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御河轩主
我和旧书摊有个约会之三十六
2017-07-01 10:371
今天起的早,去的早,不到六点就到了狮子林桥下。早晨天气还是比较好的,不像昨天晚上那样热。好像还有一点点的小风,着实让人感觉舒服。
今天收获不算大。看到了好多民国旧书,如《竹园丛话(第五辑)》等,因为地摊老板未看摊,所以没有问价。估计也得在一百元上下。另有一册民国时期的华北基督教纪念册,因为太厚,并且在塑料袋里装着,估计价格不会太低,所以既没有看一眼,更谈不上问价。从狮子林桥下一直走到金钢桥附近,没有发现自己心仪的东西,就折返回来,索性认认真真地
审查每一个地摊上的物品。先是在小刘先生处买了3本《学诗词》,其中包括创刊号。小刘是很熟的,但买东西还是要还价的。他要30元,我只给了20元。当然是朋友价,拿走了。在张先生处,发现了十几张老票证,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的东西,包括油票、蛋票、肥皂票、麻酱票等,种类是不少。张先生要价60元,我只给了20元。因为很多摊主自己也不知道可以卖多少钱,要价也是随意的,买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对物品价格的判定给价,别不好意思,否则会吃亏。在桥头一大堆书里,我发现了一本天津二中某班的纪念册,毕业生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高中班的,其中有的人还在天津广播电台工作,纪念册十分精致,照片也非常多,老板只要5元钱,我当然毫不犹豫地拿走了。沿亲水平台再往南走,一直到古文化街码头,再也没有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又折返回来,这次看到了一本杨大辛的《沽水余沫》,老板要价10元,我没还价。杨大辛是津沽著名学者、地方史专家,他原籍武清县杨庄子,属陈咀镇,上世纪八九十年,主编了很多地方志,我一直在关注这位老先生。这本书我手头有一本,但还是觉得要买,在我看来,书如其人,看到书其实就相当于见到了作者。在狮子林桥底下,有一个摊上所有的书都2元一本,其中有一套小开本的古典文学读物,包括唐诗宋词元曲等,老板说要全去就算一元一本。后来一数总共18本,老板说给15吧。这老板很厚道,相比之下,我就有点财迷了。走着走着,看到了倪期霆兄与万鲁建兄从北头相向而来,寒暄几句之后又遇到吕明与王壵兄,于是我们大家决定照一张合影。因为大家时间都很有限,合影之后就又分散淘书去了。刚离开众人,一位先生打电话给我,说有一几十张七八时十年代的黑白老照片,希望我去看一看。他在古文化码头附近等我,我于是又折返回来,一直到码头小船边。这位孙先生非常执着,因为他觉得我人不错,所以一定要把照片卖给我,别人就不给了。当然价格也很低,也就几毛钱一张。看来,人品好,有信用,也会买到便宜的东西呢。
大约八点多钟,实在没有东西可买,我就离开了旧书摊。路上吃了一碗老豆腐和一根果子,结束了一周的淘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