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人王小隐与严修为忘年交

标签:
文化 |
分类: 天津人文 |

原载2019年7月15日《中老年时报》岁月版,署名:
严修是著名教育家,被誉为南开校父。他曾在明清直隶学务处任职,在位期间,积极推动教育革新,创办新式学堂。民国成立后,“旧为北洋巨头所推重,虽贞不绝俗,迄未尝为显官。”1914后,为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严修远赴欧美考察。不料中途海上遇险,内心多有不平与感悟,曾赋绝句两首以表达其内心的感受。
其一:一种风潮万种声,满船嚣叫复喧争。吾曹未习操舟术,屏息蒙头听死生。
其二:行如醉后舞氍毹,卧似忙中转辘轳。无计跳身船以外,至终惟有忍须臾。
这两首诗,描述了船只遇海风左摇右摆,乘客惊心动魄的情景,表现了作者“任凭波浪起,稳做钓鱼船”的精神境界。他认为,做任何事情,都类似于大海行舟,随时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风险,便绝对不能因此就畏缩不前。严修在船上还写了两句话,作为他自己的座右铭:“海上风波行处有,缘何畏脸却乘舟。”体现了他热心教育、鞠躬尽瘁的精神,“典型宛在,灵雨夕阳”,足以为后人之楷模。
王小隐是著名报人,1926年来津担任《东方时报》中文版总编辑。1928年迁往英租界黄家花园福顺里33号(其父住宅)。这期间,王小隐同时担任《北洋画报》的记者和特约撰述,开设《忆婉庐缀墨》《梦天谈剧》《幽居小品》等多个栏目。1928年6月《东方时报》解体后,王小隐先后担任《益世报》“益智粽”、《商报》“古董摊”等大报副刊的编辑(《商报》创刊于1928年4月)。1934年4月,王小隐一度离津回山东孟府,并著有《圣迹导游录》(有关曲阜孔庙导游类书籍)一书,于1934年出版。
王小隐的父亲王景禧是翰林院编修,曾在北洋时期担任靳云鹏总理的秘书。1920年靳云鹏退隐天津后,王亦随之来到天津,在英租界福顺里(今黄家花园)定居。王景禧与严修为老友,王小隐8岁时,曾随父亲在保定灵雨寺之东厅拜见过严修,“客夏备书津门,得先生寓书,奖借逾恒,倍饶风趣,字体工秀,不类耆年,当时谓为寿征。”王小隐迁津之后,接续父辈之间的友谊,继续与严修保持来往并成为忘年交。严修离世时,严修的老友赵元礼第一时间写信通知王小隐,王小隐除写挽联表达哀思外,还在《北洋画报》发表了题为《哀严范孙先生》的祭文,以悼念严修先生。在祭文中,王小隐高度评价了严修,认为“先生文章事业,炳琅人间。南开诸君拟为范君铸像,尊为校父,即此一端,则先生于新中国文化事业,已属有开必先,足垂永久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