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聊公笔下的天后宫年俗

(2015-03-04 14:43:29)
标签:

休闲

分类: 天津人文

张聊公笔下的天后宫年俗

原载2014年3月4日今晚报副刊“星期专页”栏

署名:侯福志

·发布日期: 2015-03-04 00:00

·作者:

   “在天津过旧历新年,要看天津本地风光,而且比较最热闹的地方,要算宫北一带。宫北之所以热闹,是因为有一个娘娘宫的缘故。”这是张聊公《娘娘宫里的傻大爷》一文所持的看法。这并非溢美之词。著名报人王小隐在1928年春节时写了一篇《津门观风录》,也有类似的说法:“津门天后宫向为仕女观德所系,每值朔望,祷者云集,尤以岁首为甚,于是宫南宫北,阛阓栉比,商业因以鼎盛。”

    笔者翻阅《天津快览》《天津游览志》等地方文献,也印证了上述二人的说法。1926年9月出版的《天津快览》载,天后宫“今香烟之盛,为诸庙之祖。每逢初一十五二日,进香塞途,旧历元旦各娼妓祷祝于此,粉红黛绿,满院生辉”。1936年出版的《天津游览志》亦有类似的记载:“津市香火最盛的庙宇,当推东门外的天后宫。这里每逢朔望,开放庙门,善男子善女人,都来虔敬拈香。其余一年之中,旧历正月是从初一,一直到十六。”

   因为是天津过年最热闹的地方,所以,自然也会吸引一些学者名流,天后宫过年时的热闹场面,便呈现在他们笔端。张聊公就是这么一位。

   张聊公(1895—1955),本名张厚载,字聊止,号豂子,聊公是其笔名。著名学者、报人、京剧评论家。早年在天津新学书院就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天津的交通银行任职,其间,兼任《东方时报》《天津商报》和《北洋画报》特约撰述、副刊编辑等职。1941年,天津书局为其出版《听歌想影录》一书。

     http://s15/mw690/001IUOrJty6QqVHlvcyee&690

1927年春节期间,他去了天后宫,并于2月12日发表《娘娘宫里的傻大爷》一文,描绘了天后宫的繁华景象:“娘娘宫的庙门内外,全是摆摊儿,卖各种年货和玩艺儿的。而且一到大年三十,天津妇女,都穿着红衣裤(从头到脚无一不红)去烧香。所以天津的宫北,便变成了北京的厂甸。”不过,这位出生在上海的客籍人,对天后宫所摆放的“傻大爷”灵位颇为不解:“但是娘娘宫里有一件极奇怪的事,恐怕是北京厂甸,以及各处繁盛庙会所没有的。娘娘宫一进门,有一座小楼,写着‘张仙阁’三字……只见旁边一座塑像,年纪很轻,穿着黄马褂,拖着一条辫子,仿佛手里还拿着一根旱烟管,这座神像上面写着几个大字道,‘傻大爷之神位’。有许多女人们,在他的神像前,烧香磕头,也不知道她们祷告些什么,这真是在下平生第一次看见的怪事。”

    看了这段文字,不禁非常感慨。我曾想,天后宫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魔力,除了娘娘本身的吸引力外,还因为天后宫是一个讲平等的地方。像“王三奶奶”“傻大爷”“疙瘩刘爷”等平民出身的人物,之所以也有他们的牌位,就是因为他们曾经施舍于人或对别人有所帮助,这种近乎于“傻”的作为,在任何社会都应当受到尊重。正如王小隐所言,“闻张仙阁上,尚有一傻大爷像,甚矣傻之近于仙也。自问虽无仙骨,雅石傻气,或者亦足贵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