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津人物|著名教育家、诗人刘潜悼妻作诗集

(2019-04-21 18:45:07)
标签:

杂谈

天津人物|著名教育家、诗人刘潜悼妻作诗集

天津人物|著名教育家、诗人刘潜悼妻作诗集

天津人物|著名教育家、诗人刘潜悼妻作诗集

天津人物|著名教育家、诗人刘潜悼妻作诗集

2019-04-21 12:26  记忆天津工作室

侯福志|文  

      天津著名教育家、诗人刘潜,与妻子陈淑卿感情甚笃。妻子去世不久,他“追怀往时,百感交集。每思一事,辄缀一诗,月余以来,积而成帙。”这便是留存下来的《癸辛疑梦集》。为亡妻做诗集,记述妻子相夫教子的点点滴滴,倡导传统道德伦理,传承美好家风,堪称沽上佳话。
        陈淑卿,名缉贤,字淑卿,生于1875年,为“砥菴公长女”。1892年,“恭人年方十七,是秋余倖入泮,次年遂订婚焉。”1897年五月初八日,二人喜结连理。
        淑卿与刘潜是患难夫妻。刘潜30岁之前,以教读为生,妻子则奉事慈亲。庚子之役,天津城陷。刘潜与妻子到城西亲戚家避难。是年秋,秩序恢复,复回城里,家里所用之物已“荡然无存”。秋冬之际,淑卿父母相继病殁,被葬于城西“四座坟”(为陈氏明代先茔)。经历这次劫难后,淑卿对刘潜道:“妾此后为无父母之人,望君常怜之。”“余亦泣然,迄今思之,如在目前。”
         淑卿鼓励丈夫求学上进。1902、1903年,津邑兴学,刘潜任天津民立第一小学堂监督兼总教习,他与妻子僦居县学前,“春秋佳日,辄同出游”。时值直隶学校司选派各学堂教职员赴日本学习师范,严范孙“以余名列入,余溺于私意,不欲往,妻子力促成行。”在日留学将近一年,这期间,淑卿对丈夫非常思念,刘潜则在诗中表达了夫妻之间的结发情:“花发鸟啼春意动,卿应怜我我怜卿。”
         淑卿曾带头放足。刘潜自日本归国后,旋赴保定“佐严范老(严范孙)幕于直隶学务处”。淑卿居天津。直隶学务处由保定迁津后,“余虽服公职与家居无殊,颇有家室之乐。”严范孙及天津府县提倡放足,“编订《搢绅劝导录》,遍征同志,余持示恭人(指淑卿),遂先签名,吾家妇女不缠足实由恭人倡始。”淑卿本为新时代女性,1904-1905年间,津郡学校林立,女学大兴,淑卿时与陆阐哉、吕碧城、王淑方、卢云青等津沽名媛为师友,并结为姐妹,“每由校归来,必为余详述之。”
        淑卿对丈夫关爱有加。丈夫在保定时,“恒为制衣见寄。”“每值余将远行,喜诵‘几回明月夜,飞梦到郎边’之句,今后不能再闻斯语矣。”
         淑卿一生耿介。清季学部初设,刘潜奉调入部,淑卿对丈夫“以清俭相励,俸薪而外不收受他物。”其叔母高夫人为某邸女师,屡请淑卿同谒某邸福晋及某格格,淑卿均婉拒。
        淑卿自奉甚俭,而待人极周。“偶有不速之客,改为治馔,虽典质不惜居。”在北京时,“亡弟向辰寄居,妻子遇之至厚,向辰之友朋至,亦一律待其肯挚。”
       淑卿育有一女二男。长女慧年,生于1908年。在沪期间,“适与徐襄平亲家比邻,遂结婚媾,女儿慧年之胥徐伯铭。”慧年生二子一女。长子鹍年,生于1913年,“颖悟异常,倍加爱怜,不幸年甫十龄殇于南京。”嗣子鹰年,先是“依家嫂在津就读未能相随。”后由津来京,转入志成中学。1938年,经亲家杨子箴介绍,与王子端三女王秀华结婚,次年得子取名“记祥”。
       1941年,淑卿患癌症在北平病逝,终年66岁。刘潜曾制一挽联云:“四十年谊同宾友常顾相依,看女嫁男婚,辛苦为谁忙,到死犹难归故土;两三年病入膏肓竟成永诀,痛人亡物在,凄凉垂老别,来生可许续良缘。”
       关于诗集书名的来历,刘潜在自序中说:“忆余与恭人结缘,始于癸巳之夏,终于辛巳之春。四十余年离合悲欢,疑为一梦,因题为《癸辛疑梦集》,非敢言诗,聊以述哀云尔。”

      (刘潜悼妻作诗集一文书影和序文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原创作品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责任编辑:津云·记忆天津工作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