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各庄的故事(游戏)之二十二:逮知了

(2017-12-22 17:35:30)
http://s3/mw690/001IUOrJzy7gMpunRd002&690

李各庄的故事(游戏部分)之二十二:逮知了

原载2017年12月22日《天津日报.武清资讯》

  “知了!知了!你在树上高声叫。叫得我头疼,叫得我心中像火烧。我问你:秋风起,树叶落,你向何处逃?”这是我翻闲书时,无意间所看到一首民国时期的儿歌,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

  知了,学名叫蝉。我大约十来岁,就开始跟在大孩子屁股后头逮知了了。麦秋的时候,知了就开始出现了,它是由蛹变成的。蛹生活在地下,一般都在房前屋后的树林里,它靠吸食树木根部的液体为生。到了夏天,它们由地里破土而出,凭着生存的本能找到一棵树爬上去,当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知了就蜕皮而出。公知了的腹部有一个发声器,能连续不断地发出响亮的声音,母知了虽然在腹部也有发声器,但不能发出声音。所以,我们小时候逮知了,都是奔着公的去的,谁让它“能说会道”呢。

  逮知了的方法很多,一种是用马尾毛做个套。我们经常在中午,趁着人们睡午觉时,偷偷地跑到生产队马槽子里去揪马尾毛。因为,中午的时候,牲口都由地里回来了,而且多数正在吃草料,尾巴就露在外面,很容易揪马尾毛。而且看护员这个时候基本上睡大觉去了,不会被发现。那个时候,第三生产队有三四十只牲口,马、骡子和驴占一多半。虽然这几种牲畜的尾巴都可以用,但我们一般都喜欢用马尾毛,可能是马尾毛结实而且比较长的缘故吧。揪马尾毛不容易,稍不留神就可能被马踢中肚子,所以我们那时候,会用一根木棍子,把马尾巴悄悄地抬高,然后用手突然揪住一根马尾毛,待马感觉到疼痛,马尾毛早已被揪了出来。因为逮一个知了几乎就需要一根马尾毛,所以,我们要准备十几根马尾毛。有了马尾毛,我们就找麻秆或秫秸秆,然后把套拴在秆头部位,就可以套知了了。

  还有一种办法,用白面粘。把麦子粒反复咀嚼,然后把皮子吐掉,保留其中带有黏性的白面团。白面团用纸包好,要保持湿度和黏性。再把一个细木条绑在高粱秆或麻秆、木杆上。粘的时候,要把黄豆粒大小的面团粘在木条头上。无论是粘还是套,都要悄悄地进行,以免被知了发现你图谋不轨。知了逮来后,一般会用它喂小猫。也有的孩子用火烤熟,当作瘦肉吃。它的尾部全都是精瘦肉,确实又嫩又香。

  再有一种方法就是用弹弓子,这纯粹就是恶作剧。暑假的时候,我们到地里打草,去电车道的路上,全都是柳树、榆树,知了欢快地唱着儿歌,歌声忽高忽低,此起彼伏。可是它们做梦也不晓得,我们这些孩子手里全都有弹弓子,一瞄准,知了就没命了。那时候,我最佩服福长二哥和二顺两个人,他们打弹弓子几乎是弹无虚发,一路上至少有二三十只知了命丧黄泉,现在想起来我们这些淘气包真是太残忍了。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