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大运河(武清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2020-09-29 11:43:21)
标签:

休闲

分类: 桑梓纪闻

关于大运河(武清段)国家文化公园

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原载2020年8月《运河》第三期

署名:侯福志

注:2020年5月22日下午,本人与市规划资源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市规划院十几位专家一行,应武清区政协乔金生主席邀请,就大运河公园武清段规划建设议题,在区政府会议楼与诸位领导和及本地专家学者作了交流。期间,本人应邀作会议主旨发言。本人的发言受到乔主席和会议代表肯定。会后,应武清作协李蔚兰主席所请,笔者将演讲内容作了整理,并提供给《运河》杂志刊发。此文即为发表稿。感谢李蔚兰主席,感谢王芝昱责任编辑。

2019年7月,继《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出台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提出了到2023年前完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任务。这表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凸显了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对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

大运河武清段(即北运河)既是国家级文物本体,又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筐儿港至马家口段)。流经包括武清城区在内的10个街镇,辐射近300余个村庄,是武清区的核心战略资源。按照国家和天津市的统一部署,做好大运河(武清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本人试结合近几年对大运河武清段现场考察走访及多年深入研究的心得,就大运河(武清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准确把握大运河武清段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

大运河武清段是大运河最具特色的河段,也是天津市范围内最长的河段。其独特之处有三:

一是,它是京畿门户,掌管着漕船进京的大权。元朝在河西务设最高等级的漕运官署,国家级钞关及中心驿站,即是这个因素使然。故该河段历来有重兵把守。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因此,武清运河文化既有市井、市俗的一面,更有着皇家的血统,层次高、品位高,御碑、行宫,都是皇家文化的代表,同时还具有高度的包容性,人文荟萃,五方杂处,中西荟萃(各类教堂、清真寺及佛教场所并立),兼收并蓄。

二是在历史上,它曾是潮汐河道。过去曾有“潮不过三杨”的说法。即渤海湾所形成的潮汐,通过海河干流及支流,可以上溯到陆地一度范围内,其中往西经南运河可以到达杨柳青,往南经过子牙河、中亭河可以到达杨芬港,往北经过北运河可以到达杨村。就北部方向而言,潮汐沿北运河可以上溯到杨村,但到杨村后,受海拔因素制约,潮头到此即行停止。在元明清时期,北运河是漕运要道,南方的数十吨、甚至上百吨运量的运粮船,借助潮汐及风力的顶托作用,可以直接到达杨村。但若从杨村再往北走,只有两条路,一是将漕船上的货物卸下来,交由小型剥船(10吨左右运量)转运;二是借助人工拉纤,将漕船拉送到通州。因为这个原因,在杨村码头(杨村大桥附近)形成了最早的集市,国家并在此设置粮仓,使杨村成为辐射南北东西的重要水陆码头。同时,在北运河东岸设置了若干个百户所(漕船运输建置单位),负责剥船运输及漕船上溯任务。十百户(第十百户所)、二百户(第二百户所)、三百户(第三百户所),一直到九百户(第九百户所),这些村庄的名称即由此得名。正是基于上述特点,所以,武清运河文化才具有了区别它处的独特韵味,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仓储文化、集市文化、地名文化及饮食文化。

三是在历史上,北运河除承担漕运功能外,它还是一条重的行洪河道。在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几乎年年发洪水,沿岸及周边村落经常受到决口的影响,形成了独有的地理景观(如夹道洼、牛角洼)、水工遗存(如青龙湾减河、筐儿港水利枢纽及减河)及涉及洪水的民间传说、历史事件等。

二、要准确把握大运河(武清段)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的核心内涵

“十四五”期间,要围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这个主题,以大运河(武清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为抓手,以提升文旅产业层次的融合水平为目标,积极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武清文化高地,发挥武清区运河文化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承接非首都功能的作用,提升文化品位和人居生活水平。

(一)主题:大运河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关于这一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纲要》表述的很充分,毋庸作者赘述。我个人的理解是:保护是基础、前提;传承是路径、保障,利用是目的、落脚点。这三个方面是一个主题的三个方面,是辩证的关系,是内在的逻辑的统一。

(二)目标: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保护有方,传承有道,利用有成。

所谓保护有方,就是要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历史遗存(遗址、建筑、古村落、古树)的原真性、现势性,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当恢复、修缮和新建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建筑和设施。

所谓传承有道,就是要采取措施,活化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借助于高科技手段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鲜活的方式、公众参与的方式、大众化体验的方式,让历史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永续传承、发扬光大。

