感受。
⒉我同不同意文章中所说的。
⒊我是否学习到了我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
⒋作者是否做了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这套阅读教材又大又厚,全班一套,放在书柜里,学生自己读。
然后我听了一节二年级的阅读课。时值里根总统去世,教师就选了许多有关美国各届总统的趣闻轶事的阅读材料,图文并茂。孩子们席地而坐,教师翻着大书,边讲故事边提问。学生兴致勃勃地听并不时起来凑近了看书,积极回答着问题。接下来学生回位自己读书,我的同伴问孩子们知道华盛顿吗?一个孩子告诉我们,华盛顿有两颗大假牙。另一个孩子主动跑过来告诉我们,她知道林肯喜欢戴很高的帽子。
由此可见,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非常重要,如果孩子们不喜欢,那么我们真就该思考作者是否做的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中国情
我的脚伤还没好,但今天是去参观一所小学,一所优秀的公立小学,我实在忍不住,就在同伴们的帮助下,拄着双拐去了。
二十来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Canyou View Elementary。由于我行动不便,Faith(相当于我们的班主任或辅导员)将我安置在Media center。这个学校的建筑很有意思,只一层楼,以Media center为中心向四面扩展,全由过道连接,呈十字形。我在学校的中心地带坐着,饶有兴致地看着身边的环境——这里只能用中心来命名,因为它具有太多的功能,又不是一间规范的房子,从这里延伸出四个过道。有一个区域有白板,有学生上课用的桌椅,显然是上课用的教室。同时它又具有浓烈的阅览室气息,摆放着许多供学生用的矮矮的书架,书架上满是像孩子们一样可爱的书,不时有一两个孩子趴在那儿翻阅。它还是孩子们的生物园,墙上、柜子上到处是蝴蝶等昆虫的图片、模型和标本。在一个角落吊着一顶蚊帐,仔细一看里面养着好些飞来飞去的蝴蝶,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观察蝴蝶繁殖生长的全过程。它还是一个计算机房,在每一个可利用的地方都摆放着多多少少的计算机,并且一直延伸到过道。在过道上,许多孩子正在网上查找资料。在一个角落,一位大人正在计算机前辅导一位孩子。我之所以说“一位大人”,而不说“一位老师”,是因为这所学校有许多由学生家长担当的教育志愿者,我不知道那是老师还是志愿者。
我在这里看得也差不多了,于是就问Faith可不可以去了解那个角落里的事,Faith说当然可以。这时正好校长Ronald先生经过,他知道了我的想法后回答不可以。后来我们推测那是一位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他正在接受个别帮助,而他的自尊是需要受到保护的。Faith知道我坐不住了,就扶我去到一间一年级的教室。上课的是位女老师,她友好地与我打过招呼后,就示意我坐下。我看到老师和孩子们都在做作业。有的孩子在写字,有的孩子在给画涂色,有的孩子在剪纸,老师也陪着一个孩子在剪纸。我挑了个靠课桌的位子,紧挨着一个小男孩。我听到周围的孩子互相在问我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我就问那个大声问别人的小孩是不是日本人,他说是,我就告诉他我是中国人。这时,挨着我坐的小男孩抬起头来望着我说,我也是中国人。然后就用汉语跟我聊开了,他是从台湾来的,在中文学校学过中文,他的名字叫Jason。他告诉我,有的同学作业做完了,所以他们可以到处走,甚至出去,他还没做完,所以他还不能走。接下来他就给我看他们的作业,那是一些多有意思的作业呀——作业是老师印发给大家的,估计是期末的检测。作业里要求孩子们做的,都是以第一人称出现,我想,这样是可以强化孩子们的自主意识的,会让孩子们感到学习是主动的行为,不是别人强加于你的被动的行为。Jason给我看的作业一共有三张,第一张是《我的一年级的检查目录》,上面有五个问题,分别是:⒈我对自己写读作业的检查记录了吗?⒉我写句子时第一个字母大写了吗?⒊我在句子的末尾能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吗?⒋我运用了词典来检查自己的拼写吗?⒌我把自己写错的词圈起来了吗?每一个问题的后边都有三个选择:Yes,No,I fixed it.最后还提醒孩子闷记住:如果你有回答No的问题,那你就要去改正错误,努力做得更好。第二张是《学校的记忆》,上面有四个栏目要孩子们完成。第一个是“我在学校学习中最喜欢的事:……因为……”第二个是“我在学校最有趣的回忆是……”第三个是“我在学校感觉最自豪的时候是……”第四个是“我难忘的时刻是……”第三张上面画了六个不同种族的孩子,他们高高兴兴地牵着手,下面是留给孩子们看图写作的地方。我看Jason的作业,他正在完成看图作文呢,写完了还得给图上的娃娃上色,还得剪一些娃娃们穿的衣服。
我在跟Jason交流时,有两个小女孩不断从我身边走来走去,看着我笑笑的。一个象小白兔一样可爱的男孩跑过来跟我说他也是中国人,并告诉我他的中文名字和英文名字,还把它们写给了我。他已经不知道他从中国哪里来的了,因为他生在美国。接着,那两个走来走去的小女孩也过来写下她们的名字,又过来一个小男孩,又过来一个小女孩……我看着这些可爱的名字Jason、Jonathan、Tiffaney、Vivian、 Chelsey……我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孩子们亲热地围着我,用汉语和英语与我交谈着,我给他们照相,他们的热情的美国老师帮我们照合影。这个班的八个中国孩子都跟我玩着,亲热着,我心里热乎乎的。想起张民敏的歌“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却仍是中国心”“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你说这些孩子,有的到美国不久,有的是生在美国长在美国,也许他们不懂什么是骨肉同胞,但他们都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他们见到中国人就是格外亲。这就是血脉相连吧,这就是中国心民族情吧。
他们要离开这间教室去别的地方上课了,我只好跟这些刚认识的小朋友依依惜别了。Faith又过来扶我到了另一间教室听数学课,然后又扶我到学前班,这里的孩子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唱歌跳舞。因为腿伤我只能远远坐着,但我也忍不住跟着节奏手舞头摇。有一个小女孩忽闪着大眼睛望着我,一直随我舞动,我向她眨眼她就向我眨眼,我向她微笑她就向我微笑,我张嘴做出发某个音的样子她也就学着做出那个样子,我们俩非常默契地传达着友好的情感。这孩子长着一副亚洲人的脸,我就想她应该是中国人,要不怎么能跟我不用语言就可以很好沟通呢?我的心正与孩子们一起歌唱着、舞蹈着、快乐着时,广播里却传来让我们去会议室集中的通知。我和这个小女孩没说一句话,离开的时候教大家说了汉语的“你好”“谢谢”,我看到这个小女孩和大家一起说着“谢谢”,还冲我使劲地笑着,挥舞着小手。离开教室了,离开Canyou View Elementary了,可我还固执地想这孩子就是中国人,我们的血脉是相通的,我打心眼儿里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