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运河最多曾有50个古渡

(2019-03-09 12:05:40)
标签:

文化

分类: 天津人文
运河最多曾有50个古渡

津沽运河往事之五

运河最多曾有50个古渡

 

        原载2019年3月9日《今晚报》“天津卫”专刊,署名:侯福志

在民国以前,天津境内大运河(指南、北运河)两岸并没有桥梁,两岸居民之间的来往全都仰赖渡口。在历史上,天津境内将近200公里长的大运河两岸分布的古渡最多时曾达50个。

  据《武清县志》记载,今武清区境内的北运河,清朝时拥有古渡15处,分布在陈庄、九百户、蒙村店、三里浅、北蔡村、大王务、中丰庄、卞官屯、宝稼营、老米店、马家口、黄庄及杨村(3处)等村镇。1921年,杨村大桥落成,运河两岸的东、西杨村之间的交流结束了无桥梁的历史,原3处古渡相应被取消。新中国成立后,武清境内的古渡一直沿用。一直到1973年,除陈庄古渡外,其它古渡均已被桥梁所替代。

  据清同治年间《续天津县志》记载,今北辰区境内北运河两岸拥有古渡10处,分布在霍家嘴、柳滩、南仓、王庄、北仓上、北仓下、桃花寺、李嘴、下蒲口、汉沟等村镇。其中,北仓上、北仓下两处渡口为义渡(由举人曹步青捐资所设),行人往来免费。其它渡口,往返须缴船费。新中国成立后,渡口仍为10处,分布在柳滩、郭辛庄、王庄、刘园、北仓(2个)、李嘴、下辛口、上蒲口、庞嘴等村镇,后陆续被桥梁替代。另据《北辰区志》载,柳滩村内设古渡为蔺姓村民世袭经营。清政府曾发给,即营业执照。至195471日由国家接办为止,蔺家古渡已传至第十六代。蔺家古渡于2001年被便桥代替,四百余年古渡从此消失。

  现在河北、红桥两区运河古渡主要有丁字沽、白庙、西沽、北大关等古渡。其中西沽古渡最早建设浮桥,之后古渡被取消(今存宣家渡口地名)。今西青区境内有杨柳青、稍直口、水高庄、当城、沙窝、辛口等6处古渡。古渡箫声曾为清朝时杨柳青十景之一。《芹洲笔记》曾载:南运河口为杨柳青南北要道,昼夜有小舟摆渡,每当月色朦胧,洞箫声与波浪声融为一体,使人悄然心醉。关于稍直口古渡,史载:相传元朝曾在此屯兵,北方人在此建一渡口,名骚子口。明初有人来此落户,形成村落,以骚子口的谐音稍直口定为村名。

  据《静海县志》载,清末民初,静海境内南运河拥有古渡16处,分布在静海、独流(4处,分别是大桥渡、独流南渡、独流中渡、独流北渡)、唐官屯(2处,即大渡、小渡)、陈官屯、钓台、双塘、长屯、高官屯、靳官屯、北五里庄、刘家营、慈儿庄等村镇。1939年,静海县城修桥一座,原古渡被取消。新中国成立后,静海南运河古渡仍沿袭使用。1965年后,由于南运河来水日少,水运终止,古渡也随之废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