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武清人御河轩主
武清人御河轩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92
  • 关注人气:3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灶王爷”

(2019-02-01 17:19:26)
分类: 桑梓纪闻
有关“灶王爷”

有关“灶王爷”
原载2019年1月29日《天津日报.武清资讯》副刊,署名:侯福志
  “东厨司命主,人间福禄神”,这是老百姓喜欢在灶王爷神像旁边贴的一副对联。敬“灶王爷”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也是祈福来年的一种向往。

  祭灶的传统源远流长。《礼记》上说“孟子夏之月其祀灶”。《白虎通义》上亦有“祭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夏亦火王,长养万物”的记载。依据上述文献,祭灶原本是在夏天举行的,但到了汉朝就改在腊月了。据《后汉书》载:“阴子方腊日晨炊,见灶神形现,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此祀之,自是家至巨富,田七百顷。子方尝言‘我子孙必大’至三世孙识,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存黄羊焉。”灶王爷本为“神”,到了唐朝时才改称为“王”,再后来,人们在“王”之后又加一个“爷”字。有的地方称其为“灶王帝君”,表明灶王爷有帝王的权威。民间还有传说,灶王爷姓张,《灶王经》更认为他就是《封神榜》里的张魁。 

  祭灶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三的晚上,供品有糖瓜、年糕等带黏性的东西。据说,灶王爷还有一匹马,是上天时骑的,所以贡品中还要预备一碟草料和一碗水。祭灶的时候,要把糖瓜、年糕粘贴在灶门上边,以便让灶王爷上天以后,不再张嘴说话,免得把一家人的隐私报告给老天爷知道。糖瓜是用上好的麦芽糖,做成瓜形、元宝形,再蘸上一些芝麻,又好看又好吃,还可以助消化。年糕有枣有豆,也是既好看又好吃的食品。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困难时期,糖瓜、年糕这些美食当然会受到孩子们的欢迎。“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当孩子们吃到祭灶贡品的时候,就预示着一年一度的春节要到了。在我小的时候,并没有糖瓜一类的东西,母亲为了应景,就用黏高粱面蒸上几个年糕,再做成“驴打滚”。 

  老人们常开玩笑说,灶王爷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好骗,在享用了人们给他准备的糖瓜和年糕之后,就会把嘴腾出来,谁家有什么坏事,照样会打“小报告”。故到了后来,老百姓便把对灶王爷的要求降低了不少,只要求他好话多说,不好的少说。 

  相传,灶王爷是单身主义者,他一辈子并未娶妻,故民间有歇后语云 “灶王爷──独坐”。但在民间神像里,灶王爷旁边往往会配上一位灶王奶奶,这或许是因为人们觉得灶王爷很辛苦,希望能有一位太太照顾他。 

  有意思的是,灶王爷也是要休年假的。据说,灶王爷从大年初一开始上班,一直到腊月二十三上天,这期间整天忙忙碌碌的,并没有一天休息日。但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王爷在吃完贡品之后,便骑着高头大马回到天上去休年假,一直到正月初一再回来。过去有年关难过之说,因为债主们通常要在春节前催债,把钱要回去过年。这期间,很多穷人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要闯过这个年关,实在不易。那时的穷人很羡慕灶王爷,也希望自己能够徜徉于凌霄之上,悠游自在,躲过债主的催逼,但这是永远不可能的。

  (天津市·武清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