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著名学者、报人、文史专家杨大辛先生给我打来电话,说他看了我近日发表在《天津日报.武清资讯》副刊上的《遥远的‘杨村糕干’叫卖声》一文,觉得非常好,还原了历史事实。
他介绍说,爱国人士杜建时先生也是杨村“万全堂”的后人。20世纪80年代,杜建时曾应天津政协文史委邀请,撰写过相关的一些文史稿件,被刊发在《天津政协文史资料选辑》上。当时,杨老负责文史委的工作,与杜建时有过来往,并且见过几次面,至今杨老还保留着杜建时先生的几封手札。杨老激动地说,前几天,他在整理资料时,还看到过这些书札,他会好好保留,这是对前贤的一种纪念。另据杨老介绍,1949年,杜建时被俘后,一度作为战犯被关押。1963年获特赦。1982年,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定,为其摘掉“战犯”的帽子。其身份被确定为“爱国人士”。
杜建时的家乡观念非常重,获得自由后,他多次返回杨村故乡。当时,曾与杜氏本家拍了不少合影照片,报纸一度做了大量报道。
在电话交谈中,杨老还表达了希望自己回乡探望的想法,说他已经与孩子们说了,有机会的话,一定回故乡杨庄子村看一下。他说,他虽然出生在市里,但小时候经常回老家过年、夏天回乡吃西瓜。他还说,他这一代人,按照辈份属“永”字辈,而杨庄子村,杨氏一族“永”字辈健在的恐怕只有他一人。
我非常理解老人的心情,希望他早日实现回乡的愿望。如果有可能,我愿陪同他一起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