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折记

(2025-10-28 19:29:25)
分类: 故园风雨原创散文
千折记

一丘田有几遗穗,五合米需千折腰

——聂绀弩《拾穗同祖光之一》

 

最近,再一次抄写那本《全宋词选释》(以下简称《选释》),它属于1992年北京出版社版,但在1993年再版过,编者分别是李长路、贺乃贤、张巨才。文本的来源很清晰,高中某同学当时寄居于县文化馆,有一次拜访,半推半就地从他那儿给“撬”了来,甚是欢喜。别人学现代诗比较流行手抄,在那个尚显封闭的年代,学古诗词亦然,不过是更加小众而已。真正地接触到诗词格律还要再过上四五年,所以,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选释》实际上起到了启蒙导师的作用,从诵读到抄写,它就像是生活里的一道光,始终在引领向前。

再后来,生活的大幕缓缓拉开,海雨天风,涛生云灭,恍惚三十数载矣。三十数载光阴若散碎的玻璃,有惊艳,有痛楚,蓦然回首,真的是身无长物,摸来摸去,还好《选释》在侧,可也已褶皱枯槁,破败处更是胶纸横亘,说不出的戚戚忧忧与阒寂寡淡。不知有多少漫漫长夜,一盏灯,一支笔,窗外的树叶黄了又青,青了复黄,废纸在篓里变魔术般地进进出出,唯可惜之处,依旧做不到倒背如流,哪怕一首。读宋词,不似读唐诗,起码盛唐的强大,一时举世无两,而两宋呢,摇摇晃晃地生发,摇摇晃晃地覆没,即便经济文化再璀璨又如何,铁蹄踏践,所有的繁华旖旎,浑如泡沫。特别是南渡后的词风,其悲壮苍凉,愈读愈令人压抑,愈读愈令人凄惶。

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姜夔、史达祖、岳飞、刘克庄、蒋捷、张炎、周密、吴文英、朱敦儒、张孝祥、刘辰翁、陈亮、刘过、朱淑真……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熠熠生辉的名字,本可光芒万丈,然而,兵火侵摧,山河破碎,仔细辨认,竟如青铜剥啄,何等的郁郁。《选释》共选收三百余词人的近千首代表作,至今思量,也前后抄写了数十遍了吧,个中甘苦,不足为外人道也。有一年暴雨,檐缝下来的积水泡了大半个书架,恰好人在外地,归来再晒,不乏霉斑错落,纵是满心的无奈,也只有接受现实。宛如那本同样被抄烂的唐三百,早已不是论斤淘买旧书的幽暗岁月,况且,在新华书店里,类似的大部头,往往是挤在货架上吃灰,甚少有人光顾。所以,换换版本并非多么难以企及的宏愿,问题是人怀旧嘛,即便是一件物事,久而久之,寄寓了感情,哪还那么容易断舍离。掐指一算,触网恐怕都不止二十个春秋了,慢慢地发表了一些东西,慢慢地有人来讨教,忍不住想给自己吐槽吐槽——一井中蛙耳,哪来的底气教人?因而,不断地推辞,遇有殷勤辈,几度与之建议:先去背诵唐诗宋词,先去通读中国文学史,设若能坚持一年,再来一起探讨,云云。本来赤诚言语,算而今,能听得进去的止有一二人耳,其他来者会误以为你拿捏,装神弄鬼。

热爱是一切艺术的源动力。急功近利者,就算入行,目的不纯,天赋再好,能高明到哪儿去。举一个例子,在某个文学论坛上,一老先生加了微信,彼时聊得还好,说些共同认识的人,论些共同话题的梗。论坛结束不久,其忽然发来信息,大意是让写首诗予他。后边才明白,他的意思不是以他为核心写诗,而是写了诗算他的,他拿去发表。断然对其拉了黑,听说过抄袭的,直接找人堂而皇之代笔,确实是第一次碰上。那个恶心劲儿,仿佛吃了苍蝇,想当年,博客内容被人“复制”,网上过客嘛,看到了倒未如何愤慨。眼下这不,现实生活中的“大神儿”愣是怼到脸上来了,一刹那间,一大溜形容此道中人的成语来到口边,又想了想,还是嘴上留德吧。估计差不多是“惯犯”,不在这里斯文丧尽,便在别处皇帝新衣。

上边的老兄确实勇气可嘉,居然梅开二度,再发了微信好友申请,真不知到底是傻还是蠢。任何艺术,首先是天赋,然后是兴趣,然后是坚持,再然后是创新。创新则有许多种,譬如天翻地覆者有之,譬如去芜存菁者有之,这皆是大手笔。大手笔留待大国手去施展,普通作者的“创新”主要还是内容,即时代性。总不能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去,还在那儿之乎者也。必须强调,创新的并不是格式,律诗就是律诗,长短句就是长短句,可以不遵从,不要打着与时俱进的幌子去糟蹋。想弄新玩意儿自己去弄好了,既不是行家里手,又不曾苦下功夫,大言不惭地革新、革新,不就是下不去辛苦又想在此道厮混嘛,这点小心思,路人皆知。

在建国以来的诗词大家里,聂绀弩先生的作品最富时代特性。以下引用几句——“一丘田有几遗穗,五合米需千折腰”(《拾穗同祖光之一》)“请看天上九头鸟,化作田间三脚猫”(《周婆来探后回京》)“江山雨过牛鸣赏,人物风流奏笛夸”(《放牛之一》)“高低深浅两双手,香臭稠稀一把瓢”(《清厕同枚子之一》)……上文提及“最富”二字,肯定会无意间戳了许多人的肺管子,一家之言嘛,无关主旨,此处只是讨论诗词语言的时代性问题。以聂老为范例非一时之兴起,确乎是阅遍诸帆,有感而发。唐诗宋词,乃是当之无愧的两座文学丰碑,虽千古以下,不失其色。故乡“棋坛”有个说法,大意是尽量不与臭棋篓子下棋,取“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之句的精髓,跟臭棋篓子天天下棋,能长功力才怪!因此上,对于来请教的文友,建议回归唐诗宋词,去与那些诗仙诗圣诗佛诗鬼们“耳鬓厮磨”,返璞归真,能算得上什么坏心思?

万丈高楼平地起,先打好基础,继而才可望山跑马。爬都不会,就想蹿蹦跳跃,踏雪无痕,小心跌坏了膝子。曾在一篇文字里提出一个观点,“先打它十万拳!”或许有读者嗤笑言过其实,话说近年的网文界有部大作唤作《剑来》,其中的男主陈平安,在成就新武神的路途上,可不是打了十万拳,而是逾之百万。尽管虚拟中人,大概的道理还是通的。

水滴石穿,天道酬勤,《选释》边事,岂两千言尽述之。无非自励,以期继往而开来,遂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灯下
后一篇:重阳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