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津沽运河往事之三:南仓、北仓都与运河有关

(2019-02-23 14:49:03)
标签:

杂谈

津沽运河往事之三:南仓、北仓都与运河有关

津沽运河往事之三:南仓、北仓都与运河有关

“南仓”“北仓”都和运河有关
        原载2019年2月23日《今晚报》“天津卫”专刊,署名:侯福志
  大都(北京)是元朝的首都,军需民用物资无不仰仗富庶的江南,漕运业因此发达起来。无论河运、海运,都要在天津装卸,再换装驳船输往北京通州。为适应转运之需,朝廷在北运河沿岸建造了两处颇具规模的粮仓,一处是河西务的十四仓,一处是直沽的广通仓。虽然上述粮仓已经消失,但从保留下来的东仓、西仓、南仓、北仓等地名中,仍可窥见这段历史的蛛丝马迹。
  关于东仓、西仓两个村的得名,《天津市地名志·武清县》是这样说的:“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为储存漕粮,于该地邻近设有十四仓。元末,因水患、战乱,仓廒废置,演变为村落。”所在方位居东者,称东仓;居西者,称西仓(今已合并为东西仓村)。

  “廒”是指粮仓内贮存粮食的房舍,元朝时,每栋粮仓内一般有5间廒。廒的结构非常科学,它三面有墙,正面敞开,顶部设有“气楼”,用以调节温度和湿度。廒的四壁置以樟木,借以驱虫防腐。为防潮气上涌,在廒门及墙下均用杉木垫底。

  据谷建华主编的《图说大运河》一书载,河西务十四仓可储存粮食226万石。其中大盈仓最大,有廒80间,储粮20万石;充溢仓次之,有廒70间,储粮17.5万石;大京仓再次之,有廒60间,储粮16.25万石。其余各仓有廒均为50间,储粮12.5万石。

  另据《中国文物图册天津分册》载,十四仓旧址是北运河最大的一处漕运遗址,沿北运河旧道两岸分布,南北长约1公里,东西宽约0.5公里,面积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主要由3个岗子构成,有成排的建筑基址和下水道等遗迹。出土文物有陶瓷、铜镜、石砚等,另有沟纹砖、素面筒瓦等建筑材料。1973年,有关部门曾在距十四仓旧址500米处发现沉船一只,长约5米,木质坚硬,保存完好。

  南仓、北仓得名于直沽广通仓。据史料载,直沽广通仓修建于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较河西务十四仓早10年,包括仓上、南仓、北仓等多处粮仓。清雍正元年(1723年),朝廷在尹儿湾(今北仓旧址)建北仓廒48座240间,年储粮40万石,周转漕粮四五百万石。南仓、北仓因同属广通仓之一部,形成聚落后以其方位位列南北而得名。

  有关北仓一带漕运盛景,清代诗人华鼎元曾在《北仓》一诗中作了描述:“寥落仓储矮屋斜,平林秋色噪寒鸦。夕阳渡口停舟望,沿岸纵横数十家。”

  如今,南仓、北仓一带的仓廒旧迹皆无,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那些令人回味的漕运盛景已渐行渐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