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炎冰笔下的蓟州温泉

(2019-08-14 08:46:43)
标签:

文化

分类: 天津人文

原载2019年8月14日《中老年时报》岁月版。署本名。

                   侯福志

 

193910月,我国著名医学家陈炎冰编著了一本《中国温泉考》,其中有关于蓟温泉的记载,读来颇有意思。

温泉可治百病,古文献中有很多事例。但在作者陈炎冰看来,我国历代医学家,“多尚玄理,而忽于实际证明;偏重本草,而轻视自然之利用。” 他认为,“吾国温泉,多而且广,苟能加以研究,善为利用,不独为医界放一异彩,抑亦利国福民之一端也。”本着这个宗旨,陈炎冰便开始了系统温泉研究。

我国地域辽阔,温泉众多,但官方并没有准确的统计,这给陈炎冰的研究带来不小的困难。早在1937年,陈炎冰就曾呈请行政院,建议各省开展温泉调查工作,以摸清中国温泉的家底。时隔二年之后,他的建议仍然石沉大海,“不独余个人失望,抑亦研究温泉第一步工作之硬阻,奈何奈何。”1939年春天,陈炎冰在桂林从事医疗工作。他利用闲暇时间,先后查阅了《水经注》《方舆纪要》《一统志》《古今图书集成》等典籍以及各省通志,“积数月之整理,汇集全国温泉约五百余处,分布区域达26省。” 在官方没有正式统计的情况下,陈炎冰认为,这些史料可暂时作为温泉研究的第一步。

《中国温泉考》分4个部分。

第一部分,《何谓温泉》。首次从科学角度提出了温泉的概念,并区分了温泉与冷泉、矿泉等术语的异同。他认为,地下涌出之泉水,其温度较涌出地点之年均气温为高者称之为温泉。由于每个地方的纬度、气候条件各异,故不同区域的温泉划分标准亦不同。他还依据不同的物质成份,把温泉划分为9个类另:即单纯温泉、单纯碳酸泉、碱性泉、食盐泉、土类泉、苦味泉、铁泉、硫黄泉、放射能泉等。

第二部分,《温泉成立说》。作者从地质学角度分析了温泉成因。按照他的理解,温泉成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火山喷发后其热能逐渐衰减,将周边地层里的地下水加热后形成温泉。另一种是热传导引起的。他认为,在无火山活动的地带,其地下之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深部地下水经加热后沿裂隙传导露出地面后形成温泉。

第三部分,《中国古代之温泉观》。他认为,温泉属自然现象,古人“对于其发生之原因,莫明其妙,惟有归之神力。”陈炎冰认为,这些神话从科学角度来讲并意义。相反,有关温泉治病的记载更有价值。他举例说,《水经注》载:“杜彥达曰:‘鲁山皇女汤,可以熟米,饮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次,多少自在,四十日后,身中万病愈,三虫死。’”

第四部分,《中国各省温泉之分布》。以省为单位,分别辑录了五百多处温泉史料。其中天津周边的温泉亦有记载。如青县温泉,书中载:“在青县城南里许,弥陀菴后巨土丘中,该泉发现于19362月间(见天津《大公报》载)。温泉初则向上喷出,高约二尺余,俟经加以疏导,即行平流。当春寒料峭、冰冻未解之际,而该水源源不绝,殊为奇观。本地人谓能治疗疾病,是以提壶携瓶前往取水者,摩肩接踵,颇形拥挤。”按照现代地质学理论,平原区能够有温泉出露,应当是与特定的断裂活动有关。对青县温泉这一特殊地质遗迹的研究,一定会为华北平原热勘查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有关部门重视。

在笔者看来,该书最有价值部分当属有关蓟温泉的记载,原文这样表述:“蓟县温泉。在蓟县之笄头山,《太平环宇记》:‘泉浴能治百病。’”据《天津地热(温泉)志》载,笄头山即今之所言府君山。其实,蓟州的温泉并不仅限于府君山,记得2011年,有关单位曾在蓟州打出一眼温度48的温泉水,为上述记载提供了一个佐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