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收藏报刊芳华 探索津沽文化

(2016-03-08 15:16:39)
标签:

文化

分类: 桑梓纪闻

沽上缘

收藏报刊芳华 探索津沽文化

原载于2016年3月8日中老年时报岁月版:作者金彭育

  与侯福志先生相识,缘于在天津文史圈子里多次活动,这已有二十多年了。那时,我在市房管局,他在市规划局,不是一个单位。后在机构调整中,我们有缘成了一个单位的同事。我比福志虽然大了将近20岁,但我们之间却是亦师亦友的好朋友。福志学术出身为地质专业,但他却独好文史,多年来孜孜不倦地收藏民国老报刊,探索深研津沽文化,做出了突出成绩。

  眼前是一本今年初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福志的新著《刘云若社会言情小说经眼录》,洋洋洒洒55万多字,蔚为大观。在北京现代文学馆,作家刘云若被冠以社会言情大师的称号。二十年中,刘云若共完成了50多部长篇小说,还发表了很多短篇小说、旧体诗词和杂文随笔,总计2000万字。被称为五百年无此奇之人。对于刘云若的书,我也收藏过一些,读过一些,也写过几篇文章,但毕竟后生可畏,福志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竟然收藏民国版本小说60多部。他通过梳理甄别,首次从学术角度提出同书异名同名异书现象,如《旧巷斜阳》,又名《恨不相逢未嫁时》和《秋风落叶》等。刘云若是天津本土具有全国影响的作家,由于历史原因,他民国时期的小说被误读、误解,并受到不公正对待,使其发行、阅读、流传和研究均受影响。福志用了15年时间研究刘云若,他通过阅读原本小说,用事实证明了以下结论:言情不过是刘云若小说的外壳,其关注、同情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也就是他小说的社会性才是其作品的核心价值所在。福志捧出的这个大部头著作,不仅为刘云若小说正了名,也使福志自身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刘云若小说版本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福志是知名的文史专家,其从事文献收藏和地方史研究已经30多年,把收藏与研究结合起来,通过挖掘文化宝藏,传承天津文脉是福志收藏的宗旨。2005年,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央视十套节目《人物》专栏,制作了系列节目《流年碎影》,其中有一集是关于影星胡蝶的专题片,在大年初三晚上播出。在这一集中,有一个镜头是《天津商报画刊》策划的《蝶婚专页》,为中央电视台提供这一孤本的便是福志。福志藏书极具特点,他的上万册藏书几乎都与天津有关,包括地方史志、民国报刊、通俗小说、地学文献、同学录等,这些藏书成为他文史研究的文献来源。迄今为止,福志累计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上千篇,其中有80余篇作品入选各类文集,多篇论文和研究成果获奖。近年来,他连续出版了四五部专著,除《刘云若社会言情小说经眼录》外,尚有《天津民国的那些书报刊》等。今年1月,由福志点校整理的古籍《桑梓纪闻》作为问津文库之一,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连同20156月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大地史书——地质史上的天津》,问津文库已经推出两部福志的个人专著,引起学界和读者的关注。

  从事文史研究的确需要毅力。读福志的著作,能够想象到他为此点灯熬油的情景,其锲而不舍的精神着实令我敬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