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若痛戒烟毒
(2015-12-21 18:05:07)
标签:
文化 |
分类: 刘云若专区 |
刘云若痛戒烟毒
刘云若从1930年开始吸食鸦片,烟龄长达15年。尤其是日本侵略天津的八年,因为报刊歇业,使这位靠连载小说为生的作家失去了生活来源。他躲在自己的小屋里,断绝了一切往来。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上曾言:“故国遥看,愧未能芒鞋道左;小楼孤守,尚有志皂帽辽东。”然而他空有报国之志,只靠吸烟打发日子。
吸烟令刘云若形成了很多坏毛病,“第一是懒惰,第二是没信用”。因为自己的上述毛病,所以常常是“续稿未到”,给读者造成困惑。刘云若还曾参加了诗社,因为要满足烟瘾,所以每次聚会都要耽搁数十分钟,等赶到了地方,诗友们早已经饥肠辘辘。曾有诗友作一首打油诗奚落他:“说是云翁到最迟,来时罚酒莫犹疑。寄语诸公先入座,当筵有客欲啼饥。”为了惩罚刘云若,大家故意让他“和方地山接席,大方晚年口臭甚恶,说话还要和人挨近,这罪过是很不好受的”。
到了1945年开春,“大东亚共荣圈的气球快要爆破了,中国得到胜利,万不会再容许烟毒存在”,于是刘云若在阴历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来到了戒烟医院。
1946年5月,《一四七画报》第三卷分三期连载刘云若的特写《现身说法纪戒烟》,介绍了他这次的戒烟过程。
戒烟工作由骏千大夫主持,所用药品是日本人发明的东光剂。医院全都是普通病房,每个房间有八九个人。“第一日(下午)四时入院,六时开始吃药,每两小时一次,至半夜十二点时为止。有人犯瘾,我并没感觉,只于口干而已。”次日“又吃了一天药,并没难过,到晚间十二点后,可就到了所谓‘最高峰’”。“每个僵卧的烟鬼,像蠕虫一样全都活了。”一位唱京戏的老生,大练武功,抱着枕头在床上东起西倒;另一位商人变成了武癫,他交替着用两臂打击床栏,两腿猛踢墙壁,大喊着求人拿刀来砍去臂腿。
刘云若也很难受,“心房的血液,好像循环加速一万倍,似闻腾沸有声;而安眠药的力量,已入了脑部,头重如铅,可是绝对没法睡”。如此床上床下几十次,最后一次倒向床上,因为身体失去平衡,后脑勺竟然撞到了茶几上,结果是头破血流。
第三日清晨醒来,痛苦减少了很多,刘云若描述了当时的感觉:第一,骨节里常常像有成队蚂蚁爬行,蠕蠕的,酥酥的,说不出是疼是痒,是酸是麻;第二,手指、脚趾时常哞哞作响,好像是防空警笛的声音;第三,舌尖作痒,痒得钻心,而又无法抓挠。
到了第四天,精神状态非常好。家属们陆续前来探望,有的病人一见亲人便抱头痛哭。但刘云若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并没有哭,只抱住我的孩子笑着掉了两点泪”。进入第五天,人们食欲大增,“于是这一群成人都变成了没出息的孩子,常常凑在一起,数说着想吃而吃不到的东西”。“一天晚上,我和阎六兄馋虫大犯,谈讲二三十年来天津有名的饭馆,由侯家后说到小白楼,由聚和成说到金发酒家,把四川、广东、河南、福建、淮扬、山东、北京各地馆子的拿手菜,以及西餐厅数遍了”。
大概七八天时间,刘云若的烟毒就戒掉了。刘云若通过现身说法,意在告诉大家,戒烟过程虽然痛苦,但还是很容易戒的。他还举例说,有73岁的老人,骨瘦如柴的病人,世上有胎瘾的老太太,吸烟吸白面带打吗啡针的杂毒患者,都戒得很好出了院。“尤其有位张太太,她入院时百病俱全,瘦如枯竹,丑如恶鬼,戒除以后,连病都好了。前日在街遇见,已成为一朵临风吐艳的牡丹。”
不过,刘云若也告诫大家,烟瘾也可能会反复:“因为据调查戒后复吸的,约估三分之二,试想多么可怕。”所以,刘云若认为,想戒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戒除以先,要有‘决心’;戒除之际,要有‘横骨’;戒除以后要有‘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