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各庄的故事连续之十:山芋干

4.山芋干
山芋是老家人的当家粮食。在困难的生产队时期,一到秋天,家家户户堆满了山芋,这成了每家每户的一道风景。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和父亲一起种山芋。那时候,自留地种山芋的幼苗要花钱买。而好多农民,他们自己育种,用不了的就卖给别人。生产队育种是大规模的,记得第三生产队院子里靠东侧墙头附近,有几个育种池,池子里胶泥土埋着条块匀称细而长的山芋,表面铺了一层塑料布,站在池边,会发现绿油油的山芋秧子,到了每年的五月初,这些秧子就移栽到了田埂上。那个时候,地里都是人,有挑水的,有按秧的,有埋土的,很快,一畦畦的田埂就布满了绿色,春天的黄土地从此有了希望。山芋长得很快,特别是栽秧一个月左右时间,田野里就爬满了绿叶,除了杂草外,几乎全都被绿叶覆盖。为了保证山芋生长,农民要进行锄草作业。这种活小时候没少干,记得我爷爷、我的大嫂子,还有三姐、三哥,我们经常一起下地拔草,一亩地要一个上午才能完事。
山芋是高产作物,一亩地可以收五六千斤,所以那时候,家家户户的自留地都种山芋。山芋也比较好储存。到了秋后,一般都在院子里挖地窖,地窖里可以保持恒温,可以吃到来年春天。山芋的吃法很多,冬天的早晨,山芋粥是最普遍的早点,那时候农民都习惯串门,到了哪家看到的景象,几乎都是围坐在饭桌上吃着热乎的山芋粥。而到了中午,家里的大锅里,则是另外一种风景:锅底是烀山芋,四周是金灿灿的玉米饼。烀山芋是一种美食,特别是靠近锅底的一层,会出现一层咯吱,吃到嘴里格外香甜。我母亲经常把山芋放到灶膛里,烤熟的味道比现在街头的烤山芋好吃多了。
老家的农民比较聪明,吃剩下的山芋会放在盖底板上,放在高处晾干,约一个月左右就变成了山芋干。山芋干可以长时间保存,在阴凉处放一年也不坏,而且是越放越甜。为了避免被鸡吃,一般人家会把山芋放到房顶上。那时候农民家里差不多都有梯子。我小时候经常上房,我们家没有梯子,但我们家和大娘、二娘家的房子是通联的,我那时候是先借助二娘家的墙头爬到房上,穿过二娘、大娘两所房,就到了我家的房上。到房上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山芋干扔下来,顺便通通火炕的烟筒。
记得我家后来铺了一层水泥瓦,春天时总有家雀在瓦的缝隙里筑巢,所以上房的目的又多了一个,就是掏鸟窝。其实,冬天时我也经常上房玩,我不说谁也想不起来了。正月十五是放花的时候,每到这个时候,天津卫都会放好多花,我们站在房顶上往东南方向望,可以很清楚看到七八十里地以外火树银花的景象。
山芋干是农民的命根子,缺粮的时候,农民会用它充饥,一年四季如此。如今,山芋干摇身一变成了小食品,一斤二十几块钱,好像非常金贵,可在二三十年前,它不过就是农民的充饥之物,再普通不过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