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津沽运河往事之六:塌河淀曾是北运河泄洪区

(2019-03-16 17:52:43)
标签:

文化

分类: 天津人文
津沽运河往事之六:塌河淀曾是北运河泄洪区
原载2019年3月16日《今晚报》“天津卫”专刊,“天津运河往事之六”署名:侯福志

塌河淀,又名大河淀,位于今天津市北辰区东北部,历史上,塌河淀曾是北运河洪水宣泄的地方,发挥了防洪减灾的重要作用。

据《津门保甲图说》载,清道光年间,塌河淀的四至范围是:北岸至芦新河,南岸至大毕庄,西岸至刘安庄,东南至刘快庄,跨越今北辰区小淀、大张庄、西堤头等三个镇域。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0公里,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关于塌河淀的形成,据成书于清末的《天津事迹纪实闻见录》载,“塌河淀,在城东北四十里,俗传前代塌陷为淀,遇阴晦时,见城池之形。”所谓塌陷为淀,若按照地质学的说法,应当属于构造型塌陷,也就是说,这种塌陷的形成,需要地壳内部的应力作用,并受到断裂构造的控制。但迄今为止,并没有找到这方面的证据。所以,“塌陷为淀”的说法,不过是祖辈人的一种想象,而并非历史真实。其实,地质学家早就告诉我们,天津平原的形成,是由海退过程叠加河流冲积造陆作用所形成的,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地质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均一性,控制了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洼淀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历史上天津著名洼淀,如三角淀、七里海以及塌河淀等,都是这样的成因。

塌河淀本身是洼地,故一直是很多河流的停蓄游衍之所,而其中最主要的河流当属北运河。

塌河淀宣泄北运河洪水有3条路线。其一是北部今武清区的筐儿港引河。据乾隆七年(1742年)成书的《武清县志》载,“康熙三十八年(1679年)筐儿港决,三十九年(1700年)圣祖仁皇帝亲临阅视,命建石坝二十丈(约合67米),开引河,夹以长堤,注之塌河淀。由是,杨村上下百余里河堤赖以永奠。”

其二是中部今北辰区的屈家店新引河。屈家店村位于永定河(中泓故道)尾闾与北运河交汇处,距北运河筐儿港枢纽22.5公里。由于永定河含沙量高,直接影响了海河干流的通航及行洪能力,故整理海河委员会于1930年12月,着手建设一座新引河节制闸,并开挖一条新引河,导水穿京山铁路入塌河淀。该工程于1931年9月竣工。从1932年至1939年,共放淤15次,淤沙1.49亿立方米。1950年至1971年,共放淤7次,淤沙324.9万立方米。从1932年至1971年,塌河淀累计淤高0.7至1.2米。到了1971年,因新开挖了永定新河,解决了永定河、北运河分流入海的问题,从此,塌河淀不再作为放淤区。1984年,原塌河淀部分洼地被改建成了永金水库,其余土地则变成良田。

其三是南部今市区三岔河口。据《津门杂记》载,“北运河分派,有东河,即芦台河,由贾家大桥、锦衣卫桥、陈定沟东去入塌河淀。”此条线路其实就是清代开挖的金钟河(今市区段为金钟河大街),起于三岔河口,穿越塌河淀后汇入蓟运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