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扣子点评

(2015-06-17 14:19:11)
标签:

股票

分类: 爱的协奏曲

《分扣子》是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有了一次分类的初步经验后,能根据不同的情景和需要产生继续往下分的必要,从而总结提升得到分类有不同的标准,理解不管按什么标准分,只要经历了相同的分类标准,最后的结果是一致的。

教师将分图形---分扣子---活动一-----活动二-----生活中的多次分类----找礼物这条明线与观察----对比----分类----标准----方法---归纳----总结-----提升这条暗线相结合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从一个指标到多个指标的分类,积累分类的经验,渗透了数学的模型思想,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在分扣子中“做数学”,突出过程

“综合与实践” 的核心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有目标的、自主的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需要学生“做”数学,而不是“听”数学。因此,教学中教师在“分扣子”活动中设计了 “看一看”、“分一分”、“说一说”、“继续分一分”、“理一理”“比一比”等环节让学生在亲力亲为的活动中暴露学习中存在的漏洞,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如在“活动一”中,学生很顺利的完成了一个指标的分类,“还能继续往下分吗?”教师让学生自己去试一试,这时,有的学生把开始“按扣眼个数分的两类又合起来之后按形状重新分”,还是分成两堆,同学们同意这种分法吗,教师将这个问题现场进行呈现,让学生讨论,这样做只是换了一个标准,按形状分的里面还有扣眼个数相同的,按扣眼个数分的里面还有形状相同的,所以,“继续分”就是要把这两类里面,还具有共性的放到一起,一直分到每一堆完全相同。接着让学生“纠错”,通过不断尝试理解了“继续分”,从而建构了新的知识。

二、在分扣子中关注问题,渗透建模思想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一定要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第一学段中,可由教师给出问题,学生尝试解决。因此,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三次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三个问题伴随着“玩”扣子中完成。一次是“你想将1号学具袋中的扣子怎样分”,按一个指标分类,这是以前学过的“一次分类”,学生很快就解决了,玩得开心,不尽兴;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能继续分下去”,于是开始第二次“玩”,同桌间按两个指标延续前面的继续往下细化分,当不能再继续往下分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能再分?因为找不到相同的特点了,让学生感悟“两次分类”模式。第三次给三种标准的扣子:颜色、形状、扣眼个数,这次“玩”出了难度,在学生分组合作分类中理解了多次 “分类”的模式,即标准相同、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三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出了课程标准指出的“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渗透了建模思想。

三、在分扣子中关注综合,培养综合素质

综合,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主要方面,教学中,教师将分类知识与数据整理知识综合,边分类,边记录、整理;将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综合,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多次分类的现象,体验数学的价值;将数学与信息技术综合,使用CK-PAD的拖拽功能让学生亲自演示学生对分的过程一览无遗,也从中知道了继续分的意思,体会到与之前学习的分类的不同。借用了平板电脑的拍摄功能将学生进行的成果一一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体会到标准相同,顺序不同,结果相同;在数学学习后进行自评、互评、师评等,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种种综合,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得到综合的发展。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通过综合、实践的过程去做数学、学数学、理解数学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