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荫桢与《冬青馆诗存》

(2020-05-18 09:36:13)
标签:

文化

分类: 天津人文

原载2020年5月18日《天津日报》“满庭芳”副刊,署名:侯福志

韩荫桢与《冬青馆诗存》

韩荫桢与《冬青馆诗存》

《冬青馆诗存》是诗人韩荫桢的诗集,于1929年由高凌雯(彤皆)出资刻印。关于这个诗集的问世,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韩荫桢,字芰洲,世家子,晚清民国时期天津诗人。据其1917年所作《生日自遣》中的“甲子初周齿又加,红尘容易度年华”两句诗推断,作者生年应为丁巳年(1857年)。另据高凌雯《冬青馆诗存·跋》,韩荫桢于戊辰(1928年)四月离世,享年71岁。

  据《冬青馆诗存·序》介绍,韩荫桢年轻时曾是个“荡子”,中年时染上了酗酒的毛病。后来,家道中落,方迷途知返。但因适逢家难,“资斧全抛”,全家陷入困境。另据高凌雯《哭芰舟》(七古诗)中的“君才入彀我向隅”“同隶国子班相联”两句诗得知,韩荫桢在15岁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中举后一度在国子监任职(与高凌雯为同事)。辛亥革命爆发后,与其他朝廷命官一样,他也被迫离职,“天风吹浪掀空起,朝士翩翩返乡里”。返乡后,本可以颐养天年,谁知妻子又过早离世,儿子得病夭亡,致使晚年孑然一身,终岁“浇愁仗酒茶”,并以作诗自遣:“却因弃置得宽闲,为拂窗尘寻故纸。群诗哀艳玉谿才,听歌对酒难为怀。” 韩荫桢本是诗书传家,世居老城里“亦园”,“昔年,先祖镜三公素喜纵酒听歌,暇日延宾,恒集于此”,“庚子变乱后割其半为马路”。韩荫桢“素重友”,他继承了祖辈的重儒尚义的传统,“自归田后颇喜与朋旧为文酒之会”。“晚年嗜饮效鲸吸,日日呼朋市楼集。长瓶磊落随手携,酒尽悲来掩面泣”。经常在一起唱和的师友有华世奎、高凌雯、王守恂、刘嘉琛等津门耆宿。

  1927年冬,已是古稀之年的韩荫桢将其诗作辑成一卷,并拜托其高凌雯在他百年之后删定校刊:“吾病且死,他日删定校讐,子幸为吾尽力。”高凌雯“其时以为戏言耳,笑应之”。转年,韩荫桢病重。其在临终之际,还多次提及高凌雯,希望能在最后见到老友一面。只可惜天津城内正有战事,“烽火照天人影稀,十日不出扃岩扉。惊闻卧榻已疾甚,虽有扁意无由医。君归未许留片刻,故人一诀竟难得。到门独恨我来迟,车过腹痛应自责”。高凌雯在悲痛之余,不忘老友所托之事,“乃取其(诗)集细勘之,正伪订误,其冗复略有删汰。从前倡和之作,芰洲或未留稿,而余藏诸箧衍者,悉出以补缀其间,凡存古近体百五十余首(实际是131题167首)”。由其个人出资刊印,这就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由高凌雯于1929年刊刻的《冬青馆诗存》。

  《冬青馆诗存》由书法家孟广慧(定生)题签,高凌雯题跋。著名学者、诗人王守恂作序,刘嘉琛(幼樵)、华世奎(壁臣)等津门耆宿,以及原籍伊通的齐耀琳(震严)、辽阳的陈思(慈首)等二位在津居住的学者、诗人分别题诗、题词。

  《冬青馆诗存》除唱和文字外,其最有价值部分是有关重大事件的记录,如庚子之役、1917年天津洪水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直奉战争等,以形象化的文字再现了数十年间津沽历史文化风情画卷,为研究天津地方史提供了难得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