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枫诗社与倪家花园雅集

标签:
文化 |
分类: 天津人文 |
原载2021年1月11日《中老年时报》岁月版,署名:侯福志
倪家花园俗称倪园,以西汉倪氏始祖倪宽“带经而锄”之典故,取名“锄经别墅”。为清末安武军将领倪嗣冲(字丹忱)之别业,今儿童医院的位置即为倪园旧址(位于今河西区佟楼)。据教育家、诗人杨轶伦发表在1943年1月6日《新天津画报》上的《倪园墓碑记》一文载,“倪园面积广约二百余亩,为津市私人花园中之最大者。”
倪园正门座北朝南。进大门不远,便是“慎远堂”。这是一个小规模的客厅,四面有水环绕,且有小桥相通。四周是一畦一畦的菜园子,里面长满了韭菜、胡萝卜、大白菜、大葱等蔬菜,可谓应有尽有。慎远堂西侧有红栏小桥且有矮屋三椽,屋角有小匾曰“瀛屋”。园东有小屋数间,曰“怡怡轩”。由怡怡轩往东,沿着小路走不远,便到倪氏的家祠。祠堂正门悬有匾额一块,上书“椿荫犹存”四个大字,系由山东胶州文人柯碣忞所撰。书者为安徽合肥的书法家张文运,篆额者则为江苏武进文人黄康。
祠堂前面,还有一座很大的石碑,上刻倪嗣冲的“家传”,撰文、书丹、篆额,亦均出于名家手笔。由此再往东走,走到尽头折而向南,再转而向西,沿小河走数百米,又转向南去,穿过一座小木桥,迎面岿然而立的是一座“神道碑”,碑文由新城王树樻撰写,翰林院编修、宛平人孟锡珏书丹,著名律师、武进人董康篆额。
由神道碑处再向西南方向走不远,便是倪嗣冲的墓地了。墓地用石头及洋灰筑成,前面有石马1对,翁仲3对,左执笏而右执剑,像貌奇古。墓前有一块石案,上面罗列着石刻祭器。墓的四周用石栏环绕。墓志铭系由著名学者、安徽桐城马通伯(其昶)撰文,教育家、四川江安的傅增湘书丹,合肥王什公篆额。作者、书者亦系名家,弥足珍贵。倪园工程之大,在20世纪在二三十年代的津门一时无二。据说,整个工程持续数年,一直到1939年天津大水后才得以竣工。
1942年7月19日,冷枫诗社谏约社友在倪园雅集,这一天正当盛夏,绿树青葱,花草繁盛,社友们伴着霏霏细雨,在阵阵清风中浏览徜徉。待雨后新晴、夕阳西下,师友们在慎远堂猜诗联吟,由冷枫诗社的导师李择庐(琴湘)起句和收尾,由诗社其他成员“接龙”。诗成之后,由社友曾公赞出资特请“致美斋”大厨下灶,“饷以大餐,肴馔精美,痛饮‘花雕’,均有微醺,而‘杏仁豆腐’沁人心脾,较之西制冷食尤佳,是夏令最可口之妙品也。”参加活动者除社友外,尚有冷枫诗社导师李择庐(琴湘)。
1942年8月15日天津出版人《东亚晨报》发表了《倪园消夏联句》,记录了这首联句长诗及其联句作者,为我们了解倪园旧貌及冷枫诗社活动方式提供了史料:
倪家花园在城南(择庐),绿沁清冷百尺潭。偶尔招邀集吟侣(云孙),消磨长昼作清谈。忽然天际风云起(公赞),雨来驱暑众宾喜。溪光树色润须眉(叔扬),登垄寻碑随杖履。安武将军今古丘(松亭),英雄事业水东流。蝉声断续增凄楚(仲华),醴酒巡回解古愁。既雨复晴看林表(异荪),彤云四布如将晓。一生能得几时欢(子久),且听高槐鸣知了。须臾夕阳已在山(轶伦),择老猜诗不少闲(寰如)。慎远堂中群贤至(禹人),查园韵事水西湾(择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