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失的小稍口

(2021-08-26 15:42:53)

原载2021年8月24日《中老年时报》岁月版。责任编辑:董欣妍,作者:雍阳侯

沿着南运河北岸往西,出了杨庄子,穿过密云路和快速路西北半环不远,有一个拆了半截的古村,它就是闻名远近的小稍直口。

民国时期津沽著名小说家李燃犀在《津门艳迹》一书中,通过一路上迎接新娘子的花轿所引发的冲突等细节描绘,再现了南运河两岸小稍直口村以及大小园、南北辛庄等村庄的民风民俗。因为,描绘的地点离我居住的龙悦花园(北辛庄村旧址)很近,所以引起了我的注意。

小稍直口,民间又称小稍口。元朝时,南北运河贯通后,这个村庄就已经存在了,并且有元朝蒙古族士兵驻守。当时,这个村设有摆渡口,人称“骚子口”。到了明朝时,以谐音改成了“稍直口”。至于“骚子”的含义,有一种说法是指“骚达奴”,即旧时对蒙古族人和其他北方游牧民的蔑称。小稍直口属于西营门街,在这个村的南边不远处南运河南岸,也有一个村庄叫大稍直口,属于中北镇管辖,同样是元朝时期的一座兵营,当时也设有摆渡口,并且也叫骚子口。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区别这两个村名,就以大、小来命名。而实际上,小稍直口人口有三千多人,而大稍直口只有它的一半。两个村名把大小倒过来,才名符其实。

小稍直口村民分居在南运河两岸,中间有一座钢筋水凝土大桥连接。桥的南侧河岸,有一排铁桩,可能是防护用的,何时所建不得而知。我到这个地方考察的时候,看到桥的两端各有两个石墩子,只能过自行车和行人,汽车自然无法通行。走近前一看,发现在桥头有个蓝牌,上面写着“危桥”字样。

小稍口村有不少古树,见证了这个村辉煌而久远的历史,可惜村庄拆迁时被毁坏了不少。在河的东南岸,有一棵百年古槐树,根部被埋了厚厚的黄土,并没有发芽,想必已经死掉了,实在可惜。

小稍直口过去有陈家沟子鱼商陈静波的祖坟。陈静波是著名评剧刘派创始人刘翠霞的的丈夫。据刘翠霞的亲属介绍,1941年7月5日,刘翠霞病逝,11日出殡时,她就被埋在了小稍直口。

我去村里访问时,曾经向两位村民询问陈家祖坟,但他们都不知道。看来,时间太久远了,很多事情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随着小稍口这个古村落的消失,这些曾经的历史遗迹恐怕只能留在书本上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