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战史》有关吴佩孚在杨村的记载

标签:
文化 |
分类: 桑梓纪闻 |
|
||||
《丙寅战史》是一部记述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史料性著作,出版于1926年5月,作者系著名报人刘髯公,是武清杨村人。关于这本书的价值,杨石菴在该书《序言》中作了这样介绍:“刘子髯公夙主《新天津报》笔政,指陈时事,月旦人物,凡有论列,悉中肯綮。而于是役战事,尤能独具眼光,痛是非之日见混淆,知阐明而不容稍缓,乃著《丙寅战史》一书,庄谐杂陈,雅俗共赏,立意原效稗官,而价值弗殊正史。” 民国12年(1923),曹锟通过贿选的方式被推举为民国总统,中央权威达到长江以北各省,这是自洪宪以后,一位比较有实力的总统。但由于军阀割据,中国仍然属于非统一状态。当时的直鲁豫巡阅使吴佩孚,“深以不能统一为念,又无法使反对派归服中央,所以抱定一种主义,要用武力统一中国。一时威望,镇赫中外。南方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也都派代表来往洛阳,要同吴氏合作,归顺中央政府。”当时,吴佩孚所谓的反对派势力有三个: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势力,占有广东地盘;以段祺瑞为首的安福系,占有浙江地盘;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占有东三省地盘。 上述三方势力借“贿选”之名联合倒直,故引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为应对讨直势力,曹锟下达命令,任命吴佩孚为讨逆总司令,王承斌为副总司令。任命彭寿莘为第一路司令,防守榆关,王怀庆为第二路司令,防守冷口,冯玉祥为第三路司令,防守热河。 吴佩孚接到命令之后,急忙由洛阳出发,先到北京晋谒曹锟,随后会见了冯玉祥、王承斌等将领以鼓舞士气,又限令财政总长王克敏十天之内备足粮饷。此时,榆关、热河战事吃紧,九门口失守,热河亦岌岌可危。吴佩孚闻报,一面催促冯玉祥军驰援,一面自己亲自出马到山海关前线指挥作战。吴氏亲临战场,使全军将士士气大振,奉军屡攻不克,死亡人数很多,补充无人,士气低落。沈阳城内的车夫与商店伙计,全被拉走补充军队,阵线已然动摇。奉军行将瓦解。此时冯玉祥出发到了承德府,闻听九门口失守,知道奉军不易战败,加上段琪瑞的使者苦劝冯氏倒戈,并且许以二百万金票(老头票)。冯玉祥部下的策士张壁,因在张家口警察厅任内,曾被吴氏派人夺走职位,便怀恨在心,力劝冯氏倒戈,以泄己愤。 冯玉祥早有倒吴之心,只是因为没有机会。此时遇到这种情况,又想起河南督理先前被吴氏夺去,一时利心冲动,答应段祺瑞派来的使者,准备即日倒戈。1924年10月23日,直系第三路司令冯玉祥、第二路司令胡景翼、北京警备司令孙岳等人,联名发出呼吁和平的通电,并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曹锟的统治。第二天,冯玉祥等人在北京北苑举行会议,决定组建中华民国国民军,推冯玉祥为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胡、孙二人分任副总司令兼第二、第三军军长。“北京政变”后,吴佩孚把前线指挥权交给援军总司令张福来,亲率其嫡系第三师、第二十六师各一部,约七八千人,于10月25日乘车回援北京。26日,吴佩孚命令部队开往杨村一线布防,他期望齐燮元、孙传芳的部队沿津浦铁路北上,李济臣、萧耀南的军队由京汉铁路增援。28日,由平泉、冷口入关的奉军张宗昌部攻占滦州,截断了榆关直军的退路以及榆关与天津之间的交通线,直军纷纷溃退。31日,奉军占领了榆关和秦皇岛,直军主力丧失殆尽。从10月31日到11月2日,冯军先后攻占了杨村和北仓,并俘虏了北上援吴的鲁军旅长潘鸿钧。吴佩孚见大势已去,率残部2000人由杨村逃往天津,之后率领残部逃往塘沽,紧接着由塘沽登舰南逃。 关于吴佩孚在杨村的这段史实,刘髯公作了完整记录,并配发了一些社评和读者的来信,为我们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原始资料。 “且说吴佩孚回到天津,发了几个通电各处请兵。当时山东来了潘鸿钧一旅,同二十六师的程旅,一直开往杨村备战。齐燮元回电即刻发兵,山东督理郑士琦,致吴亲笔手书一封,述说拥护出兵之意。不料书信才到,郑氏即命德州乾庄驻防军队,拆断津浦铁路,阻止江苏援军。不准吴佩孚南下经过。吴氏闻报,知大势已去,恨怨郑士琦反复小人一番。此时冯玉祥同胡景翼的军队,均到杨村,战数小时,潘旅长被俘,程旅溃散,同时奉军已破冷口,进攻滦州。并到秦皇岛,势如破竹,山海关前线直军,大半均成俘虏。其他军队,冒险逃往河南者不少,均入陕军改编。不在话下。且说吴佩孚,孤处天津新车站,进退无路,总部人员星散,平日一群参议顾问食客等,均已潜逃。只余少年兵数百人。卫队一团,及亲随几个人等。光景非常惨淡,吴氏本拟自投冯军营中,亲数冯氏罪状,一死而已,后经亲随苦劝,才变计划。当时请吴暂入租界居住者甚多,吴氏叹口气道:大丈夫做事,死则死矣,逃租界住洋楼,祸国殃民,非我吴氏所为,诸君不必相劝。后又有人建议,暂由海道出亡,以后见机行事。吴氏意似活动,此时段祺瑞曾派田中玉持段氏亲笔函件谒吴,吴允接见,田中玉递上段氏信件。只见书中云:‘子玉老弟如晤,我弟志固不凡,惜与潮流违背,今大势已去,望即他往。徐图恢复。前途有望,书不尽言。’吴氏阅后,不禁悲感交集,含泪对田中玉说道,烦劳回禀合肥,佩孚即刻由海道出亡,部下皆系多年故旧,不忍零落他方,请合肥取编,以免四散。若能和平统一,佩孚之愿也。顾问合肥起居珍重。田中玉回见段合肥时,吴佩孚遂同亲随数人,乘专车一列,开往塘沽。临行时一股卫队少年学兵,苦苦哀求,原同巡帅出亡,死生与共。大家痛哭不止。吴氏也落下泪来。后来无法,才准卫队一同上船。此为民国十三年十一月三日事也。到塘沽后,改乘海圻军舰,向长江放洋,随行官兵共约二千余人。” 杨村人记杨村事儿,《丙寅战史》具有双重史料价值,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天津市·武清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