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云若写小说也有疏忽

(2017-12-25 12:05:17)
标签:

文化

分类: 刘云若专区

   http://s12/mw690/001IUOrJzy7gQK3bclt7b&690


刘云若写小说也有疏忽

       原载2017年12月25日《中老年时报》岁月版,“文史钩沉”栏,署名:侯福志

 

“刘云若每天给各报馆写小说,抽过烟后,便随便找几张纸写起来,哪家报馆催得紧就先给哪家写,但每部作品的人物、线索和得其所、从不混乱,由此可见刘云若的功力。”这是坊间流传的一种说法。但笔者在阅读《红杏出墙记》这部小说时,却发现了刘云若许多疏忽之笔。 

19317月,《红杏出墙记》开始在《天津商报图画周刊》(《天津商报画刊》的前身)连载,到19366月初结束,前后长达5年。连载过程中,陆续由《天津商报》分卷陆续出版单行本,一共出版3厚册,长达80万言。19406月,上海励力出版社出版了全套6册单行本。可能是连续时间过长,以至于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混乱、错误。笔者试梳理如下:

其一,式欧一开始出场时,在刘云若笔下姓“房”。可是,当式欧离家出走到天津开设回春医院时,却改成了“张”式欧。我本以为张式欧是房式欧的化名,但在余家,当式欧见到芷华时,芷华向丽莲介绍式欧时,仍称之为张先生。显然因为长时间连载,加之人物众多,刘云若忘了人家的名姓。

    其二,老吴出场不久被写成了“吴可托”,后来犯事后入监,黄瑞轩向李大镖打听时,老吴又被写成了“吴定三”。因为作者没有刻意交待的文字,所以笔者猜测,这很可能就是作者搞错了。

    其三,在小说里,丽莲刚出场时,一直写成丽莲,但后来的描写中,却改成了式莲,可能是作者把丽莲与式欧名字中的字搞混了。自式莲改了姓之后,其姐妹丽琨也被改写成式琨了。很显然,这是刘云若写串了。  

    其四,芷华第一次出场时一直被称作芷华,后来有一次被人介绍姓名时,写成了凌芷华,也就是说,芷华应当姓凌,但后来在第八回中,被改成了黎芷华。这有可能是作者误植,也可能是出版社把“凌”“黎”搞混了。

其五,淑敏本是天津某师范学校毕业的,但在第九回里又变成了北京某师范学校的了。可能是小说主角在京津两地场频繁转换活动场地,致使作者疏忽了自己最初的设计。

其六,式欧原本淑敏的弟弟,但在第十回祁玲的嘴里则成了哥哥:“她家中只有一个哥哥,人是很好的,还一位余小姐,过几月就是她的嫂子了。”以后作者在写到俩人之间的关系时,依然把淑敏写成了式欧的妹妹了。

    其七,龙珍这个人物在一开始介绍时,是被称作“劳龙珍”的,后来被刘云若写成了“高龙珍”了。

80万字的一部小说,出现上述一些小瑕疵,显然不足不怪。给刘云若这位小说大家挑毛病,丝毫也不会影响我对他的偏爱,更不会影响广大读者对他小说的评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