所谓利用有成,就是要赋予并强化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功能、旅游功能,让历史文化遗产与人们的休闲、娱乐及亲近自然的过程相结合,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为保护传承提供资金支持和内生动力。通过几年努力,争取在大运河(武清段)两岸各两公里范围的核心区,打造成集“一条高品位的文化长廊、一条高颜值的生态绿带、一条大美的精品旅游彩链”为一体,以由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及文旅融合区所构成的开放的公共文化空间。

(三)路径:可以概括为5句话:突出保护、文化搭台、活化利用、旅游唱戏、商业运作。

保护优先,即是在历史文化遗产利用活动中,要突出保护,凡不利于保护的事情坚决不做,避免因利用不当破坏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文化搭台,是指通过各种形式,比如大型文艺演出、博物馆展示、体验式参与等方式,将历史文化的核心内涵展示出来,寓教于乐、寓情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活化利用。是要让死的东西动起来,让人们近距离欣赏,做到可触摸、可参与、可复制,既好看又好玩。旅游唱戏,是指历史文化活化利用的主要承载方式,即通过历史文化的活化利用,形成稳定而独具特点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进而带动餐饮、服务及农业观光产业的发展。商业运作。是指吸引市场资本和社会资金,通过商业资本运营,打造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市场环境,最大限度发挥历史文化价值,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四)要求: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乡土味、文化味、现代味。

一是乡土味:主要是指要保留和恢复一些老地名、保留和建设一批传统集市、保护一批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和修缮文物古迹、结合规划节点建设传承和弘扬饮食文化、扩大土特产生产、适当恢复一批古建筑(如皇帝行宫、天成寺、龙王庙、八郎爷庙)、保护和传承民间花会、支持乡村评剧团建设,保护古树名木(如银杏树)。

二是文化味:建设一条文化、生态长廊,展示和弘扬武清优秀的水文化(走浑河)、漕运文化、农耕文化、武术文化、书法文化、乡贤文化等。

三是现代味:突出现代旅游业的特点,利用现代科技,发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休闲、娱乐、健身和传承功能。旅游设施要实用、美观,并符合人们对追求健康和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三、要准确把握大运河(武清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的关键任务

把大运河武清段建成纵贯南北、以“一城、两镇、两村”四节点构成的文化展示区和文旅融合区,这是大运河(武清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的关键任务。

所谓“一城”,是指武清新城,“两镇”是指南蔡村、河西务两个古镇,两村是指老米店、马家口两个运河古村。

杨村古镇(城区段)功能和特色:保护沿线文物古迹、水工遗产,要集中展示武清优秀的地方文化。在杨村城区往南延伸至老米店一线兰下朱庄、黄庄城区段,可以建设一批旅游服务设施,如大运河博物馆、北方农耕博物馆、天津中华武士会纪念馆(李瑞东曾任天津中华武士会会长、涌现出张策、高义盛、阎德华、张殿华等武术名家)、京津冀美术博览馆(武清是书法之乡,涌现了刘炳森、孙伯翔、赵伯光、何俊田等书法名家)、爱国报人刘髯公(杨村七街回民、著名乡贤、《新天津报》创办人)纪念公园、运河特色美食街(展示武清本土美食,如传统二八婚席、武清八大碗及以“金边扣闷”“金家馃子”为代表的运河快餐)等。在杨村北至八孔闸一线,恢复八孔闸康乾皇帝行宫,并以此作为基地,在八孔闸打造漕运文化体验式大型夜间演艺广场(演绎清朝几任皇帝在武清治水或乾隆下江南的历史故事)。

南蔡村镇功能和特色:保护南蔡村、北蔡村古镇沿运河布局的古镇风貌,保护南蔡村小学院内四棵古树、南蔡村村委会人民公社旧址、北蔡村供销社旧址,在杨村至南蔡村段,要突出乡土气息和民俗文化内涵。保留和提升南蔡村大集、建设民间花会展演基地、建设武清运河土特产种植产业基地,建设丁家圈村综合农业示范园。保护具有历史传统的“官屯村”“百户村”等古村落。

河西务古镇功能和特色:保护孝力禅林寺、十四仓旧址等文物古迹及耍儿渡旧址,保护大龙庄杨家将非物质文化传说和历史文化遗存,建设武清杨家将文化产业园、刘小官雌雄兄弟、张广泰历史传说纪念园,建设武清区回民迁徙文化纪念馆、恢复建设河西务元明传统商贸一条街、建设运河古驿食品街。

老米店、马家口运河古村功能和特色:保护沿河传统民居、600年古树、两河夹心的传统“鱼骨状”街巷肌理及水工遗存(老龙凤河闸),保护传承传统的民间花会。利用永定河、北运河水资源,建设武清水文化展示园、少儿游乐园及农家院,建设永定河湿地公园、立足黄庄街建设乡村早市、集市、建设现代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基地。

关于大运河(武清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于大运河(武清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于大运河(武清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于大运河(武清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于大运河(武清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